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猛攻服务产业 拟与沪错位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3:4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米 飙 南京报道 “到2010年,我们的服务业增加值要实现比2004年一个倍增,从现在的5426.7亿增长到1.1万亿。到时候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要由现在的35%增长到43%。”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省官员向记者透露。
据其介绍,在今年7月即将召开的江苏省服务业工作大会上,一份由江苏省发改委起草的,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纲领性文件将出台。而上述目标是明确写进了《意见》草案当中,目前,该文件正处于省政府审议的尾声阶段。 制造业瓶颈 “现在经济中有不少新情况,投资增长、外资和工业利润方面都有一些问题。政府有想法将服务业作为经济的一个新支撑。服务业在土地、污染、能耗等方面比制造业都要少得多。”江苏发改委一位官员说。 自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几乎每一次调整江苏都遭受阵痛:铁本事件开始了宏观调控的项目“点刹”,其后的信贷收缩让江苏这个2003年的信贷第二大省产生了一条新增贷款急速下滑的曲线,而今年初在国家环保总局叫停的30个违法项目中,江苏占据7个,是所有省份中最多的……(参见本报文章《一个地方“钢铁大王”的崛起和陨落》、《江浙猛着陆》、《江苏沉思》等相关报道。) 在江苏发改委在6月初发布的一份名为《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的报告,坦承了制造业瓶颈的现实存在。 报告显示,一季度江苏制造业投资增长9.3%,同比回落了68个百分点,钢铁、纺织、水泥等行业已是负增长。而工业效益呈现出下滑状态,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同比下降30.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增长30.7%,增幅同比增加15.3个百分点。 “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在于节约制造成本,但是就现在而言,土地、劳动力价格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使得要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能够降低更为重要的交易成本。根据对苏州的调查,除了原材料费用以外,生产型服务占到企业成本的50%-80%。”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彪说。 而外资这个支撑江苏经济多年的“法宝”在项目、土地、信贷等审批收紧的情况下也开始显得不太可靠。1-4月份,江苏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43.42亿美元,下降3.1% ;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同比下降26.9%,已是连续7个月下降,降幅从去年10月份的0.6%扩大到现在的26.9%——“双降”情形,是江苏 “十五”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状况。 矛头依然被指向服务业。“虽然外资会通过自带服务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一是自带服务业不完全,会影响外资制造业配置进程,二是成本升高,三是不能本土扎根会形成飞地经济,四是会影响本土服务业的发展。”刘志彪说。 在他看来发展服务业暗合宏观调控的要旨。“宏观调控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转变增长方式,而转变增长方式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刘说。 6月12日,在主题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则明确表示:“江苏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加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这是江苏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 3天后的6月15日,李源潮到省发改委再次就服务业问题调研并详细询问《意见》草案情况。 “江苏要发展服务业的提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基本在口头上,从没有过今年这样的力度,在《意见》出台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会出台。”文章开头提到的江苏省官员介绍说。 力挺服务业 “今年,我们要确保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 在6月11日举行的首届江苏服务业发展论坛中,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的话表明转变将从今年开始。 按照一般规律,进入工业化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比重应当逐渐增加,直至占到主导地位。但江苏自2000年以来,服务业的增长却连续4年低于制造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额比重不升反降,2004年服务业增速虽然达到13.7%,但占GDP比重却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如果长期如此将怎么提高制造业的质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 省发改委政研室主任顾卫东反问。 即将出台的《意见》表明,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业、旅游会展、商贸流通业、中介和专业服务业被定为江苏发展服务业的六大重点领域。其中前三者属于生产型服务业,也是六点中的重中之重。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江苏省将着力打造三大支撑:首先是空间支撑,即打造聚集区;其次实施大项目形成产业支撑;再次是实施服务业名牌战略,打造市场支撑。 “空间支撑分成几个层次,最高是沿江服务业聚集区,其下各市又有自己的服务业聚集区。现在各市聚集区的申报已经完成。以大项目带动的产业支撑也已经开始实施,规定发改委处级以上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大项目,有的甚至是科级以上干部。”上文江苏省官员透露。 而为了突破体制、开放以及人才三大发展制约,《意见》提出制定系列政策。在准入方面,将打破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业对民企、外资的准入限制。土地政策上将给予服务业一定优惠,力争做到与工业用地同等标准。而在价格和税收上也将拉平服务业与工业的差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服务业企业在水电气等方面遭遇的税费歧视。此外,在名牌、人才等方面也将制定系列政策。 区域竞合 上海的存在使得江苏发展服务业产生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就是在长三角中的定位。 而以往的江苏忽视服务业的发展部分原因也在于毗邻上海这个服务业中心。“上海已经有了金融中心了,我们还要什么金融中心呢。”这曾经是大多数江苏官员和百姓对服务业的观点。 “这是错的。服务业的特性就是消费和生产是同时发生的,钱不可能拿到上海存储,工资卡业也不可能打到上海,只能在本地。”顾卫东这样认为。 而另一个事实是,虽然与其他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具有合作大于竞争的特性,但在诸如行政区划、政绩考核标准等外部宏观环境尚未改变的情况下,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壁垒仍然在所难免。 在今年3月上海市政协对江浙部分城市服务业的调研报告中称,有江浙官员担忧称服务业的区域共赢难以实现:比如南通官员就反映,上海的商业企业在当地设立销售网点,税收全归上海,当地并无多少利益可言,积极性因此不高。而上海超市在南京开店赢利,却始终不肯把加工中心或配置中心放来江苏,所谓“双赢”无从谈起。 而江苏与上海的物流合作也需要进行协商。江苏公路网建设规划中,有7条公路要与上海连接,而上海方面却以市内交通压力过大为由,只同意对接2条。 “江苏选择发展服务业与上海的竞争肯定是存在的,因为在根本上两地的经济形态没有本质的不同,差异化也是有限。”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成志明这样认为。而在服务业中,金融、物流、信息、会展等同样被列为了自己的发展重点。 在包括顾卫东在内的大多数专家看来,避免同质竞争的两地理想服务业分工模式应当是错位发展,无论是物流还是金融江苏都应定位于区域性产业,而上海则应当扮演国际性节点的角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