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兴云 广州 清远 深圳报道
广东省清远市距广州50公里。这个因为山清水秀而被称作“广州后花园”的城市,如今正在变成一个珠三角工业链条上高速运转的齿轮。
清远正试图成功复制广东的增长模式——根据广东省政府今年3月份下发的一份文件,
广东省两翼和山区的14个市被看作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先地区。
在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广东经济的发动机越来越显露出疲态之时,这也是广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的努力的一部分。
清远之变
离陶瓷工业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已经能够看到不断升腾的大片烟雾,接近厂区的时候,空气中多了一种工业异味。
7月4日,在前往陶瓷工业城所在地的源潭镇的中巴车上,说到污染问题,司机抱怨说:“空气不用说了,就连水的颜色都变了,吃水都是到山里去取”。
“陶瓷工业不可能没有污染,光烟汽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落户陶瓷工业城的皇马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龙华表示。该公司正是著名陶瓷品牌“蒙娜丽莎”的生产者。
吴龙华说,也正是由于存在污染,公司总部所在地的佛山西樵镇不允许扩大产能,才到清远来。在清远,企业享受每条生产线每年交定额税100万元的优惠。
6月8日,清远市副市长何炳华曾召集相关负责人专门在陶瓷工业城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对存在严重污染的问题从严整治。
清远市委新闻秘书华海表示,清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他说:“环境对污染具有相当程度的净化能力”,但也承认“搞工业不可能没有一点污染”。
“清远确实山清水秀,但清远人民也不能总守着青山绿水受穷,”清远市环保局副局长蔡永明这样说。
对清远来说,产业转移正是一个机会。
华海说,清远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最大难题是土地政策过于严厉,“总不能当我们等来发展机遇的时候,就实行特别严格的土地政策了吧。”
皇马陶瓷公司的用地转让金早已交纳,土地使用证却迟迟办不下来,而没有土地使用证就无法与银行建立关系,贷款及资金的使用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进一步做大,形成规模,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肯定就要亏本。”吴龙华说。
在清远,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服务一优再优”。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5月份,清远市工业同比增长3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之忧
广东21个地级市,珠三角7个,山区7个,东西两翼7个。
2004年,广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40亿元,居全国第一,人均GDP达到2380美元,其中珠三角人均5206美元,但东西两翼是1250美元,山区只有973美元。从人均GDP来看,山区和东西两翼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4%和60%。
今年3月7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
负责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的主管部门——广东省发改委工业处林喜南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来的设想只是把珠三角在资源上缺乏竞争力的那部分产业,在扩大产能时,以市场化的方式转移到本省山区和两翼。
“《意见》的出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省内参与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广东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另外一个考虑是“如何充分将珠江三角洲,例如深圳、东莞等地区的招商引资能力与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水电和其它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东省政府对于产业转移的复杂心态,”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建三认为,“广东领导心里着急。”
据知情人士介绍,《意见》出台之前,广东省长黄华华曾亲率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前往韶关、清远等山区进行详细的调研。
在广东,很多产业直接绕过粤东、粤北转移到了周边的湖南和江西等省区,在江西省引进的国内资本中,来自广东的资金占20%左右。而随着广东与湖南之间的高速公路建成,过去两年在湖南郴州就有170多家从广东迁过去的企业。
也正因为如此,“广东方面试图以行政手段对产业转移进行调控,让珠三角产业转移基本上定向留在广东省内,‘肥水不流外人田’,从而实现把总量做大的目的,保住老大地位。”成建三说。
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地处粤北的清远正是陶瓷工业从珠三角地区向外转移的目标地之一。清远同时还是规划中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成建三说,大规模向山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结果,从正面效应来看无非是经济迅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加、财政收入增多、GDP上升等等,负面效应则是“遗患无穷。”
他说,那种认为山区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根据他在河源实际调查的结果,拥有户籍人口330万人的河源市,其中110万以青壮年为主的人口在外地学习、经商或打工,留在当地的实际居住人口只有220万,这些人口中,除老弱病残之外,大多为年龄偏大又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
从东莞转移到河源、龙川的鞋厂,准备在当地招工几千人,在招工时就遇到了很大困难。
成建三表示,过去山区的定位是“生态屏障,粮食产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平衡极易被打破。
因此,大规模向山区进行产业转移,“我个人的观点是要十分慎重,”成建三表示,转移应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不能超出当地的环境容量,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
“产业转移还应该是有选择性的,重化工、污染大的产业绝对不能转移到山区。”
陶瓷在佛山就已经被列为限制发展的工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环保治理,一般一两年就足以将一个地区污染,最终将“不再适宜居住”。
“此外,一些山区政府通过银行贷款大搞工业园区建设,负债累累,许多地方在尚未办理完毕、取得土地使用许可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就将土地批租出去,导致工厂无法办理土地使用许可证。”成建三表示,“这些倾向都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在珠三角地区的内部产业分布上,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珠江东岸,传统产业则聚集在珠江西岸。广东省社科院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丁力教授认为,从区域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后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经济形式来补充,很可能使珠三角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
对于产业转移之后的选择,广东省发改委工业处林喜南处长说,原来只是说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但具体怎么样,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