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企业调查队对纳入国家企业集团调查范围的38家企业集团2004年生产经营状况的最新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企业集团正在向规模化、市场化迈进,母子公司体制得到加强,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集团经济运行水平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较快。但是,资金短缺、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
一、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成果显著,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1、集团规模扩大,整体实力上升
2004年,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有21家以市场方式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有15家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联营扩大了企业的资产规模,有9家通过产权划转方式实现了资产的重组。随着资本运营能力的加强,沈阳市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得以扩大。据统计,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拥有资产总计1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平均每家集团拥有资产30.4亿元,比上年平均每家增加了2.4亿元;有32家集团拥有的资产超过5亿元,其中,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2家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了百亿元,仍遥遥领先于其它集团。统计资料还显示,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原价达到462.6亿元,同比增长14%;无形资产为53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0亿元的集团有2家,分别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4.3亿元)和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亿元)。
2、集团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增长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达728.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7.3%。户均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比上年多3家。有3家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分别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112.4亿元),沈飞工业集团(65.2亿元),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60.1亿元)。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实现出口销售总额55.5亿元,同比增长14.7%。出口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户有7家,比上年多2家。其中,长白计算机集团公司(19.9亿元)和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6亿元)2家企业集团出口均超过10亿元。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实现利税总额38.5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实现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9.8%。利税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有11家,比上年多2家。其中,利税在4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东软集团有限公司(9.6亿元)和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4亿元)。
3、集团劳动效率上升,职工劳动报酬提高
企业规模的壮大、效益的增长,不仅提高了企业劳动效率,同时还使企业职工收入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总资产使用率为61%,比上年增长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8.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2个百分点。2004年年末,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9万元,比上年增长0.34万元。
4、国有工业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的骨干
统计资料显示,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有15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集团。据统计,2004年全市企业集团中,国有工业企业集团拥有的资产总计达836.9亿元,较上年增长11.5%,占全市集团资产总额的72.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68.6亿元,增长16.2%,占全市集团的66.6%;实现利税总额达20.7亿元,占了全市集团的53.9%。以上数据表明,沈阳市企业集团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集团的实力正得到增强,在沈阳市“工业年”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快速
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有9家为民营企业集团,占同口径集团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强。2004年,这些民营企业集团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年底,9家民营企业集团资产总计为123.7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集团的10.7%;完成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利税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4亿元,为上年同期的5倍。一批骨干民营企业集团迅速成长起来,对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如以电线电缆制造为主的沈阳九星企业集团,以计算机、软件批发为主的沈阳和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建筑装饰为主的沈阳远大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为主的沈阳北泰方向集团有限公司等,这4家企业集团在2004年都创造出非凡的发展业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
二、制度规范、科研投入加大、人员素质提高促进企业集团快速发展
1、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截止2004年年末,沈阳市企业集团全部实现出资人明确,有31家已经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占集团总数的81.6%。其中,80%以上的企业集团母公司可以对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项目,涉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开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决策。沈阳市企业集团中,集团母公司成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比重分别占集团总数的60.5%、86.8%和76.3%。新三会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其在集团内部的协调、组织、决策、监督等各项职能。沈阳市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步成熟,据统计有24家企业集团总经理产生方式是由董事会聘任。95%以上的企业集团总经理可行使主持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管理制度及机构设置方案、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管理人员等各项职权。
2、各项管理、分配制度和配套政策建设及时,落实到位
调查中发现,随着总体实力的增强,沈阳市企业集团在内部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加快了步伐。据统计,2004年已建立明确的企业集团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的集团达100%;有86.8%的集团实行了奖惩制度,并且能够严格执行;有84.2%的集团建立了产权代表管理制度;有73.7%的集团实行了财务总监委派制。
同时,沈阳市企业集团努力在强化各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上下工夫,使企业集团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事制度上,2004年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已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占97.4%;已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职工能进能出的占94.7%;不存在“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的占73.7%;内部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竟聘的占94.7%;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占97.4%。此外,沈阳市企业集团在劳动分配上也采取了多种办法,其中,实行集团经营者年薪制的占68.4%;实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的占97.4%;建立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占57.9%。在集团有关配套政策落实上,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中已经具有投资自主权的占78.9%;有自营产品进出口权的占63.2%;有对外担保权的占68.4%;有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动合作权的占63.2%。企业集团运作的不断规范,使企业的信用状况大为改善。据统计,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核心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比重高达68.4%。此外,有34.2%的企业集团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站。
3、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沈阳市企业集团大多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增加了研究开发费用。2004年沈阳市已成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集团有22家,占集团总数的57.9%。研究开发费用合计为14.8亿元,同比增长21.2%。研究开发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率为2.1%,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研究开发人员为1.37万人,研究开发人员劳动报酬为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41.1%。
随着科研投入的加大,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显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14.5%。有14家企业集团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已经超过被调查集团总数的三分之一。截止2004年年底,沈阳市有15家企业集团先后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242个,有32家集团主要产品(服务)获得ISO9000(9001,9002,9003,9004)质量体系认证,有19家集团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认证。
4、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据调查,沈阳市企业集团在注重经营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积极引进高文化高素质人才和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企业集团人员在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不断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在全市33家成立董事会的企业集团中,集团董事长按年龄分组,其中40岁及以下的1个,41-50岁的19个,50岁及以上的13个。集团董事长按文化程度分组,其中博士2个,硕士16个,大学本科10个,大学专科5个。在企业家队伍素质提高的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较大提高。38家被调查企业选择企业集团经理层中多数人员的文化程度为硕士的有7家,大学本科的有23家,大学专科的有8家。企业集团经理层中熟悉国际商务的人员比例也在逐步增加,38家被调查企业选择企业集团经理层中熟悉国际商务的人员比例为50%以上的有15家,30-50%的有10家,30%以下的有13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38家被调查企业中,选择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占本企业从业人员50%以上的有15家;占20%-50%的有17家;占20%以下的有6家。
三、企业集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跨行业领域多元化经营实力不强
从1997年开始造“大船”起,沈阳市企业集团经营行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工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三大领域。至2004年年底,沈阳市企业集团经营领域仍以这三大行业为主。其中,工业企业集团20家,占集团总数的52.6%;建筑业企业集团8家,占集团总数的21.1%;批发零售业企业集团7家,占集团总数的18.4%。而其它行业,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住宿和餐饮业、软件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均未涉及。从企业集团子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拥有的235家一级子公司也以这三大行业为主,分别为工业108家、建筑业41家、批发零售业51家。统计资料显示沈阳市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发展缓慢,据调查,目前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只有5家集团完全在不同行业大类领域进行投资经营;2004年当年只有6家开拓了新行业领域的业务,有3家因为战略调整,突出主业以及在竞争中难以为继而结束其跨行业领域的业务。
2、资金短缺、债务沉重影响企业集团生产经营
据调查,沈阳市89.5%的企业集团仍然首选通过银行贷款来新建项目,但是随着国有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逐步到位,银行对企业信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资金短缺逐渐成为制约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引发的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壮大。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沈阳市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5.8%,同比增加了2.5个百分点。有60%以上的企业集团老总认为企业债务沉重已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3、国有企业集团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沈阳市38家企业集团中有29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占集团总数比重为76.3%。一些国有企业集团的经济运行体制仍受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内部管理上摆脱不了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少数国有企业集团体制改革还不到位,运作还不规范,内部管理还不完善。调查中发现,当前沈阳市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监督乏力的局面虽较以前有所改善,但仍不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
4、改革滞后、历史欠帐是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的最大障碍沈阳市企业集团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以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为主,但是沈阳市国有企业集团特别是“拉郎配”组建的企业集团历史遗留问题多,弊端极大,影响企业集团改革的深化和企业集团的健康成长。据调查,在影响沈阳市企业集团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的主要障碍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老总认为主要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和被兼并企业的银行历史欠帐影响集团的兼并与重组。
(辽宁省统计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