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权威专家激辩 中国经济偏热还是趋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16:04 新民晚报

  从去年的经济过热引发的关于中国会否发生通货膨胀的讨论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表示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有些专家则反对,而有些专家则认为既不存在通货膨胀,也不存在通货紧缩。而近期,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判断相继出现,很快在经济学界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支持“放缓说”的专家们认为,四五两个月1.8%的低物价水平、接连下跌的投资品价格、逐渐放缓的投资增长速度,都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也是下一步经济增长放缓的信号。有的专家更指出,紧缩过头,回过头来才发现治理通缩远难于治理通胀,这已经成
为中国在宏观调控中需要重视的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目前偏热?还是偏冷?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的权威专家,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通货紧缩开始探头?

  “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判断经济放缓缺乏依据。当前,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是一项紧迫任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日前对我国经济做出这样的判断。

  朱之鑫的这番话是针对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一些关于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说法。这个说法的根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6月13日的数据: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CPI如市场预期,涨幅两月走低至2%以下。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8%,但到了4月份回落到1.8%,5月份则继续了这种持续走低的趋势。

  数据还表明,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幅高于4月份的5.8%和3月份的5.6%,与CPI的走势相反。

  生产过剩隐忧已经存在

  有专家分析,PPI高于CPI,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剪刀差”,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由于企业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们自行消化了,没有转移给消费者。上下游的价格出现背离,生产过剩的隐忧已经存在,今后将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日前指出,中国将面临通缩风险。他的理由是,过去10年全球低通胀令货币成本减少,并鼓励了投机行为,推动资产价格涨至不切实际的水平。随着投机驱动型房地产热消退,明年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和谢国忠的观点一致,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沃克也表示,虽然物价上涨的效应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有迹象显示,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已受到挤压,对利润的蚕食将造成中国未来18个月经济增长的放缓。

  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

  相反,国内的经济学家们却对经济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经济目前的运行态势非常良好,但是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仔细的分析了CPI、GDP平减指数以及核心物价指数后,他的结论是,我们应该警惕通货紧缩。

  “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到位,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赵晓说,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政府不应该再继续打压经济。相反还应该警惕通货紧缩发生的可能性。

  “还不能说经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只能说有这个趋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货紧缩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如果政府能采取适当调控措施,情况很容易变得乐观。

  他的理由是,政府这段时间的宏观调控措施一直是治理通货膨胀的药方,而这在今天通缩悄然前进的路上已经不太适应。“高压”政策——包括政府最近不断出台的一些打压房地产政策、控制投资以及用过激的办法检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条件,都会导致贷款的萎缩,而贷款的萎缩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朝着紧缩方向发展。

  高投资并不意味会有通货膨胀

  在这些专家开始提醒政府需要警惕通货膨胀时,仍然有一些人在高唱“通货膨胀”。

  他们的理由同样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2%,高于前4个月的增长幅度。

  “5月份的数据是有点高,但是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不能说明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洪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赵晓说,由于政策有一定的时间延后性,政府应该在通货膨胀尚未消除时,就停止打压。他认为,目前的投资已经到达政府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虽然,5月份的投资明显有反弹迹象。但是他认为,这并不能表明通货膨胀仍然存在。因为,投资的两个龙头——房地产和货币都已经掌握在政府手里,因此,投资涨幅不会反弹至以前状态。

  他认为,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一季度的过快出口造成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由于滞后效应,投资在5月份才得以显现。其次,这部分的投资可能来自于境外。

  过高估计通胀压力?

  “宏观调控已经到位,政府不需要再实施打压经济的政策,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赵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仍然定位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角度上,就会使整个经济走向良好运行的反面。

  宋国青则认为前一段时间,政府的措施已经是过高地估计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需求。他建议,政府应该立即将一些过多地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减轻:在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时,不要太过于急躁。

  他认为,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应该稍微放松。住房价格的居高不下,其实主要还是供给方面存在问题,增加土地供给就可以解决。

  如果上述这些政策仍然不能解决即将来临的通缩问题,政府就只能通过降低利率来解决。

  宋国青强调,如果通货紧缩越来越严重,人民币的潜在币值也就会越升越高(即人们所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而国内经常担心的加息压力,宋国青则笑称:在视野之内还看不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