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着手制订市级政府机关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上海相关部门正对政府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预计10月前形成诊断报告。
新华社记者 王文韬 俞丽虹
在我国,政府机构一直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成为节能监督工
作的“盲区”。
近日,京沪两地政府系统掀起的用能评估,有望在政府节能方面作出表率性贡献。政府机关资源浪费
一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
近日,记者来到上海某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实地采访。这座大楼的西侧入口共有内外3道门。据介绍,如果将这些门全部关上,所形成的两个封闭空间就可以有效阻隔冷、暖空调的外溢。
“但现在,不管大楼内是否开空调,这3道门始终敞开,任由冷气、暖气往外跑。”一位被采访者痛心地说。记者还发现,由于长期敞开、不关闭,3扇门现在都已经“不活络”,很难关上了。其中一扇门甚至已被固定死,原先安装的自动关门装置也已被拆除。
大楼每层楼的两个电梯出口、楼梯拐角处均靠窗,自然采光条件良好。记者实地采访当日天气晴朗,但这些自然光照充足的地方都亮着“长明灯”。其中,每个楼梯拐角处有一盏48瓦的日光灯,电梯出口则是4盏48瓦的日光灯管。
不久前,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消费大户却是监管盲区
“在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方面,除了企业降低能耗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之外,谁也没有真正把节约、降耗当回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倩对记者说。
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谢仲华认为,政府机构资源消费巨大、浪费严重,一是因为许多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不强;二是因为不少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早,而建造时几乎没有考虑如何节能,其设计本身也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节能要求相去甚远。
新加坡迈科智控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仕洲表示,节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一笔不小的初期投入,而回报相对较慢。由于任期有限,一些领导认为采用节能技术,投入的资金要算在自己的账上,而收益却会算在后任的账上,所以积极性不高。启动政府用能评估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表示,要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的资源利用管理,首先提高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
记者了解到,2004年夏季用电高峰,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拔掉了办公楼走廊上双灯管日光灯内的一根灯管。仅此一项,白天12小时可节电大约25度。夜间楼道基本只打开四分之一的照明灯,在确保夜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
赵国通建议,可以在政府机构办公大楼的各个楼层安装分电表,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电表数据进行评比,主要是通过此类方法,对政府机构的浪费现象起到监督、遏制作用。
其次,要在改进技术上下工夫,完善用能设备,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据其介绍,新加坡的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由此每年可以减少能耗约30%。
另据了解,北京已着手制订市级政府机关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要求公务人员从小事做起,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同时,选定10家政府机关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开展能耗诊断,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试点为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
目前,上海相关部门正联合上海市节能服务中心,对人民大厦以及17个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包括水、电、煤气、风机、锅炉等。预计整个诊断评估将于今年10月前完成并形成“诊断报告”。专家将根据政府机构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能耗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整改措施,最终通过科学管理、科技进步,使政府机构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