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政府决策机制:智囊不问出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09:14 第一财经日报

  “很多学者希望自己对政府制定政策有所参与,但是参与渠道不是很通畅。”白重恩说,“有些专家本来是研究公共财政问题的,可能政府找他要对汇率进行研究,汇率并不是他的专业,但他不得不再去研究汇率。”

  2005年,人民大学金融实验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相当一部分被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政府机构“抢购”。这一现象说明政府决策机构中,对具备了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人
才的渴求

  本报记者李晨侯利红发自北京

  学院派需要用武渠道

  “在学院里,西方经济学成为主流,已经被大家认可,但在社会层面,很多人还是觉得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理念来研究中国问题。”6月20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1995年,白重恩还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即开始研究中国国有(营)企业的改革问题。

  如今,回到国内,白重恩着力于研究中国经济现象。白重恩认为,目前,很多学者希望自己对政府制定政策有所参与,但是参与渠道不是很通畅。

  “比如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研究单位,很多研究项目,自己的研究单位就做了,其他学者要参与,难度比较大。”白重恩说,“有些专家本来是研究公共财政问题的,可能政府找他要对汇率进行研究,汇率并不是他的专业,但他不得不再去研究汇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后何曼青说,一般而言,政府机构下属研究机构的学者会更注重联系现实需要,承接国家相关部门的课题进行调研等,给政府建议帮助政府决策。而学院派学者往往更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这可能是学院派学者参与度不高的一个原因。

  决策层需要经济理论助力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分成三个层次:

  研究型,主要进行原创理论的研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社会经济学家,主要传播经济理念;

  政府经济学家,主要是政府部门附属的研究机构中的学者,主要进行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研究。

  其中,政府经济学家从实践出发,设计具体的计划,在参与政策制定时,他们有更好的优势。

  事实上,目前政府决策过程中,研究型学者也开始逐步参与其中。杨瑞龙说,“从一些已经制定的政策来看,制定政策的人经过了很好的经济学系统训练。”

  2005年,人民大学金融实验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相当一部分被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政府机构“抢购”。这一现象说明政府决策机构中,对具备了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人才的渴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学院学者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并不少。

  他同时总结学院学者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承接国家相关课题,这是一种常规的、制度化的安排。如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向各高校招标。

  直接参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对话。国务院和政府部门往往会邀请一些专家进行座谈,或咨询或探讨。

  部分学者感到国家经济运行或体制改革中出现了问题,他们会主动给有关部门写报告表达观点和想法。

  国家发改委一位研究人员认为,西方经济学中也反应了一些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对中国来讲也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决策部门,应该重视这些规律。”这位人士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