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统计局 > 正文
 

天津:投资渠道狭窄等八因素导致居民储蓄逐年攀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2:25 国家统计局网站

  近年来,国内居民储蓄势头强劲,据统计,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0.36万亿元,2005年3月突破12万亿,一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2万多亿元。天津市情形同全国一样,200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96%。

  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经有各种认识或见解甚至相互矛盾的见解见诸媒体。

  为了了解居民储蓄资金的形成原因,并通过成因正确认识和对待居民储蓄,本文主要采用天津市城市居民2000年到2004年居民生活调查统计资料,对影响居民储蓄的各种因素,作出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调查者的认识。

  一、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是储蓄增长的基础

  居民的储蓄来源于收入,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获得了较大增长,使得居民有能力增加储蓄。

  2004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467.16元,比2000年实际增长了47.9%,平均年增长10.3%。通过与当年储蓄金额的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γ=0.913,显示出高度相关状态。除2000年外,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也始终保持在0.25上下。造成了居民储蓄的水涨船高现象。

  2、连续多年的物价平稳,为居民储蓄稳定增长创造了外部环境

  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时居民会急剧减少存款用于购买实物,以使货币保值。我国物价平稳已持续了约十年(房地产价格除外),居民没有“花掉手中钱”的外部压力。

  计算居民储蓄与物价指数的相关关系,调查者意外的发现,最近五年来居民储蓄与物价指数竟然呈现较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822),即物价提高时,居民储蓄也增加。这种现象的唯一解释是:在物价基本平稳的大前提下,物价稍高,居民会减少即期购买转而增加货币储备。

  3、居民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把居民节余资金挤向银行储蓄

  当前,鉴于单个居民家庭所拥有的资金实力并非很丰厚,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项目主要有:属于金融产品的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中小型实业,某些可能增值的收藏品等。

  国库券受发放额度的限制,容纳资金有限;股票本有希望成为居民投资的最好渠道之一,但受近年来股票市场低迷的影响,居民已经望而却步;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最好形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中小型实业投资已为部分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接受,但有收入居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工薪阶层,虽有一定投资能力,却无力自营,妨碍了实业投资的进一步扩展;某些收藏品虽然可以升值,但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这项投资也只能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因而,目前居民投资渠道十分狭窄。

  居民个人投资,首先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其次才是资金的升值。纵观上述投资项目,唯有投资国库券比较理想,却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只好把自己的节余资金存入银行。

  4、银行利率对居民储蓄的调节作用失灵

  银行利率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杠杆之一,理应也可以调节居民储蓄存量。但最近几年,银行的储蓄利率已经降的很低,很多时间里实际上是负利率运行,仍未能让居民的“储蓄热情”减退。

  从居民储蓄与银行储蓄利率的相关性分析得知,两者竟然毫无相关(相关系数γ=-0.00062)。具体数据如下。

  此前,调查者也曾对居民储蓄意向作过问卷调查,当问到“银行降息后,你是否会继续在银行存款”时,大多数居民选择“是”。这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当前,居民日常生活节余资金确实没有其它分流的渠道,只有存入银行一途。与其说是居民理财观念上的保守,不如说是出于无奈。这就造成银行储蓄利率对居民储蓄的调节作用失灵。

  5、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居民储蓄攀高

  既然居民储蓄来自收入,那么不同收入的居民储蓄数额必然是不同的。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储蓄数额的差距自然也会扩大。有媒体曾报道“我国80%的居民储蓄集中在20%的居民家庭”,调查者虽因缺乏资料无法对其数据的准确性作出验证,但大部分居民储蓄集中在少数居民家庭的现象肯定是存在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的不足,是因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若把国民收入的较大部分给了那些富人,他们只会把其中大部分储蓄起来。只有把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交给低收入的家庭,才能提高消费支出。”2004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中,收入最低10%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人均年3889.39元,当年存入储蓄款人均年168.87元,边际储蓄倾向0.043;收入最高10%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人均年29562.51元,当年存入储蓄款人均年12143.89元,边际储蓄倾向0.411。高收入家庭一年人均储蓄是低收入家庭的71.9倍。

  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对居民储蓄的贡献是有限的,居民储蓄主要来自高收入家庭。高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消费已经饱和,又缺乏投资渠道,生活节余资金被大量沉积在银行。这是造成居民储蓄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6、消费制度改革,居民需要保持一定储蓄

  从近年来我国制度改革变迁看,过去由国家负担的成本逐渐转移到居民个人身上,居民增加了对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的顾虑,需要保持一定储蓄来应对未来的支出。而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增加储蓄。导致居民即期消费下降,边际储蓄倾向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对居民储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问卷列示的十余种储蓄目的当中,为支付子女教育攒钱居于首位,达到36.5%。这一情况表明,教育费用个人支付数额的攀高,已使得居民家庭不得不为这项开支未雨绸缪。排在第二位的储蓄目的是养老,选择率为31.5%。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不少被访者特别是一些中老年被访者对未来养老问题表示担忧,故以此为储蓄目的的家庭也超过了三成。排在养老之后的储蓄目的是防病,选择率为10.1%。医疗制度改革后,由个人承担的医药费比例明显提高,居民家庭用于治疗和药品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因此以防病作为首要储蓄目的的城市家庭逐渐增多。

  7、为了消费升级积累资金

  以居民现在的收入水平,对千元级的消费大部分居民家庭已经无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前期积累,但对万元级、10万级及以上的消费则必须有一个前期积累过程。这个积累过程就体现在居民储蓄的增加。

  上述居民储蓄目的问卷调查中,准备购买住房的占7.2%,为子女结婚而存钱的占5.7%,为买家用汽车存钱的占0.6%。这些显然都是为消费升级在积累资金。

  8、非居民性资金流入,构成“假性”储蓄占相当比重

  银行系统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指标中,除居民的储蓄资金外,还包含一部分非居民性资金,主要是:公款私存的资金,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性资金,个人存入的等待投资最佳时机的投资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的外地企业用于当地支付的临时资金等。这部分资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直接进入消费市场。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1994年、1995年和1998年公款私存以及个体经营资金在当年储蓄余额中的比重曾经基本稳定在30%左右。虽然实行储蓄实名制和银行储蓄利率下调以后,公款私存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中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资金和农民的生产用资金所占的比重只升不降。

  此外,以存款形式表现的还有“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等。这部分存款隐蔽性较强,难以统计。但它们在通常情况下也不构成对消费市场的需求。

  由此可以推断,排除上述非居民性储蓄,真正的居民储蓄大约占银行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六成左右。

  二、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几点认识

  1、居民储蓄数量并不多,为了社会安定必须保持一定储蓄率

  12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看似庞大,细分下来其实并不多。剔除非居民性储蓄,按六成折扣,居民储蓄实际是7.2万亿元,平均全国居民每人5500元,按3口人一个家庭,每家平均1.65万元,刚够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

  天津市的居民储蓄按同样方法计算,平均每人1.26万元,每个家庭3.78万元。大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正常的,也不能认为居民储蓄数额很多。

  若要求得社会安定,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储蓄率。储蓄总量应当是多少,可以求助经验。在“福利房”、“公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已经消失之后,有多少存款,就会心里踏实?调查者认为,以一个天津市市民的经验,如果买房之后,3口之家,存款3-5万,便可以心里不慌;存款达7-8万,可以心情愉快地生活。在农村生活费用相对低些。所以可以大致认为,大城市人均储蓄2万元,一般城市人均储蓄1.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0.8万元,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字。由此可以推算,全国居民比较合理的储蓄总额约12.8万亿元,天津市居民1400亿元(均不含非居民性储蓄)。

  这就是说,如果在目前物价水平上,全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12.8万亿元(天津市居民储蓄总额1400亿元),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就将是安定的。

  不必担心储蓄率一高,就会使商品更滞销。在宏观上,储蓄总额依然会转化为“投资”,进入“总需求”。也不必担心高储蓄总额会冲击市场,中国百姓已经经过几次“抢购风”,并没有从中获得实惠,而且现在居民的储蓄都是有明确目的的,存的钱做什么用,在存钱之前就想好了。

  2、居民的储蓄存款主要是为保证基本生活所需

  近年来由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住房、汽车消费信贷的开展,不少居民家庭购买了商品房和汽车。看似居民手里的钱多了。从居民总体来看,这仍然是少数。天津市城市居民购买商品房的家庭约占20%,其中还有不少家庭因为是房改拆迁户,住房非买不可。家用汽车的保有量也不过百户3辆。在全国恐怕还要低于这个数字。居民储蓄的投向大部分还在其它方面。

  应用调查问卷资料,可把居民储蓄目的分为四类:一是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子女教育、养老、防病、防失业、防意外),共占选择比重的82.2%;二是为提高型消费(购房、子女结婚、买车、住房装修、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出国、旅游),共占选择比重的14.9%;三是投资(经营性投资、实业投资),共占1.7%;四是无消费指向的存款,占0.5%。

  从调查资料显示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家庭的储蓄仍然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或者说这是他们的“保命钱”也不为过分。

  3、在当前,政策指向应采取保持居民储蓄稳定

  前两年,曾有不少经济界人士惊呼居民储蓄过高,提出许多引导居民储蓄转向消费或转向投资的建议,时间证明了这些认识和建议的谬误,因为任何引导或建议也未能撼动居民储蓄。社会要安定,百姓生活要稳定,居民储蓄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级数。这几乎已经成了经济定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无不如此。一个没有居民储蓄的国家,它的经济生活能够正常进行是不可想象的。在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日本的储蓄率正是很高的时候,日本政府大力鼓励人民储蓄的。韩国在经济“起飞”时,为吸引存款,储蓄利息相当高,据说有时甚至能达到10-20%。美国居民储蓄很低,但他们的情况是调查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国在政策制定上应有利于居民储蓄的稳定。比如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利息税的取消等等。

  至于拉动和扩大“内需”,只能有两个途径:或者降低物价,或是提高工资,两者必居其一。孰好孰劣,调查者认为后者较好。也就是说,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较好。这样,可以无形中减少富人的收入比重,使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又不会对厂家和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如果在目前居民收入的水平下,某些经济学家们又要鼓励“物价回升”,又要挞伐“恶性降价”,又要让低收入阶层把保命用的存款都拿出去“扩大内需”,那他们不是居心冷漠,就是整日价陷入幻想。

  附件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