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油价频调背后的发改委缓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1:30 中国经营报

    作者:崔毅

  6月25日成品油零售价再涨。这已是发改委半年来第四次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而油价频繁涨跌,不仅公众多有诟病,也突显发改委在此问题上的定位窘境。

  事实上,开明的政府大多不会对公众情绪化的反应有所顾及。发改委在这一点上可打

“满分”:此前,油价屡次上涨后,面对此起彼伏的反对、质疑声,发改委岿然不动;而仅仅在一个月前,油价两年来首次下降,面对舆论出其不意的奚落与嘲讽,发改委也是泰然处之。

  想来,发改委的难处非一般人所能完全理解:前有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后有“成本激增”的两大集团“发难”,公众利益旁置便显得“理所应当”。

  但为何发改委33天内先降后涨反而更有损形象呢?根本原因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尚不透明。虽然公众大多明白国内油价是以国际三地市场价之加权平均的上下8%浮动为基准来调整,但每次成品油零售价上涨时,并未见发改委公布国际油价具体变化情况,只是笼统地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加以敷衍。而5月油价首降后,面对公众“降幅太小”的质疑,发改委也未挺身而出,答疑解惑。

  那么,发改委频频语塞是因觉定价机制解释起来过于复杂,还是另有隐情呢?这进而引出第二个问题——国内石油市场的绝对垄断。两大集团对于国内石油产业上中下游的绝对垄断,使其在市场经济下的纯企业行为几乎异化为国家行为。而垄断又使本来独立的国家行为受企业经营所左右。不是吗?面对去年两个纯利达1500亿元的国际化上市公司,哪怕是微小的企业利益损失,对于国家石油产业和中国国际形象也堪称“影响重大”。

  现实之下,发改委又应如何定位呢?

  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日益频繁,正是发改委努力作为的征兆。而以中国之复杂国情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发改委完全淡出定价体系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发改委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国际油价对中国影响的“缓冲器”,这也是发改委的最佳定位。

  事实上,有学者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迟迟不予透明,正是这种“缓冲”作用的写照。毕竟,许多难以“量化”的考量,如国家政策取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等等,容不得战略资源价格的频繁变动。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