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广深之争无赢家 珠三角双龙头寻找最后的归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3:3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邓 特约记者 丁昌 深圳报道

  相距125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经济体在这条广深线的两端争夺龙头大哥的近距离战争持续了十年以上。

  现在,这两个城市仍在寻找他们位置的最后归属,这是一场关乎整个珠三角未来兴衰
的历程。

  最新的战争

  在今年年初的广东省两会期间,有广州代表提出将深交所迁入广州的提案引起强烈争论。尽管关于交易所选址问题甚至不是广东省所能决定,但提案却透露出两个城市之间竞争的白热化。要知道,证券交易所是深圳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最具价值甚至是惟一有价值的筹码,也是当年国家为了建立试验区给予深圳特区而今惟一保留下来的特殊待遇遗产。

  与此同时,广州市参考深圳的“金融18条”相关内容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的意见》,被称为“广州10条”。有关官员透露,对于设立总部的保险公司,广州给予的奖励金额“肯定要比深圳高”,深圳给予的奖金是每家500万元。

  去年初深圳两会时,当地政府提出适度重型化的产业发展目标,发展包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所谓重化产业,公开与广州展开了汽车项目的争夺。去年不断传出的法国雷诺汽车可能落户广州或深圳的新闻就是这场争夺的表现。不过随后不久,深圳就在这场争夺中出局,但随后广州的对手中又冒出一个武汉,目前广州和武汉的角力仍未分胜负。

  深圳最终仍然争得一个哈飞汽车项目,加上本地企业比亚迪汽车项目,深圳的适度重型化似乎开花结果。深圳从宝安和龙岗两区所余不多的宝贵土地中批出两块庞大建设用地给这两家企业。不过,至到今天,两个宣布落户深圳的汽车项目仍未走出图纸。而与深圳差不多同时宣布的广州丰田佳美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

  然而广州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仍很坚定。尽管与深圳相比,广州的优势也非常有限。截至2004年末,深圳全市拥有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在内的国内外金融机构140多家。证券公司19家,证券机构总数列全国第一;15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达1628亿元,占全国46%;创业投资公司187家,实收创业投资资本总额125亿元,机构数量和资本规模约占全国的1/3。而广州只是在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上与深圳数据接近。 

  在谁将成为华南物流中心的争夺中,深圳和广州的竞争更为惨烈。在深圳已建成年处理超过1300万标准箱和1.35亿吨货物的港口群之时,今年4月份,广州和中国海运集团合资启动了南沙港二期建设工程,去年建成的一期工程,目前单月吞吐量已达8万标箱。

  在机场方面,投资200亿人民币的广州新白云机场已被明确定位于华南枢纽机场,其设计目标是年吞吐量2500万人次,而作为全国惟一能进行多式联运、可采取过境运输方式,2004年客货运量分别达1425万人次和49.6万吨的深圳机场,也只能与年吞吐量只有31万人次、货运量只有5000吨的珠海机场一起定位于干线机杨。

  规划的变迁

  广东省珠江东西两岸分布了七个城市,占地4.17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1/10。在2002年启动的以实现现代化为诉求的新一轮珠三角区域规划中,深圳上升为和广州并列的中心之一,珠三角定位广深为发展中轴。

  但是广东省发改委有关官员承认,珠三角在高速发展初期,各个城市之间经济竞争的现实要求远大于合作的动机,合作的内在经济动力不足,珠三角中心城市产业带动力不强也是事实。

  2003年,整合珠三角的呼声达到高潮。广东省主要领导一再强调,珠三角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镇、也不是一个市的问题,而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怎样整合与提升的问题,只有明确每个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

  此次规划涉及了6个专题,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最为受人注目。珠三角“龙头”之争,在新规划中似乎得到了明确,建设广佛、深港、珠澳三大都市圈。找回感觉的广州开始确立在珠三角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枢纽地位。而在珠三角的东岸,作为中心城市的深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的看法在当下很有代表性:这种挑战随着深圳长期依赖的政策优势的消失而逐步增强。

  广东省发改委有关官员表示:“珠三角城市集群中,广州、深圳的地位最为突出,尽管主中心有两个,但职能各有不同,是错位发展。”

  他认为,以广州为主体的广佛都市圈核心功能区,是未来珠三角最重要的区域中心,是未来大珠三角区域中与深港都会区发挥同样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也是华南的中心城市;深圳在珠三角区域的作用则主要是外向型、国际化的区域中心和最重要的对外门户城市。

  但民间看法并非如此。深圳一位学者认为,由于有广东省的支持,广州市与深圳的竞争中一直保持强势而分毫不让。深圳市一直想同广州展开错位竞争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深圳的出路在于和香港融合已经成为此间官员和学者的共识。一个说法是:“深圳和香港经济一体化最有本钱。”由于香港高端服务业向内地转移要有一个过渡,深圳可以承担起这一过渡职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珠三角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