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如何与中国相处日本陷入混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0:01 华夏时报

  中日两国上千年的交流历史,一直遵循着某种规则。在大部分时间里,日本承认中国在各方面的领先,而且心悦诚服地学习。直至在近代美国人的炮艇第一次打开日本自闭的国门时,天皇的诏书还要求,对待那些高鼻子的洋人,要像对待中国人一样尊敬。在历史的大部分时段,中国对日都采取敦睦政策。此后日本“脱亚入欧”取得巨大成功,与中国的实力对比发生根本变化。日本对中国采取长达百年的铁血政策,并给中国造成有史以来最为至深的伤痛,这伤痛直抵中华民族的心灵并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比照它国,如法德之争斗千年或英法之混战百年,中日关系之密切几乎无出其右。但是,尽管文化交流与民间来往源远流长,但实力才对中日关系的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日关系的法则是实力说话。对于传统和文化如此相似的两个国家来说,这真是不幸而怪异的事。如今,在历史恩怨未了之时,强大的日本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对待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这一次和上千年来的情况都不同,既不是中国强大到日本难望项背,也不是日本强大到任意欺凌中国。这一次,是经济、科技强大的日本,怎么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政治强大的中国相处。从发生的新闻看,日本没有认真想好这个问题,而是采取了“贵冠履轻头足”般的做法。

  军事上对我积极防御战略采取警戒态度

  《读卖新闻》昨天披露了日本2005年版防卫白皮书概要,有关中国的记载比往年大幅增加。白皮书分析认为,中国致力于军事现代化,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并称日本方面要对中国军费连续增长加强警戒。白皮书还称,中国海军配合油气田的开发而积极向外海发展,鉴于中国核潜艇加强了外海活动,要密切注视中国海军舰艇动向。

  我们注意白皮书的关键词,是“警戒”和“注视”。这里面没有一点要与中国加强沟通的意思。日本的心理曲线跃然纸上:中国这个正在强大的邻居让其不安了,而对付不安的办法则是“警戒”。这说明,是日本不能坦然视强大的中国为友。同样的例证在上月也有闪现,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要求中国军事动态明朗化。这是无理而典型的单边要求:你得告诉我你做什么,我却用不着告诉你我做什么———在东海,在钓鱼岛,在所谓“台海有事”时。对中国采取的这种态度,不止是日美安保条约的制约,更是出自日本对中国发展的紧张,这紧张导致其对华政策出现混乱。

  经济上发出罕见警告对投资中国有阻止倾向

  日本还有一份白皮书与2005年版防卫白皮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日本经济产业部日前发表本年度的通商白皮书,警告日企投资中国有风险。这是在日本近几年的中国投资热中,首次以文件针对中国对日本企业敲响警钟。因此,也被认为将进一步影响日本企业今后考虑投资中国的热情。

  白皮书分析了中国投资热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也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问题泼了冷水。最后提醒日企:“为了日本企业今后的竞争能力,必须密切留意中国的产品研究开发以及收购外企的情况。”

  我们注意这份白皮书的关键词,是“留意”。表示对华投资要控制的含意也就此委婉流露。其实不止如此,近日传出中日韩谋建铁矿石联盟的消息,这本是好事。但今年早些时候的铁矿石涨价风波引发的中日谈判分歧仍未弥合。对于为什么日本要接受71.5%的惊人涨幅,观察家们几乎异口同声:这是新日铁在对中国下套,布下价格陷阱,企图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企生存空间。尽管猜测不会有人出来证实或证伪,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经济增长是中国屹立世界强国之列不可或缺的要素,任何对中国经济不利的可能,都要提防其发生。而从通商白皮书到价格陷阱的猜测,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矛盾心理正在加剧。

  多年来日本一直表示,日中关系是其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是,日本在是否重回亚洲、怎样平衡中美、如何看待历史和面向未来上却举棋不定,这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同时,日本没有打破国与国关系要靠实力说话的狭隘思维,因此,当中国对核心利益表示出坚定立场后,日本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却选择了“警戒”、“注视”、“留意”,对华关系就此打上了新的“死结”。所谓“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陷入纸面而不能落到实际。从近期中日关系的走向来看,日本如何在解开“死结”上有所作为,有待进一步观察。

  (徐立凡)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