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名牌的代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09:16 解放日报

  同样一件商品,是否是名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这价格差,体现了商品的品质、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因此,当媒体近段时间频频曝光宝洁产品做虚假广告、雀巢奶粉含碘超标、乃至于大名鼎鼎的奔驰车被召回等消息后,消费者的愤懑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愤懑,是被愚弄的愤懑:名牌都那么不可靠,社会上还有什么牌子可信的?

  冷静思考一下,其实消费者也不必太过激动。在市场经济中,“一分价钱一分货”总
体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事实上名牌的质量也是有弹性的,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保险,只是出现问题的概率小一点罢了。综观全球,像亨氏、强生、立顿等跨国知名品牌,都曾爆出质量丑闻。从某种角度来看,名牌危机的发生有其必然性,而且名声越大,摊子铺得越开,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为,名牌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总是在不断扩大,管理流程也是日趋复杂,覆盖面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本地,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殃及全线。所以,在崇尚品牌消费的时代,消费者必须为这种对于名牌的信任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这就是名牌消费的机会成本。

  但信任的成本不是无限的。名牌企业必须为维护这种信任“买单”,只要确实是想把“名”声做大。而且,它必须为维护这种信任支付相对于其他非名牌企业更高的代价。既包括常态下,为确保供应链更稳定所必须的更多的管理投入、生产投入、营销投入、设备投入、人才投入,等等,以实现产品的更优质和服务的更到位;也包括发生危机时,直面公众的勇气,积极主动的回应,及时有力的补救,果断必要的赔偿。这是名牌必须付出的代价,也许很多付出无法用金钱来量化,但却是少不了的,因为是名牌,所以必须接受更加挑剔的目光。

  换个角度来看,信任的成本底线其实就是名牌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态度———是坦诚布公而不是遮遮掩掩,是真心整改而不是“功夫”花在“诗外”搞“腐败公关”。在信息传播不断加速度的今天,名牌企业任何试图打破信任底线的做法,最终只会遭到消费者更强烈的反击。最近在危机事件中曝光的一些名牌企业,或销售遇冷,或股价大跌,就是消费者在信任底线突破后用“脚”抗议的实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不断爆出的名牌质量危机事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理智心态,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视而不见。同时必须加大消费引导,扭转部分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盲目崇拜,倡导一种更理性更平和的消费观。而对于身处漩涡之中的那些名牌企业而言,危机也许是一次难得的磨炼机会,可以更好地学一学危机的处理艺术,这也是名牌企业为维护名牌所必须支付的代价———有一点可以坚信:“危机公关”的关键魅力不在于如何“摆平”危机,“用心”换“新”才能赢得回头客。

  郑红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