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6月18日举行的第七届绿色中国论坛上,面对众多学者及100多位企业家发表了《呼唤中国企业的绿色责任》演讲。他指出,实践证明,凡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战略。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他呼吁中国企业积极承担社会绿色责任,顺应时代潮流,走绿色发展之路。
潘岳说,中国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国情所定,是世界大势所迫,是社会责任所需。中国的发展战略曾一波三折。上世纪50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并不符合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延误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25年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15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两番。
潘岳指出,如果说中国在当时国情下不得不走痛苦之路,那我们今后绝不会再走下去。我们正处在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今天的选择,将面对祖先、面对子孙、面对历史。我们不能等具备足够物质手段之后再来治理污染,因为我们发动工业化的时间太晚了,无法像欧美日当初那样,把工业起飞的资源环境成本让全世界买单,把环境成本转移出去;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也比欧美差得太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只有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我们没有本钱跟人家拼消耗。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时候才开始解决环境问题,我们支持不到那一天,当中国人均GDP3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可能带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来到,我们所取得的那点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只有不惜代价地提前解决环境问题。
潘岳指出,过去5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了20倍,工业生产增长了50倍,使得许多区域性、分散性的环境问题连成一片,也使西方环境政治迅速崛起。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概念设置了大量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也将越来越大。国际大趋势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潘岳说,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如今全都抛弃了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态工业的绿色发展道路。什么是绿色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中国能不能走这条道路?完全可以。还应该再加上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央去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过去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如果说过去50年中意识形态的“左”与“右”都没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那今天“科学发展观”则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条超越苏联和美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潘岳说,中华民族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绿色崛起是中华民族最为迫切的选择。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而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惟有人与人的和谐才能最终达成人与社会的和谐。作为最有活力的社会组织者———企业家,应主动承担起弥合社会差距、创造和谐社会的责任。摈弃和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环境、社会的贡献。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形态。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环保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最易达成社会共识和共赢,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最好切入点。企业家属于先富起来的人。现在理应回过头来主动承担起弥合社会差距、创造和谐社会的责任。建设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的、民主的、公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是最大的功德,是最大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如果能够由此着手,将塑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