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飞鸽集团二次涅磐 三个国有股股东减持到58%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09:5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徐会玲 北京报道

  2005年6月16日的中午,正是午饭时间,三三两两的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从飞鸽自行车厂房里踱出来,表情轻松。丝毫看不出来一个月前,这个中国的老名牌又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我知道大家都关心飞鸽,但是改制还没有完全到位,现在真的不是一个宣传它分析它的时候。” 记者面前的赵自强显得非常为难,“这次改制也是逼出来的。”

  赵现在是飞鸽自行车有限公司的党委副书记,他已经在飞鸽呆了将近35年。

  飞鸽的三次自救

  从1990年开始,计划体制解体,国有商业不再包销国有企业生产的自行车,傻大黑粗的“飞鸽”已无法与价格低廉花样翻新的“杂牌”抗衡。飞鸽集团全面陷入困境,开始是产品积压、产量减少,而后是年年亏损。“早在1995年的时候,飞鸽就已经开始了自救。当时企业职工曾经用集资的办法筹集了1100多万元,但是自救并没有成功。当时厂里的人们都付出了很多。”赵现在说起来还带着一些辛酸,“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得到了1200多万元贷款,仍未使企业摆脱困境。”

  到了1997年,这个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自行车生产的第一大厂——天津自行车厂,不堪人员和债务的重负,濒临破产。飞鸽而后进行了几次挽救自身命运的变革。

  第一次比较大的改革是在随后的1998年,企业又贷款了1500万元,组建了独立的法人实体——天津飞鸽自行车公司,将整车生产从自行车厂剥离出来。遗憾的是,这项改革也失败了。

  “原因主要是新公司实际上是老厂的二级公司,总厂的包袱不可避免的转嫁到了新公司,要发工资、要交电费、要还旧债,新公司成了老厂花钱买稳定的钱袋子。供应商不敢再供应配套件,经销商不敢交钱订货。企业有了信誉危机。”赵自强认为。

  与此对比的是,一大批民营小型自行车企业在飞鸽王国的身边蓬勃地发展起来。人们终于意识到:原来属于飞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一个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搞活一个一万多人的大型国企已成过去。老名牌产品养活企业的一万多名职工已经不再可能,投下去的千万元资金就像往一口深潭投一颗石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了飞鸽的第二次改制。

  1999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原天津自行车厂、天津市腾达企业总公司各出资37%,天津华泽集团出资16%,总资产1039万元组建了天津飞鸽自行车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当时只有五百多人,其中老飞鸽厂的职工仅一百多人,其余四百多人都是本市和外地的劳务工。

  这次改制也的确给了飞鸽一个新生。组建的当年就实现了利润200万元。2001年底这个公司就回收了组建公司的全部投资。2002年公司与日本丸石株式会社有了合作,公司每月生产4000辆丸石车和一万辆散件。

  那次改革被很多媒体认为是飞鸽重新起飞的一个转折点,美国的商业周刊也刊出了一篇标题为“飞鸽涅磐”的文章。

  2004年的新问题

  但是2004年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飞鸽集团也就是老厂那边提出要增加品牌使用费,而且是原来的4.4倍。”赵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只是用手里的计算器按了几下,确定增加的比例。

  记者通过翻阅天津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龚孝燕提供的资料得知,最开始的协议是每生产一辆自行车要上交给飞鸽集团3元钱,也就是说现在的飞鸽每生产一辆要向老厂交纳将近14块钱的品牌使用费。

  “老厂那边还有很多人要吃饭啊。但是组建新公司的时候就有协议,每生产一辆自行车就要交一定的费用。”赵自强对此虽然有些不满,但也很无奈, “这是当时组建新公司的一个条件,毕竟老厂那边还有很多职工。可是飞鸽当时的情况真的不是很乐观,竞争实在太激烈,如果飞鸽效益好,即使再多交一些品牌使用费我们也没有怨言。”

  从1993年天津第一家民营自行车企业富士达公司出现,天津的民营自行车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现在国有成分只占1%,”龚孝燕告诉记者。

  过多的自行车企业使自行车行业的利润也逐渐降低,低价竞销,恶性竞争局面一直持续至今。“自行车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不停的涨,飞鸽一辆自行车能把品牌使用费赚出来就不错了,”赵坦诚的说道,“我得承认,飞鸽对当时竞争的激烈程度的预期远远不够。”

  几经周折的飞鸽终于进行了这次涉及根本性问题的改变。

  从2004年底,公司的三个国有股东决定,招标竞标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当时三个公司交了标书,最终董事会选中了天津泰美。“这个公司是2000年创建的,也就是这三年间突飞猛进,前两年它和飞鸽的实力可差远了。民营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倒闭的很多,但是剩下的发展得都非常快。”用赵自强自己的话说,飞鸽每一次的改变都是“逼出来的”,这次也不例外。

  最终,泰美的老总张健和飞鸽现在的管理层以自然人联合的身份注资808万,掌控了飞鸽自行车有限公司42%的股份,其中张健一个人占22%,飞鸽的管理层占20%,原来占100%的三个国有股股东缩减到了58%。

  国盛证券投资银行部的顾连书认为,“飞鸽的这个举动其实是符合国企私有化这个潮流的,加上国家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态度已经很明朗,管理层参股合理且合法,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敏感谈这个事情。”

  送记者出来的时候他又叮咛了一句,“等半年之后你再来看看吧,那时候效果就应该有所呈现了。”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