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货币政策受掣肘 宏观调控期待财政政策出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6:29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建议:通过财政补贴增加对农村、西部地区的投入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在宏观经济走向和宏观调控走向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期待。他们认为,当前宏观经济的变化,迫切需要宏观政策工具随之调整,财政政
策应该可以在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宏观政策的基本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由于当前汇率尚未调整,货币政策基本上处于无效状态,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应该是财政政策。”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博士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储蓄与投资不平衡的缺口在扩大

  何帆对记者表示,宏观政策工具之所以要出现变化和调整,是目前储蓄和投资缺口拉大的不平衡导致的。“中国的投资率很高,但是储蓄率更高。储蓄率高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不够完善的医疗、失业和退休保险体系,为了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居民被迫储蓄;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足够的融资机会,为了投资也被迫储蓄。”

  他还表示,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如增加首付比例、提高房贷利率和征收交易税等将减少居民消费;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商业银行担心不良贷款比例增加,使得银行更不愿意对企业提供贷款,而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政策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商业银行持有更多的央行票据最终将挤压其对企业的贷款。这些因素都将使得储蓄提高,并继续拉大储蓄与投资的缺口。

  在何帆看来,要解决这种不平衡,基本思路就是“停止紧缩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减少经济中的不平衡”。

  何帆清晰地给出了下一步宏观政策工具的调整目标:“一要降低国内储蓄,这需要加快社会安全网的建立,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得金融体制能够更有效地将国内储蓄输送给国内投资;二要增加投资,尤其是增加对瓶颈行业、对公共产品的投资。解决瓶颈行业价格飙升、供求失衡的根本途径是增加供给。中国目前对于公共产品或类似公共产品服务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交通、道路、廉价住房等)等的投入不足。”期待财政政策出彩

  何帆认为,目前央行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不断冲销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同时,假如需要采用货币政策,就必须采用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但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并不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却无法引导这些资金流向有价值的投资领域,反而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何帆给出了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将产生的积极效果:财政政策适度扩张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将增加消费,包括国内消费和进口消费,这同时将导致储蓄的减少和贸易顺差的减少。

  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弱势群体,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通过财政补贴可以增加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卫生等投入。尤其是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如果升值,农产品进口会增加,并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因此必须考虑对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偿。人民币升值同时会影响到出口部门的非熟练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也就等于间接地补偿了出口部门。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保持适度的财政扩张,特别是合理的基建投资规模,对于调整和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保持其盈利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财政政策缺乏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因而需要未雨绸缪,预先准备好一套一旦需要就可以及时出台的预案。”

  何帆对记者解析道,“未雨绸缪、政策预案”的意思是:做好宏观经济分析,确定是否下决心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并分析确定财政政策要倾向支持的领域。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3日的宏观经济研讨会上也对此发表了看法,“如果要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的资金应该用在农村。要缩小城乡差距,主要还是要减少农村人口,在城市发展能够容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估计到2030年,还是有30%的人口要留在农村,要让这5亿多人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生活,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经济有由热趋冷的风险,为了及早应对,未雨绸缪,应该考虑采取适当的宏观政策,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果是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其更深远的影响是可以解决中国经济中的内在不平衡问题。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而通向平衡增长的那条道路应该是从调整财政政策的取向开始的。”何帆最后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