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克制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2:08 和讯网-《财经》杂志

  纺织品贸易风波未息,战火已经弥漫到鞋业。“乐观的理由是什么?没有”

  本刊记者 张帆 楼夷/文

  中国纺织业正在试图从“黑色五月”的阴霾中走出。

  6月10日夜,经过十小时的漫长谈判,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就中国部分出口欧洲纺织品问题签署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十类纺织品终止设限调查。双方同意自今年6月11日起至2007年底,对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

  消息一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以“胜利”、“双赢”等字眼高调肯定“最后一分钟协议”的意义。

  九天后,6月19日,中国商务部出台《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旨在控制受限产品的出口增长,即为应对美国、欧盟数量限制而紧急出台的具体实施细则。

  事实上,一切远未到额首称庆之时——中国为达成协议所作的牺牲,将在今后三年内逐渐显现;欧盟承诺“克制”但杀机暗藏,中国纺织业的结构性根治尚无良方,国际贸易争端威胁仍在步步逼近中。纺织品之外,反倾销的战火还在弥漫——下一个目标将是鞋类。

  “乐观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汉林说。

  “中欧模式”得失

  在此次备忘录签署之前,由于进出口商家回避贸易风险,中国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已经出现回落趋势。受此影响的产品,除了欧盟今年5月27日启动紧急“特保程序”的T恤和亚麻纱,还包括欧盟实施后续监控的十几种产品,以及欧盟行业协会向欧盟贸易委员会提出进行监控的十几种产品,总共涉及20大类。

  浙江华港染织(集团)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胡大春说:“各种说法铺天盖地,没法应对。从今年4月起,我们已经不太敢做。”胡所在的公司是浙江绍兴出口量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2004年出口额达1亿多美元。

  随着备忘录的签订,中欧纺织品贸易进入“相对正常化”的轨道。

  “美国政府和商务部正在评估中国和欧盟的这一项协议带来的影响。”在中欧达成纺织品协议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达纳韦表示。

  关于“中欧模式”能否起到“范本作用”,目前仍众说不一。据分析,最快要到7月美国代表团赴华谈判才可知结果。而中国欧盟协定给另一个对中国设限的国家——土耳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

  土耳其于2004年12月起对原产于中国的42大类纺织品实施临时配额数量限制持续至今,是配额取消后第一个对中国使用“特保条款”的国家。由于设限范围较大,且同为发展中国家,双方的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然而,土耳其正在谋求加入欧盟,随着中欧协议的签订,中土之间的谈判有望出现转机。

  在中欧协议达成的同时,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了对中国的十类“敏感纺织品”确定合理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这一比率只比“特保条款”设定的“增长率不超过7.5%”略微提高0.5个百分点,与今年1到4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18.4%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即锐减了一半以上的幅度。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对《财经》表示,从未来三年的整体安排看,备忘录中对2005年的增长率定在比较高的基数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到了明后两年,8%-12.5%的增长率,将远低于实际的出口增长水平。

  尽管庆幸中欧达成“最后一分钟协议”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亦有贸易界资深人士指出,这是仅优于贸易战的次坏选择:“恢复配额是一个极大的退步”。

  此外,在备忘录中,欧盟承诺将“克制性地使用特保条款”。6月13日下午,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对“克制性”作了复杂而微妙的阐述:“现在很难讲欧盟什么时候再次动用该条款,但很有希望看到欧盟不再使用这一条款。总之,欧盟不再使用该条款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正式放弃这一法律权利,我们只是要‘克制使用’我们的权利。”

  高勇指出,欧盟所承诺的“克制”,显然缺少量化的标准,这让很多中国纺织品企业感到担忧。一旦在十种产品以外出现较高的增长率,欧盟很有可能迫于其国内的压力“不再克制”。他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克制地”增长;即使在暂时没有受到备忘录数量限制的产品上,也应避免出口猛增。

  “自限”应对“他限”

  中欧备忘录签订仅仅八天之后,中国商务部发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下称《办法》),并将于7月20日起施行。

  此前,国内业界已广有呼吁,希望有关部门除有效控制受限产品的出口,更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根据《办法》规定,进入“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的产品为两类——有关国家或地区对我实行限制的纺织产品,以及双边协议规定需要临时进行数量管理的纺织产品。目前,适用于此《目录》的产品包括美国在今年5月23日和27日单方设限的七类纺织品,以及中欧协定进行数量限制的十类产品。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上述产品涉及出口额约为10亿至20亿美元。对于今年全年出口1000亿美元的预计而言,纳入数量管理的产品是很少的。他指出,这一临时性办法对根本性调整纺织产业结构影响有限。

  在配额时代,企业根据不同的出口市场需求,通过自主申领、切块分配、招标三种方式获得配额。这种操作办法下,一些紧俏商品的配额在招标和买卖中出现价格哄抬,导致产品成本增高。

  对此,《办法》采取了全新方式,即对全部企业公布统一的公式,使有出口需要的企业都能通过公式自我计算,并拿到相应比例的出口数量,从而消除配额成本。

  《办法》规定,输往设限市场纺织品数量的分配原则,按照企业此前的出口实绩来评定;评定企业出口业绩的金额将通过两个系数计算,即“时间段的限定”和“出口市场的分类”。纺织企业的业绩,是以在该办法正式实施前的12个月出口金额为基数(2004年后七个月和2005年的前五个月)。

  在时间段上,“前一体化时代”(即配额取消前)占30%的权重,“后一体化时代”占70%。出口市场上,在“后一体化时代”的出口金额中,对受限市场和非受限市场的出口金额将被分类——受限市场的出口占评定因素的70%,对非受限市场的出口占30%。

  高勇认为,《办法》中的实绩由出口金额而非数量来判定,有利于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迫使“量增价跌”的企业在此后的出口贸易中失去竞争力。

  与配额时代相比,《办法》的另一变革是,以往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难与国有企业和传统大型出口商平等竞争的局面将彻底打破。在具体操作方面,企业无须从商务部领取配额,在当地相关部门即可领取出口许可证。

  同时,《办法》生效前,仍然有问题要解决。例如,在7月20日《办法》实施前的“真空期”内,预计将有纺织企业争相出口,抢占数量。高勇透露,中欧双方一直就6月11日至7月20日期间的出口控制进口磋商。而对于5月底即设限的美国,则要到下一轮谈判才有望解决此问题。

  此外,是否采取征税措施并未在《办法》中明确规定。5月20日,商务部宣布对今年1月1日起征收出口关税的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调整关税税率,但同时表示,今后凡实际受到出口限制的中国纺织品,也都将从征收出口关税的商品目录中予以排除。曹新宇认为,当时中国的思路是要自主控制对全球的纺织品出口。如今中欧之间矛盾暂时缓和,但对于欧美以外市场是否需要加征税,仍需有明确的技术细节。

  鞋业预警

  6月12日,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签署备忘录的次日,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对中国产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鞋类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调查。

  根据中国入世时的相关协议,今年1月1日后,中国鞋类出口全面取消配额。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1至4月,中国对欧盟鞋类产品出口3.3亿双,同比增长3.1%。但这一数字与欧盟方面的统计相差甚远。6月8日,欧盟宣布,同期欧盟进口中国鞋产品平均增幅为700%。

  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苏超英对《财经》说,由于对新入盟国家进口鞋数额缺乏精确统计,加上计算方法有误,欧盟的数据显然是不准确的。苏称,此次欧盟列入反倾销调查的两种中国劳保鞋的出口额,约为5200万美元,在22亿美元的对欧盟出口总额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涉及生产企业也不多。显然,欧盟此举“意在试探”。

  欧盟对中国劳保鞋的调查最长将持续12至15个月。一旦指控成立,相关鞋产品的出口将在随后五年内被挡在欧盟市场之外。

  据悉,此后,欧盟计划于7月中旬启动对纺织面料鞋的反倾销调查;9月初,则会波及到中国产皮面鞋。上述两个阶段调查一旦启动,势必殃及中国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制鞋企业,后果堪忧。

  与纺织品类似,鞋业也是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以“量多价低”著称。同时,纺织品和鞋属于欧盟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苏超英指出,欧盟对鞋产品的再度发难,除了因为中国鞋类产品低价涌入欧洲市场,还与对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鞋产品出口国产生极大影响并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有关。形成对比的是,在对中国纺织品多番刁难的美国,由于其本国鞋业已极度萎缩,则对中国鞋产品保持了“宽容”的姿态。

  据悉,自今年2月1日起,欧盟各国正式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事先进口许可监控”,目的是收集有关出口数据,为启动新一轮保护措施做准备。4月,世界鞋业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中国是机会还是危机”成为会上最热烈的话题。其时,欧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鞋类生产企业抢占了市场,造成欧盟制鞋业萎缩,强烈要求欧盟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大敌”当前,中国皮革协会今年2月成立了紧急应对小组,多次向鞋类生产和进出口企业提出警示。商务部外贸司也接连发布鞋业预警报告。然而,由于贸易争端还未在大范围内对生产厂家产生威胁,许多企业忙于争抢订单而竞相压价,对事态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苏超英表示,目前中国皮革协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企业参加应诉,同时呼吁企业自律。“纺织业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她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