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走在前面”看蓬莱·产业篇)从“亮点”看发展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07:04 水母网

  内容提示:

  城市产业定位决不是急功近利滥抓一通,科学决策重在“产业研究”;

  心中有颗“定盘星”。产业运作不能当“政绩”工程,应是“富民”工程;

  有“舍”才有“得”。产业发展要舍“近利”,谋“远益”。

  沿烟蓬观光大道进入蓬莱,一个个产业新“亮点”扑面而来———

  穿越刘家沟镇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连块成片的葡萄园一望无垠。中粮长城、新天国际、北京金六福、菲律宾康达、香格里拉、红将军等葡酒企业一字排开;

  蓬莱新港、栾家口港虎居蓬莱城东西,广源发、国电、新青路彩钢薄板、永和重工、莱福士造船、渤海造船等中外项目临港而建,“临港工业”沿港而生;

  ……

  近10年间,蓬莱完成了产业升级,由传统资源型产业过渡到现代产业体系。临港工业、旅游、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将蓬莱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百强县(市)中,蓬莱跃居第57位,3年上升了31位,成为省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后劲最足的县域板块之一。

  【亮点】 临港崛起新兴工业区

  【战略】 研究,研究,再研究

  产业研究,是个“笨工夫”,效果远不如搞几个“工程”风光体面,可蓬莱却认准了“产业研究”。

  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搞产业研究,得从零开始,艰难爬坡。但蓬莱市委认为:为蓬莱发展的百年大计负责,就是要宁肯爬坡,不走捷径,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市情优势研究明白,科学决策,扎实推进。自己不懂,就“借脑融智”,为此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

  “临港工业”产业就是这么“研究”出来的。上世纪末,蓬莱市领导从学习研究中发现,我国重化工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1999年,全国重化工业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始终低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到2000年高于轻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进入重化工时代。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重化产业也加快了向适合搞大进大出的港口城市转移、聚集。“可蓬莱是一个旅游城市,发展重化工业,合适吗?”带着这一问题,蓬莱市首先组队到重化工业起步较早的浙江宁波等地进行专题考察,通过考察使大家认识到现代重化工业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很多产业是可循环的,污染是可控可治的。接着,市里成立了临港工业管理委员会,又聘请来国内外专家,成立专门的产业办公室,对相关产业状况、成长条件、配套环境、市场效益、国际国内企业分布、前沿信息等进行专题研究,使书记市长和招商人才,个个都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产业研究透彻,项目水到渠成。广源发石油化工项目全国竞争激烈,蓬莱底气十足,把分析报告一亮,资料详实,有理有据,对方心服口服,毫不犹豫落定蓬莱,投资3.2亿元兴建了山东蓬莱栾家口油港有限公司,年接卸能力可达400万吨,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多亿元。接着,又投资10.5亿元建设沥青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8亿元。

  登高望远天地阔,产业发展起宏图。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产业承接平台。短短时间内,蓬莱“临港工业”异军突起:国电能源、广源发石化、新青路彩钢板、康达水泥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到40多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有15个。能源、钢铁、石化、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项目呈现出集群勃发之势。

  【 亮点】 18公里葡萄长廊酿芬芳

  【 战略】 让百姓眼前得实惠,百年有奔头

  “这是瑞事临酒庄”;

  “这是烟台中粮的葡萄基地”;

  “这是菲律宾康达的葡萄投资项目”……

  站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带规划示意图”前,蓬莱刘家沟镇党委书记张天湖告诉记者,刘家沟已建成葡萄酒厂8个,葡萄基地达1.8万亩。不久,这里还将建设7个酒厂,整个基地将达6万亩。在他的身后,是一片片整齐的已经挂果的葡萄,远远望去,田野里,山坡上,如一张巨大的绿色之网。

  刘家沟,是蓬莱位于206国道两侧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的一部分。目前,这个长廊两侧共植葡萄3万亩,在其带动下,蓬莱葡萄酒生产能力达8万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利税3亿元。

  这个长廊就是蓬莱两大“百年产业”之一的葡萄与葡萄酒业的主要基地!“何为百年?就是要让百姓眼前得实惠,百年有奔头。”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刘树琪这样说。

  培育葡萄与葡萄酒业,虽然短期内效益不如其他产业,但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长久的产业优势,却是造福农民的百年大计。为此,蓬莱拨出200万元专款请来山东农业大学和深圳规划设计院分别作出了25万亩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规划和18公里葡萄“葡萄观光长廊”规划,对适宜种植的地块、品种以及葡萄酒企业的规模、发展方向等作出了详细规划。随后,又投入3亿元巨资引进品种、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同时,还专门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局,并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品牌,开始了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截至目前,先后引进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意大利罗迪等45家葡萄酒企业到蓬莱办厂。

  三面环水的南王镇炮台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困村。前些年,人均收入才600多元。自打中粮长城开始在村里设基地,准备建设“南王山谷”酒堡后,村里的人均收入一年一个涨:2003年,村里人均收入4700元;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5000元。据统计,目前蓬莱依靠葡萄基地致富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户均收入2万多元。

  【亮点】 50亿元诱人投资拒之门外

  【战略】 产业发展要谋“远益”舍“近利”在蓬莱,有两则外商投资项目被拒的故事流传颇广:一则是,一家日本客商欲在当地投资1.2亿美元建设化工染料项目,虽然前景好效益大,但环评认为污染难治理,最后还是被否定;另一则是,一个由外商投资400万元、占地100多亩的冰雕艺术公园项目,因为单位投资小,效益预期风险系数大,也被否决。

  两则故事,是蓬莱市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舍“近利”、谋“远益”的精典案例。蓬莱市经贸局副局长郭义刚介绍说,3年以来,当地已将10多个总投资50多亿元的项目拒之门外。

  从饥不择食到精挑细选,眼下的蓬莱,更加注重对产业项目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取舍。市里明确规定:距海岸线800米以内为生态控制区,不搞任何商业开发;污染重、破坏海岸生态、产出少的项目一律不上。蓬莱目前沿黄金海岸着力发展的葡萄及葡萄酒、旅游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也曾引起过争论,有人认为这是“远水难解近渴”,远不及开发几处海岸楼盘立竿见影。而蓬莱决策者却坚定地认为,尽管这些心血、汗水大都埋在地下,洒在无形中,但却是蓬莱百年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栽好树让后人吃果,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对资源控制性开发,并未阻挡外商投资蓬莱的脚步。相反,一批投入大、产出高、拉动力强、占用资源少的重量级项目纷纷入驻。仅近三年,就引进过亿元项目50多个,过5亿元17个,项目投入达140亿元。连续三年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保持90%和150%的高增长。三大主导产业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为全市提供了70%的税收、80%的就业、90%的利用外资额。本报记者胡泽太滕岳勇军李田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