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孙广信首度开口回应 广汇LNG战略已基本成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6: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傅 航 乌鲁木齐报道

  两年前,广汇LNG(液化天然气)工厂轰轰烈烈地投产,有人说这是民间的“西气东输”,还有人形容这是一场“民企与国企的天然气大战”。

  两年后,孙广信的名字已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他有意回避媒体,甚至连新疆都很
少离开,而有关广汇LNG可能搁浅的传闻却在坊间流传不散。外界质疑广汇LNG从新疆到广东“八千里路漫漫”如何解决庞大的运输成本?在中石油“西气东输”工程和中海油“海气上岸”的大竞争格局下,作为民企的广汇如何从石油巨头口中夺食?

  2005年6月,乌鲁木齐,广汇大厦董事长办公室内,低调两年的孙广信首度接受本报长达8个小时的独家专访。

  二期工程10月启动

  《21世纪》: 外界认为,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巨头的南北夹击之下,广汇的LNG产业前景不容乐观,你如何看待?

  孙广信:有人说我是在和中石油、中海油等巨头进行天然气大战,其实我们之间根本不存在竞争。原国家计委有公开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国天然气消耗量是340亿方气。但是到2010年,国内GDP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能源消耗的增长也至少将超过10%。我算了一笔帐,2004年,“西气东输”贯通,可提供120亿立方天然气,2008年,深圳海气上岸,可再提供40多亿立方天然气,加上福建、深圳等地的LNG供气站,总共也只有660亿立方天然气,天然气市场的空间仍然非常大。因此,我们与中石油等大国企之间根本谈不上竞争。如果有竞争,广汇顶多是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起补充和服务的作用,绝对不存在什么民间与国有的天然气大战。用句形象的话来比喻,我们吃的仅仅是他们牙齿里剔除出的一丝肉。

  《21世纪》:有人曾经为广汇算过一笔帐,50万元/辆的梅赛德斯-奔驰卡车,配上价值70万元/台的“43英尺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光是在200辆“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上,广汇就需投入2.4亿元。从新疆到广东、福建“八千里路漫漫”,广汇如何解决远途运输成本?目前广汇LNG的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

  孙广信:我们目前买了400辆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其中车辆上的投资是6.7亿元,下游接气站投资3000万,截至今年4月30日,我们的运输成本是7个亿,工厂运转6.8亿元,一期全部成本13亿多元。当时启动LNG的时候,我主要考虑的是铁路运输,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得不改道公路,成本自然加大了。但是我想,即使在公路运输条件下,我们仍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公路运输需要三大成本:一是油耗,二是过路过桥费用,三是车辆折旧费用。在耗油方面,我们准备采用奥地利技术,把用油改成用气,最终达到70%的气和30%的油配合使用。在过路过桥上,从7月开始,我们将全面实施驿站式运输,每站300公里,由两个驾驶员,昼夜开车,人停车不停,同时,过桥费采取月票制,也可以降低成本。另外,我们的罐箱改槽车,在固定资产不增加的情况,增加了7立方气的容量,运输成本相应降低了17%。

  《21世纪》:广汇的LNG总共分几期?一期投资是多少?具体如何分配?

  孙广信:我们原来计划分为四期,现在三期和四期合并。整体设想是项目总投资大约需要90亿元,分步实施,广汇LNG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5.75亿元,其中建立液化工厂6.85亿元,交通和下游市场8.9亿元,本来打算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对半开,但受到去年宏观调控和新疆啤酒花以及德隆事件的影响,最后只能落实三七开,即银行最后实际贷款3500万美金,我们自有资金10亿元,实际投资13.87亿元。一期工程从2002年6月13日开工,2004年8月竣工投产,2004年9月3日,第一车LNG运出液化厂。二期工程打算今年10月启动,计划投资25亿元,形成日处理30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生产能力。两期合计广汇的天然气液化处理能力将达到450万气立方米。另外,广汇LNG的发展战略并不局限于在新疆开发建厂,我们还将利用内地中小气田,建设LNG工厂。

  下一步瞄准中小城市

  《21世纪》:广汇LNG的市场空间究竟在哪里?目前下游市场情况如何?

  孙广信:我们的二期、三期项目将主要面对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其中市场分布主要集中在出租车、公交车。目前乌鲁木齐的出租车、公交车99%都是烧天然气。另外,管网线不到的中小城市,比如西气东输在郑州以西都不开口,以及大城市的用气调峰,比如北京早晚差距在8倍到10倍,都对我们的LNG有潜在需求。还有一些偏离主干线,独立的工业项目,比如甘肃酒泉,我们对这些地区的市场也很有兴趣。

  目前我们的一期LNG项目公司购销合同与每日150万方产量的“照付不议”销售合同已全部签订完毕。到目前为止,已有31家48个LNG接收站正式接气,目前每天的接气能力已经超过100万方。由于国内能源短缺想与我们公司签订供气合同和意向、协议的需求方的需求已达日处理600万方以上,这个需求量已超过了我们一、二期的合计产能。

  《21世纪》:在终端用户那里,广汇的燃气价格是多少?与中海油的价格相比具备竞争力吗?

  孙广信:我现在卖给广东的价格是不到3元。广东燃气集团在三年前就与国外签订了合同,船到口岸价格是1.08元/立方,广东燃气集团为引进40亿立方气投资了300亿元,而广汇三期工程完工后可达到42亿立方气的产能,只需要资金90亿元。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广汇LNG与中海油LNG的价格区别,中海油的深圳天然气门站(出厂)的价格在1.6-1.7元/立方,再到佛山是2.1元-2.2元,而最终到用户的价格至少要在2.8元以上,否则就会亏本。而根据深圳燃气集团官方公布的数据,中海油的广东LNG终端用户付出的价格比LPG(液化石油气)用户付出的价格要便宜20%-30%。目前中海油每公斤LPG价格约在4.3元(LPG的热值约为LNG的1.3倍),对于工业大户可能便宜27%,但对老百姓最多便宜20%,所以我估计最终中海油锁定的LNG用户价格大约在3.5元。我这边明显比他便宜。

  “LNG战略基本成功”

  《21世纪》:你曾经讲要和中石油、中海油打时间差,现在成功了吗?

  孙广信:我认为是基本成功了。在我印象中,中海油批复最早的广东LNG项目接收站,去年年底才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而中海油的有关专家曾经说,储罐施工周期就需36-38个月。因此,就算管网、电厂施工都能同步进行,广东LNG最早接收时间也应在2008年。其它LNG项目或者拿到了部分批复、或者还在上报阶段、或者还在酝酿之中。因此中海油最早的上岸时间也应在2010年以后。这就给广汇LNG留下了巨大的时间和地域上的机遇,

  即使是广东LNG上岸以后,我们也不会轻易言退,原因有两个:其一,在价格上广汇LNG并未完全处于劣势;其二,广东有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在2004年底的广东油气年会上有关人士介绍,广东省2003年LPG的需求量为1000万吨左右,折合成天然气为133.3亿方,而中海油的广东LNG上岸后最大量仅为40亿方/年,就是说只能替代一小部分LPG市场,甚至还不足以抵补到2008年的增长量(LPG每年的增长量平均在10%-15%之间)。因此,广汇LNG在广东替代LPG仍存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生存和发展不存在问题。当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到2008年的时间差,来开发利润更大的中西部市场,但前提绝不是因为在东部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空间,而是为了获得更大利润。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