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雾都重庆何日告别污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6:51 南方周末

  重庆成为“十大污染城市”中惟一省会级城市

  □本报记者 何海宁

  老甘的治污听证会日

  重庆的夏日天亮得特别早。6时刚过,老甘起床准备早餐。

  每天做饭前都有几道麻烦的工序:用抹布把切菜台仔细擦洗一遍,擦去一层仿佛积攒多年的灰尘;清洗昨夜暴露在空气中的锅碗瓢盆,那上面积着隔夜的灰尘。做完早饭,他又开始擦洗黑乎乎的窗台,这也是昨天傍晚刚刚擦过的。

  几缕阳光洒在擦过的白色窗台上,天空灰蒙蒙,看不到太阳。老甘眺望远处的南山,高楼缝中,山只剩一丝灰色的剪影。能望到青翠山色的光景,已是三四年前,或是更早的十年前了。

  这是6月22日的雾都清晨,距离国家环保总局公布2004年度空气污染指数十大城市的消息已有20天。在这十大城市中,重庆位列第七,是惟一进入黑名单的直辖市、省会级城市。

  当天在重庆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曹光辉局长表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居高不下、二氧化硫浓度反弹和二氧化氮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导致空气质量处于较高污染水平。重庆最主要的环境杀手是可吸入颗粒物,也就是尘污染,占70%以上。

  像许多重庆市民一样,老甘早就不把环保局的这个消息当新闻了。

  上午9时,市政府法制办将召开《重庆市尘污染防治办法(草案)》听证会,老甘是13名陈述人之一。退休前他曾在工厂负责安全技术环保工作,了解尘污染的危害性,“听证给了一个机会让我说”。

  收拾好材料,老甘踱出门。他家在一片陈旧的住宅区里,当地报纸已经多次报道这里将要拆迁的消息。18年前只有各大工厂技术骨干才能入住的小区,如今在重庆百货、百盛、好又多等5大超级商场的包围下,宛若贫民窟。

  老甘唏嘘不已,这座山城数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达到两位数的同时,蓝天碧水却远去了。

  小区门口车流如织,老甘站在公交车站候车。路边绵延两三百米是一排拆迁接近尾声的临街商店,裸露的工地仅用一条警戒线与人行横道隔开。据环保局介绍,去年主城区大大小小的工地有1000多处。

  几名环卫工人正清扫路面,扬起一股一股呛鼻的烟尘,出站的中巴车“突突”冒着黑烟。两天前傍晚下班高峰期,老甘特意站在路旁数“黑烟车”,半小时内就有15辆。他想把这组数据在听证会上告诉市环保局。

  老甘迟到了10多分钟。小小的会议室挤了50多人,一些迟到的市民无法参加听证会,只能递交书面意见。陈述时,老甘提了一个问题,他家不远处有一个火电厂,烟囱每天都在冒烟,风一朝他家这个方向刮,窗外就一片黑乎乎。他问环保局,平时火电厂的除尘设备有没有用。

  他拿出2002年夏天到深圳、珠海、中山、澳门旅游的照片,照片上一片碧海蓝天。珠海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4年度十大空气污染指数最小的城市之一。

  “那里是一天24小时的蓝天白云啊。三四年前重庆还能看到一点蓝天,现在有阳光也看不见太阳。”他对本报记者说,“我到深圳时,中英街旁边有几个工地,但都围得严严实实,非常规范,没有高音喇叭,也看不到一辆运渣车冒浓烟,从工地出来的车也没有扬尘。”

  令老甘啧啧称奇的是,他住在深圳市中心居民区的亲戚家里,亲戚竟然一个礼拜才擦一次灶台。

  他用“心旷神怡”形容2002年这一个月的探亲旅游,“回到重庆,机场大巴一进市区,不用抬头看天,心里头马上就闷,是一种压抑的感觉。”

  市长检讨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新闻了。”重庆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刘亚飞这样告诉本报记者。自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始排名以来,重庆市的名次一直靠后。“十大污染城市”公布后,重庆没有震惊,市政府和环保局各项治污行动仍按原计划进行着。

  2004年年初,市政府承诺良好空气质量的天数为70%,这属于适合人类居住的二级空气质量,三级以上则属污染。但是在11月24日,距离这一年结束还有37天的时候,市政府得知这个目标无法完成。后来统计,去年距离70%的目标还差13天。

  根据全国其他城市数据,重庆市当时已经算出自己的排名。“任务落空对市政府震动很大。”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副处长向霆说。

  据他介绍,今年3月17日,王鸿举市长召开环保专题会。在会上,王鸿举市长做了检讨,承担环保治理不力的责任。他指出,今后环保工作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知耻而后勇。他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环保局的各项工作。

  在这次专题会上,王鸿举市长承诺拨款两个5000万,用于今年47个环保项目。

  本报记者采访时,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很高兴:“过去是我们去要钱,现在市政府主动给我们拨款了。”

  今年伊始,市政府建立了环保调度会制度,几乎每个月都召开一次调度会。会议由主管环保的副市长主持,环保局、建委、市政委、国土局、规划局、公安交管部门、经委、林业绿化部门等主要部门负责人列席参加,划分职责,由环保局牵头实施,“今年已经开了5次会”。

  据向霆介绍,王鸿举市长两次亲自投诉。一次是在路上发现了黑烟车,他给公安局局长打电话,要求查找这辆车。另一次是发现没有密闭的运渣车上路,他也给路政部门打了电话。“6·5世界环境日”前一天,王鸿举市长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这一天,他奔赴三地检查环保工作。

  寻找失去的蓝天

  重庆正在走向世界,10月份这里将举办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有报道称,市政府投入近70亿元用于修缮城市。但阴霾的天空仍是这座山城挥之不去的痛。

  老甘今年几乎放弃了爬南山晨练的习惯,因为在南山最高处,“到了8点钟,就有一股刺鼻的热气从长江那边吹过来,就好像晚上睡觉关门,第二天起床后那种很闷的房间味道。”

  4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这是2005年至2010年间重庆市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纲领,雾都要讨回失去的蓝天,“使主城空气质量满足二级天数比例逐步提高并稳定在80%,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在主城区检查,对环保设备不达标的工地、企业进行曝光,今年已经有4批被曝光的企业、工地。为了使各项收效明显的举措能够持之以恒,尘污染防治办法应运而生。“现在是市政府出面把各项环保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没有法律保障。以后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哪个部门不负责就是失职。”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刘亚飞说。

  目前全国能够就尘污染治理单独立法的,只有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

  在“蓝天行动”之前,重庆市已经实施了多项治污工程,效果并不理想。“从2000年开始,重庆市每年都有治理污染的政府令。但是以前欠债太多了,效果都不怎么好。”向霆说。

  2000年开始,市政府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改造主城区10蒸吨/小时的锅炉和茶水炉,当时北京也只能把目标定在6蒸吨。后来有1153台锅炉和1500台茶水炉改为使用天然气和电力作为燃料。

  2001年重庆市开始实施“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在2003年基本完成。这项工程在主城区关闭了623家采石场,7条水泥线,甚至一度造成施工工地石块和水泥供应紧张。柴油车也被勒令退出主城区,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机动车开始取代汽油机动车。

  随后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控制尘污染措施”方案,这被环保局称为新“五管齐下”工程。这个方案改造了3500多辆密闭运渣车和422台工业窑炉。

  重庆市正在逐步完成新的工业布局。6月19日,市中心渝中区最后3根工业烟囱轰然倒下。至此,渝中半岛不再有一根工业烟囱,彻底与污染企业告别。

  “污都”症结

  重庆主城区夹在两座大山之间,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受地形影响,地面风速很低。漂浮在大气中的污染物滞留在城市上空,形成雾日天气,平均每年雾日100多天,重庆故被称为“雾都”。

  这个直辖市处在艰难的治污博弈之中。一个个翠绿色的小山头被削平,混凝土建筑物拔地而起。几乎每条道路在不久前都还在翻修,无论走到哪里都可听到轰隆隆的施工噪音,看到扬起的呛鼻烟尘。重庆市仿佛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工地。

  每一处裸露地面的工地都有可能成为尘污染源。在重庆市做着城市建设加法的同时,环保局也在掰着指头做另外一个加法。“二级空气质量每一个百分点就是3天,不容易啊。”向霆说。从2000年的51.2%到去年的66.4%,适合人类居住的天数在艰难地爬升。

  能源结构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瓶颈。据向霆介绍,虽然主城区污染源在减少,但是污染总量没有削减,甚至每年都在递增。2002年用煤总量为600万吨,到去年上升到1000多万吨。令环保局无可奈何的是,去年由于煤电全面紧张,最后发电厂连以前扔掉的劣质煤也烧完了。

  重庆用煤质量低劣,含硫量达到3.5%,而国家标准只有0.7%。向霆称,其他城市用煤不用脱硫技术也能达标,重庆市在脱硫设备开动的情况下,排到大气环境中的废气含硫量依然超过1%。

  重庆每年产天然气达50多亿立方米,但天然气供应必须经过国家统一调配。目前重庆市得到的天然气供应量只有29亿立方米,距离实际需求还有6亿多立方米。“重庆市使用的煤和天然气的比例是7比3。‘蓝天行动’草案拿到国家环保总局论证的时候,有专家说,比例倒过来才合理。”向霆说。

  抗战时期,重庆接收了许多从广州、上海等地迁来的重工业。1960年代,北京许多能源高耗工厂也迁到重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化工企业分布于主城区长江、嘉陵江沿线,有些原本处于郊区的污染企业如今也都处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带。从2000年清洁能源工程开始,市政府开始往郊区搬迁污染企业,但依然有不少位于主城区。

  “重庆市直辖时国家交给4个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治理环境污染。现在市政府对治污非常重视。”当问及今年70%的大气污染治理目标能否达到时,向霆笑着说,“没问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