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本轮调控已经到位 推出新政需要慎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7:17 中国经营报

  作者:赵晓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有时候,季节的变化只是一天之间的事情,经济气候的变化也是如此。2003年,因担心SARS导致经济下滑而出台诸多拉抬增长的措施,未曾想却迎来了200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严厉的宏观调控;如今一番宏观调控,总需求减弱,经济运行的如此逆转恐怕亦超出许多人预料。

  如果说,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在各方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既没有显示出过热的迹象,也没有显示出急剧下滑的迹象,还算是一个值得谨慎乐观的局面的话,那么4月份的物价指标则显示出宏观经济有变冷的趋势。而从继续回落的5月份的物价数据看,2005年全年物价水平将收缩至2%以内几成定局,经济运行已经明显表现出有从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再考虑到消费增长已处强弩之末,工业增长虽快却明显是受出口拉动,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其未来前景并不容乐观,则大体可以确定:本轮的宏观调控已经到位,国民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因此,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要慎之又慎!

  内需已经降温,而消费增长因为受收入增长约束,已达上限并可能下滑,当前经济增长主要就是靠“出乎意料”的外需推动。从外需看,一季度外贸顺差高达166亿美元,而上一年同期是84亿美元,2005年的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没有多大问题。但贸易顺差过高势必导致更多的国际经济摩擦,这使得外需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有更大的向下波动的风险,将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赌注押在外需上值得警惕。

  经验表明,我国的价格波动变化更多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价格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周期变化。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的价格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从上涨的幅度来看,带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是PPI(生产价格指数)先大幅度上涨,继而带动CPI(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一是经济增长(回落)与物价增长(回落)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反应,大体为1年左右。具体表现在当经济增长(回落)加快时,物价上涨(回落)的加快要滞后1年。二是物价上涨(回落)与经济增长(回落)之间存在正负加速度关系。当经济趋向或处于高速增长时,物价上升幅度滞后1年后即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随后的物价回落更快。三是经济周期有多长,物价变动的周期也有多长。

  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制造业加工中心,与国际经济紧密相联。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受外部冲击的可能也越来越大。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推动进口成本上升,继而上游价格PPI持续快速增长,由于加工制造业生产的主要是国内无足够内在需求消化的制成品,因此原材料涨价,使之面临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和有效需求不足的两难境地。同样,由于“萧条经济”的回归,各国尤其是亚洲产出终端竞争激烈,企业PPI并不能完全传导至消费与零售领域,直接的后果便是压薄国内制造业利润空间,并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进口价格指数上升,而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两者差距增长。内需不足,外需强劲,总需求结构性的不平衡,倘若环境有变,很可能对国内经济带来一轮新波动,甚至通缩压力。

  综上所述,这一轮的经济周期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其中宏观调控措施得力,通过综合使用价格与非价格调控手段,使物价基本上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未来继续紧缩的政策(无论是汇率还是利率的调整)要格外慎重。与前一段时期主要防止过热的政策导向有所不同,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避免出现物价继续下滑应成为调控的新重点。同时,面对复杂的局面,需求管理要与供给管理(如国有企业改革、放松管制、推进结构调整)相结合,才有望取得最优政策效果。

  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由于采用经典市场经济中罕见的非价格调控手段(其效果可能相当于利率上调5个点),房地产等过热领域当前已处于可控之中,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宏观调控的到位和经济软着陆的实现。由于非价格调控的到位,我们实际上打赢了人民币汇率的保卫战,赢得了价格调控的时机,并牢牢掌握住外汇调控的主动权。考虑到内外部形势,当前宏观调控实际处于最有利、最主动的时期,只要头脑冷静,政策不过头,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真正的通货紧缩就不会出现。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