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
--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中国论坛上的演讲(2004年12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刘明康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工商银行、欧洲货币、汇丰银行联合举办的“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中国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非常重要。借此机会,我就公司治理,特别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及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有了很大深化。在中国,公司治理已经由一个起初的学术概念演变为当前银行和企业改革实践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薄弱给全球带来的教训是沉痛的。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入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东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公司丑闻则再次凸显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公司治理失败的例子在中国也屡见不鲜。1998年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关闭事件和最近对几家金融机构的救助,也从反面印证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大力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刻不容缓。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我想强调的是,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绝不应仅限于防范危机情况。实际上,公司治理同样会正向提升公司价值。很多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更佳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越健全有效,其融资成本越低,股价表现也往往更好。近年来各界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在国企改革的初期,公司治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后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和股权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公司治理问题逐渐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强调公司治理本身就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毫无疑问,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与监管
去年底,中国政府决定先行对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希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其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次改革将有利于为整个银行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将为银行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别在今年8月份和9月份注册成立,这标志着两家国有银行在股权多元化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内部的各项改革随即已全面铺开,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迫在眉睫。为确保改革达到预期目标,中国银监会在今年3月份两家银行改革伊始就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公司治理的十条标准及其内部改革的有关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些详细介绍。《指引》第五条规定,两家试点银行应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转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行为的催化剂。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带来资本,更重要的是能够改进国内商业银行治理方法。简单看一下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业绩或许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截至今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659.3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250.3亿美元,人民币贷款折合569.9亿美元,而不良资产率仅为1.26%,不良贷款率也只有1.3%。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达到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可不超过25%。目前,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积极参与到中资银行的管理中,例如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董事会和(或)高级管理层中已经有外方股东派出的代表。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和领域将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届时,相信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和多个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都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银监会成立时,仅有3家中资商业银行有外资入股,到目前,已有9家中资商业银行先后接受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入股,另外还有9家正在商谈之中。银监会充分认识到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改善了中国银行业的布局,并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金融机构不仅为金融业带来了竞争,也促进了银行业改革和重组。银监会今后将继续为外资参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外资银行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指引》第七条规定,两家试点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两家试点银行应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风险。人们通常误认为银行应该简单地“防范”风险,而实际上,银行的基本功能提醒我们,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承担风险、经营风险。银行监管的目标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消灭风险,而是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计量风险,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定价和对冲。银监会一直在努力为促进银行稳健、规范地承担并管理风险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要讨论风险管理,就一定会要涉及新资本协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今年6月发布新资本协议后,银监会立即组织了翻译,中文译文已经出版。新资本协议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允许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法)计算监管资本,这将有利于促进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根据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在符合一定条件并明确得到监管当局批准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本行对信用风险关键要素的内部估计值作为资本充足率计算的主要输入参数。对银行、公司和主权的信用风险,新资本协议允许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初级法或高级法。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其它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要求银行使用自己计算的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敞口等风险要素值。通过使用巴塞尔委员会所设定的风险权重公式,这些风险度量值可以被转换为风险权重和监管资本要求。
三、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提高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新资本协议融入了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尽管它来自于银行,但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使用这些技术来管理风险。在中国,不同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差异较大。鉴于发达国家都将按照计划实施新资本协议,银监会鼓励国际业务活跃的大银行,这当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积极开发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尽快开始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毫无疑问,内部评级体系并不只是风险的量化。实际上,新资本协议对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公司治理及其监管都提出了详细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所有评级和估值过程的重要方面,都必须得到银行董事会、特定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同时,问责制也必须纳入整个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运作中。如果中国的大银行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开发出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评级体系,我相信,把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股份制银行的改革目标,也就是《指引》第二条的要求,届时也就基本得到了实现。简而言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评估银行在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风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框架。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国际评级公司把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情况已经纳入评级要素。我坚信,未来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也必将影响其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为股东创造增加值。我们高兴地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部分体现在,国际评级公司最近调升了两家银行的评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治理的完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还会有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有赖于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支持,如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良好的产权基础设施、良好的信用文化、审慎的会计体系,可操作性较强的抵债资产法规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善。在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将密切配合,坚定不移地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作者:cb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