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原城市群 在融合中隆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9:52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发自郑州

  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应起领头羊的作用,但郑州首位度较低,郑州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力较弱。因此,郑州既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其他城市的发展与制衡。同时,中原城市群也应借助欧亚大陆桥发展的机遇,从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而“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并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最终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率先崛起。

  “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5月22日,《纽约时报》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评论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开封的衰败被放在了全球的背景下,1000年的轮回,纽约实现了和开封的更迭。

  同样是在这1000年间,中国的经济重心渐次南移,从黄河到长江,从长江到沿海。

  2003年,“中原崛起”正式被纳入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渴望复兴的开封、洛阳和河南省会郑州一起,组成了中原城市群的框架。

  2005年,包括了河南9个主要城市的中原城市群,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开始加快了协作发展的步伐。

  但蓝图的设计和现实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原城市群已破题,但如何解题,将是一个更为艰难的过程。

  一体化的难题

  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次正式提出“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在一份名叫《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文件中,对中原崛起的路径进行了阐述:“以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计9个省辖市组成的经济圈,河南要通过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构筑起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在这期间,由河南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对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原城市群承载着河南省城镇化的重任,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竞争力,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博弈”中争取主动,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自此,以郑州为中心,其他8个城市为节点的经济圈,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中部大地。

  2003年12月21日,召开了中原城市群市长工作联席会议。“当时,大家发言时都很激动,让人感觉到中原发展的机遇真的到来了,现场气氛确实很感人。”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士如是说。

  但会后的状况并不乐观。

  郑州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荣增认为,打造中原城市群首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打造顺畅的交通网络。这就要拆除路障,即这些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特别是一级公路不能收费;二是通讯一体化。这在长沙、株洲、湘潭已开始实行共用一个区号,甚至连银行间也开始实行异地同城待遇。但刘荣增提的这两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有关部门对公路收费的回复是,如果不收费,还贷和道路养护费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关于通讯一体化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相关回应。

  “如果没有充分的财力做后盾,城市群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内部一体化,进而影响快速发展。”刘荣增如是评价。

  “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够,也影响了城市圈各个城市之间的协作。”河南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金美江举例分析说,在长三角经济圈,上海的核心地位,周边城市无人能比,因此在产业定位上,都自觉以上海为核心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中原城市群经济圈,作为中原地区第一大城市郑州与位居第二的洛阳相比,两者距离显然没有拉开。从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城市人口规模上,郑州仅高出洛阳的0.6倍;在经济实力上2004年郑州的GDP总值高出洛阳的不到0.5倍,相对于2002年的0.7倍,差距显然在缩小。

  由于郑州的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较低,郑州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力较弱,对周边省份的辐射力更是微乎其微。

  提升郑州实力成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关键,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说:“如果你不能给兄弟城市的发展带来甜头,那其他城市没有理由加入以你为首的圈子围着你转。”

  建设大郑州

  最新出炉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列出了2004年度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郑州位居第50位,远远排在济南、武汉、长沙、西安、合肥等周边省会城市之后。

  “中原崛起看郑州。”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郑州寄予了厚望。但以郑州目前的状况,恐怕是难以让人满意。

  如何做大、做强成了郑州市政府的首要议题。

  2005年3月28日,在郑州市城市发展战略暨城镇体系规划评审会上,大郑州的蓝图首次展现在人们面前,郑州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梦想,预计在2020年将成为现实。

  拉大城市框架是郑州市的一个首要的选择。郑州现在建成区面积只有150平方公里左右,但中心城区人口已达322万,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作为一个拥有近1亿人口的大省的省会,郑州的膨胀已成为必然。

  “只有做大,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才和整合资源,增强辐射力和带动作用。”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对郑州发展的方向很是坚定。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占地面积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开始在郑州东面铺开。郑州市政府提出的口号是,“郑东新区要三年出形象,五年出规模”。如今,这个相当于再建一个郑州的新城区,已初现雏形。

  对这种再造一个新城的魄力,郑州市市长王文超的解释是,“扩大城市规模,与其一般化,不如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一次性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而根据许多城市的经验,成片、集中开发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高城市的集约化程度。”

  于是,一个建设大型新城的想法就这样出炉并付诸实施了。

  “郑州拉大城市框架,还可以考虑把周边的荥阳、新郑、巩义撤市设区,从而纳入到郑州市的范围中来。”刘荣增对郑州规划提出了新的方式。

  而在郑州市未来的轻轨规划中,就包含了从郑州市区到新郑机场、上街、中牟、龙子湖等地。看来将这些县市尽纳囊中,郑州市早有此意。

  “郑州要想提升自己的首位度,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金美江认为,制造业是郑州的软肋。对此,郑州市市长王文超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一段时间以来,郑州工业增速低于周边省会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市确立了“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的发展方针。同时制定了一个规划:到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投入累计完成1000亿元。媒体将其形象地称为“3个1000亿”的发展计划。

  对大郑州概念的最完整的诠释,依然是来自于河南省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按照这个《构想》到2020年,郑州都市圈将成为中原城市群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确立主导产业

  中原城市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均衡,在中原城市群的9座城市中,在经济总量上,除了郑州、洛阳较为突出以外,其余相差不大。焦作、平顶山、新乡和许昌相差都在8%以内,开封、漯河实力稍弱。

  实力均衡带来的一个直接难题就是产业雷同,甚至有人认为,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如何处理好它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关系,既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其他城市的发展与制衡,已经成了对郑州驾驭宏观经济能力的一个考验。氧化铝工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河南省有丰富的铝矾土和煤炭资源,电解铝、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加工材料产量居全国第二。因此,包括郑州、三门峡、洛阳在内的一些省辖市,都把发展铝工业作为一个支柱型产业。

  “由于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一分析人士指出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原中心城市的郑州,就应该围绕优质化、差异化、规模化,在提高铝精深加工的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做文章。要增强铝业上下游产品的关联度,搞好煤、电、铝产业链的延伸,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

  这样既能整合周边资源,还可以避免和其他省辖市的直接竞争。但遗憾的目前是河南的铝资源还是以原材料的形式不断外流,经外地深加工后,产品又返销到河南。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归结为一点就是,郑州如何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方向。

  回顾郑州的产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郑州在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六大国有棉纺厂在郑州安营扎寨,从此奠定了当时郑州纺织工业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郑州亚细亚商场的兴起,带动了商业的昌盛,郑州开始为打造“商贸城”而努力。

  近年,随着郑州宇通客车、郑州日产和少林客车等汽车制造企业的崛起,又有人提出把汽车制造作为郑州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此类似的提法还有:国内著名的铝工业基地、信息产业研发中心、制造中心以及全国性的商贸物流中心等。

  无论是从纺织到商贸城,从商贸城到汽车工业、铝加工、信息产业等,郑州的产业选择总是显得很被动。

  “发展大郑州应考虑其综合因素。”郑州大学商学院的温太璞认为,确立领先的主导产业是未来城市增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对于郑州未来的城市发展来说,无论是商贸流通、铝工业加工,还是汽车、信息产业的制造,不可能是遍地开花,选择一至两个作为郑州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使其具有一定的久远性、固定性。这一点无论对于奠定其中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还是提高郑州的影响力,甚至是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力,都至关重要。

  后发优势

  “武汉在经济实力上、在崛起的潜力上还是比郑州要好些。”郑州市副市长孙新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从横向的比较中,指出了郑州的不足。

  “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国内、国际的影响上,在目前阶段,武汉都要优于郑州,这是毋须争论的。”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的表述更为直接。

  但他同时认为,这些并不重要,他更为担心的是,在后续的发展潜力上,郑州能否抢得先机。

  郑州能否成为下一步中部发展的动力,首先成为航空枢纽是至关重要的。陈义初认为,目前,郑州要积极争取让南航把郑州作为其北部的中心,争取国家把郑州设为航空中转站。这对河南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中央在航空交通枢纽的部署上应该对中部有所考虑。

  “郑州要吸取一些特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比如说典型的‘大城市病’的问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对郑州的后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郑州更应该提升工业档次,应该对所引进的行业和产业设立门槛,对那些污染严重、消耗能力高的产业和门类要坚决杜绝。

  后发,既是郑州的不足,也是优势。正如一位湖南官员在接受《经济视点报》派长沙记者采访时不无羡慕地说,“郑州的城市建设成本比我们低多了。”

  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聚集了河南省60%的城市、40%的人口、56%的全省GDP,是河南省当之无愧的经济核心区域;在以郑州为中心,半径500公里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

  已逝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一次考察河南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应在欧亚大陆桥两边各建立一个经济中心,提高向周边辐射的能力,郑州应该有气魄通过自身的奋斗成为我国中西部的金融商贸中心;应挖掘潜力,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化的步伐;应花较多的财力、物力开发山区,从山区资源和农业资源中开发独有的支柱产业;应走出中原,通过走出去求得发展。

  目前,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前省会开封均位于沿陇海边沿上,与郑州共同构成沿欧亚大陆桥的一个重要经济带之势已经凸显。并且从西至新疆阿拉山口东到连云港漫长5000多公里的经济带上,除了西安关中城市群外,其他地方的经济影响力均远不及中原城市群。

  如果沿新欧亚大陆桥上的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徐州经济圈,加上兰州、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群,将形成一个蔓延万里的大型经济带的骨架。

  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格局看,这个经济带将影响日本、韩国及中亚、东欧、西欧等沿线诸国,围绕欧亚大陆桥将形成一个辐射力强大的经济骨架,加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重大工程的实施,为这一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借助欧亚大陆桥的延伸,中原城市群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而被专家评估为欧亚大陆桥上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的郑州,其作用和影响将日益凸显。

  陈义初:因势利导确立自己的模式

  由中原城市群形成的经济圈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且城市群中各市之间也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机制,并扬长避短相互融合,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形成中原城市群自己的发展模式。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城市群应形成完整的互动机制

  经济视点报:中原城市群的提出已一年多了,目前,您如何看待这一经济圈的发展现状?

  陈义初:中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和它实际的运作之间还有差距。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9个城市间已成立了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但各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互补还没有形成。如果中原城市群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机制,那么操控起来就比较容易。

  经济视点报:有观点认为,中原城市群还是很有潜力的。您认为该如何挖掘这种潜力?

  陈义初:要采取措施加强各个城市间的联合,建立快速的交通网络。目前,各个城市间虽然都已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网,但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还是不够便捷。

  我认为,中原城市群也应该建立起城际间的高速轻轨交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更为便捷的流动。

  经济视点报: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与这些经济圈相比,中原城市群似乎缺少一个核心城市的支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义初:我认为这几个不同的经济圈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发展中原城市群,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因为不同的经济区域肯定会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对中原城市群来说,需要顺应目前的现状,因势利导发展自己的经济,确立自己的模式。

  做大的核心体现在经济质量上

  经济视点报:您如何看待郑州市提出的“做大做强”,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的目标?

  陈义初:作为河南省会,提出把郑州做大做强的目标,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但把郑州做大做强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做到像上海在长三角那样的份额?对郑州来说,我认为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展环境搞好、老百姓能过着高质量的生活、投资环境更有吸引力。

  “核心”不只是完全体现在总量上,更是体现在经济质量上,要在观念创新上走在前面,在工业档次上起到引领作用,在人才吸引上具有聚集功能。

  经济视点报:郑州提出了拉长工业短腿的看法,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陈义初:我去年到上海考察,今年又到广州,考察后我发现,郑州的工业布局离郑州市区太近了。要把荥阳、新郑、巩义等周边县纳入工业整体区的规划中来,这样既能拉大城市框架,又能避免城市过于密集所带来的“大城市病”的问题。

  六省要紧密联系,互相融合

  经济视点报:有观点认为,中部出现了“中空”现象,从地理意义上来说,是六个省,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也就只有湖北和河南两个省了,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义初:当前中部联系比较薄弱,从经济上来说,中部各省还没有形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基本上还是各找出路。江西要打造泛珠三角后花园,湖南不断向广州靠拢,安徽希望和上海接轨。

  中部的分散格局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在产业上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联系。

  经济视点报:在中部六个城市群中,郑州和武汉处于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城市的竞合关系?

  陈义初:单就这两个城市来说,郑州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武汉的70%,从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武汉都要远远高于郑州。但这两个城市之间有一定距离,暂时不会影响到对方发展武汉再大,它能影响到郑州吗?反过来说,目前的郑州也还不可能把触角伸到武汉去。

  经济视点报:如何看待中部六省联合崛起的前景?

  陈义初:仔细研究一下,中部六省的城市群之间,在经济上还是有互补性的。只是过去我们没有鼓励这方面的流动,在提出中部崛起之后,我们就应该更多的往这方面引导,中部六省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对资本、企业、当地经济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经济视点报:突破口在哪里?

  陈义初:首先应构建中部六省的交通网络,使人员、信息、物资的交流更为便捷,跨省旅游也可以尝试推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扬长避短,相互支持,探求一个“多赢”的合作模式。

  经济视点报:从地域上来看,河南的信阳和南阳,更倾向于融入武汉经济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义初:我们提经济圈,但不能让这个圈把自己给圈住,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到底是融入哪一个经济圈,不能局限于行政区划,要看它和这个经济圈有什么互补,融入这个经济圈是不是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对于河南南边的几个地市,我们应当鼓励他们融入武汉经济圈,依靠武汉发展。像南阳的西峡,围绕襄樊的二汽为其生产配件,现已发展成中国重要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目前的经济区域经济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现状,所以要鼓励河南的周边地市发挥地域的优势,加快和其他省周边经济的融合。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借助全国的经济圈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还可以培育出一些我们自己的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

  【记者手记】

  努力挖掘领军潜力

  在中部6个城市圈中,一体化都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对比分析后发现,没有哪个城市群比中原城市群对一体化协作更为迫切。

  日前,曾有媒体用“兄弟齐心,利可断金”来形容中原城市群,在团结协作方面的重要程度。现在觉得无论怎样拔高“兄弟齐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除郑州和洛阳外,其余都大体相当,即使郑州也并没有高出其他城市太多。

  均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产生较大的协作功效,但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争议,缺乏一个领军人物,均衡发展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

  “河南在城市圈建设方面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比我们要好”,此话从被称为中部城市圈一体化样本长沙官员口中说出,使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新的审视。

  在百度上键入“中原城市群”,竟然出现了14万条信息,而在本报记者赴南昌采访时,一位当地同行不无羡慕的说,“郑州潜力真是太大了,周围有那么多不错的城市。”

  也许是外地人比我们感觉更直接,也许真的是“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

  中原城市群的未来,也许正像其现在一样,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郑州,努力!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