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城隍庙边的里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17:36 南方周末

  □本报见习记者 鞠靖

  五年级学生小玲端着饭碗靠墙蹲下来,她用右手的筷子在身前一挥,两只苍蝇嗡嗡地飞去。

  正午的阳光照在头上,热烘烘的,但是小玲不愿意坐在屋子里吃。她的家在福佑路
与大境路中间的一片里弄里,占地不过100平方米的地方,住着5户人家,好在房子是两层楼的,每家也多了一倍的空间,但是5家只有一个窄小不过3平方米的厨房,厨房里的用具也分得一清二楚,饭厅更是奢望。小玲家的房子被周围的房屋裹挟着,修了几次的砖墙也遮掩不住隔壁传来的声音,电视声、广播声、吵架声此起彼伏。

  穿出她家的里弄,向东走100米,穿过河南南路,便是有名的城隍庙和豫园商城。但小玲更喜欢蹲在自己弄堂的墙角里,抬头仰望着不远的高处。那里是城隍庙周围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阳光反射出的条条金光,让小玲觉得绚丽夺目。

  南边的那几幢房子是太阳都市花园,门前的大横幅总让她浮想联翩———“无敌江景,空中别墅”。小玲还没从那么高的地方看过黄浦江。其实,走到那一片“空中别墅”不过是几百米的事情,从院门外,透过明亮通透的窗户,小玲甚至可以看到高处的屋子里影影绰绰的主人,但是小玲觉得,那里还是离自己有些遥远。

  小玲的学校就在河南南路的边上,向东过一条大马路,就是热闹的上海老街,房子的样式很古老,但是有雕梁画栋,显得很气派。放学回家的时候,她总喜欢沿着河南南路绕一圈,看看马路对面。那里原来有一片和自家一样的矮房子,现在已经拆掉了,她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住在那里的,现在他们已经搬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一大块地方被围墙围起来,在旁边高楼的映衬下,显得非常空旷。虽然这里还没有动工,但是建了一个漂亮的门楼,告诉人们这里将要成为“明星城”。小玲更感兴趣的是城门口的移动厕所,都说那是简易厕所。小玲希望自家的门口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厕所,每天有人打扫,这样自己就不用窝在转身也困难的阁楼里坐马桶了。

  85岁的龚老太也喜欢看太阳都市花园,但她知道那房子太贵了。

  自从跟随丈夫从安徽凤阳的老家搬来,她在旧仓巷边的一个里弄里已经住了50多年了。时光流逝,在大境路边上摆个小摊卖油条的丈夫走了;拿两条长筷在油锅里翻油条的大儿子现在远在贵州;拿扇子往炉膛里扇风的小儿子现在住在江西;大女儿带着她的6个子女搬到了浦东;还有小女儿,那时候可是累赘啊,送到了别人家,现在也是一群子孙了。她很想和孩子们住到一起去,但是儿子们太远,女儿那里又是“外人家”。

  现在,龚老太所住的也是石库门的房子,而且是在二楼。她的腿脚不好,下楼也就成了难事,如果叫她一个人过的话,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好在有隔壁的宋老头。

  和龚老太一家差不多,老宋一家是从江苏高邮搬来的。老宋现在70多岁了,儿孙都搬出了长生街,只有他一个人还住在这里。女儿嫁出去了,按照家乡的传统,除非女儿的盛情邀请,自己是不好住到女儿家去的。儿子当年顶替了他,在工厂里做工,但是现在工厂倒闭了,儿子到处打零工,老宋也不好意思再去添乱。有时候,老宋觉得自己比儿子还好一些,自己退休下来,多少还有一些保障,儿子则是朝不保夕的。

  好在老宋的身体还好,瘦精精的,腿脚也还灵便。看着龚老太端着马桶艰难地从楼上下来,老宋就起了“怜香惜玉”的心。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了,上班的上班,孩子还有孩子,两个老人也不指望他们来照看自己。起初是隔三岔五地,老宋给龚老太扫扫地,干点活,老太也给老宋洗个衣服什么的,两个人就算有了照应。后来,两个人干脆就住到了一起。

  老宋觉得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尤其是自己在城隍庙的边上还留着这十多个平方的房子。虽然破旧拥挤了一些,但是还算体面,居委会常来问个长短,志愿者有空来搞个卫生,一个月还有40块钱的食品卡,垃圾也会有人来收,来得晚了些还可以投诉。上个厕所之类不方便的地方还是有,但是,几十年了,就这样过来了,一切也习惯了。

  老宋常常安慰自己,“大洋桥地梨港的那几个老乡过得还不像样哩”。那是火车站北边、恒丰北路西边的一块地方,莫说上厕所了,倒马桶也要走很远的路。“在我们这里居住着1000多户,3400多人。”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长生居委会的路书记说。这可是一片0.04平方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南北向、东西向各200米就走下来了。

  留给长生街的大多是老的老、小的小。沿着大境路的街上全是小商铺,但他们做生意的对象却不是对面豫园里的观光客,而是自己这片社区的男女老幼。路书记说,这里的居民开饭店的多、开发廊多、卖蔬菜的外地人多、老人和协保户(指拿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多、高中以下文化的多。

  路书记的印象中,这一带已经动迁了2次,有经济实力的全搬走了。尽管和周围的繁华都市有着明显的反差,路书记并不认为自己的这块片区和改造好的城区有太大的差别。这里有社区医疗中心,居民看病也非常方便;周围有好几座小学,孩子们读书也不成问题;安全管理很严,治安案件的发案率相对也就低了。

  路书记说,我们这里最怕的就是火。这块街区里,街巷不过2米宽,而在石库门的里弄里,穿行的巷道窄到了只能通过一个人。门户矮小,一些房子里,一米六五以上的人就要低头穿行。走到屋子里,楼梯就是又陡又窄了,人要侧身才能走上去。这里是“老城厢”了,老上海人全记得,豫园是上海气温最高的地方,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电线很多年没有换了,起了火就谁也没有办法。居委会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动员住户们装20块钱一个的漏电保护器。

  豫园边上像长生街这样的街区还有好几块。并不是黄浦区不想改造这些地方,但是,要付的代价也是高昂的。长生街往西靠近露香园的地方,动迁搞了2年了,到现在还没有迁完。

  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映芳的印象里,上海城区留下的棚户区已经不多了,现在更多的是棚屋改造的砖房、多年以前的旧里、老工厂的职工宿舍,偌大的上海能够改造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但这些地方的生活条件还很差,外来人口聚居,常常会发生治安案件,迟早是要治理的,关键是动迁需要钱。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