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一切思路都以“可持续发展”来衡量,一切发展都围绕“生态”两字进行,农业上有生态富民工程,工业、旅游、城乡建设等也要以“生态”为前提。
生态,不只是写在文件中、挂在嘴边上,最重要的是转化为人们心中的理念。在池州,生态立市、可持续发展等文明观念已经全面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内心。池州人正是通过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下的不懈努力,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一片生态不断优化的净土。1996年开
始,池州便拥有系列骄人桂冠:第一批国家生态示范区之一、全国惟一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16个地方试点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6个试点地区之一、中美联合社区可持续发展4个试点城市之一。建设试点示范区初期,池州培训国家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并在地方党校定期进行可持续发展知识专题教育。在地方大中等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和课程,组织科普读物,作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
多年来,池州市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池州遵循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有池州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近些年来,池州以生态立市,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对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贵池钢厂等企业关停并转,不仅撑起了一片蓝天,又实现了工业“循环”。池州有色金属公司利用冶炼废渣提炼稀贵金属,年创利润可达500万元;利用尾气制酸,基本消除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肖坑村是池州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富裕和谐的绿色家园,当地农民不仅依靠生态经济走上了脱贫新路,而且初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循环生态经济模式已成为全市生态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纽带。青阳县丁桥镇农民陈齐春在近百亩的低产林地上,按猪—沼—果的模式,实现规模、联动生产,年收入达20万元。
如今,池州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全市已累计建成沼气池5万口、入户普及率12%,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建设初见成效。池州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规划阶段实施,最终将建成体制合理、管理先进、经济发达、社会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区域。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