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企业依靠财政借款而非银行贷款融资,以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并解决就业。地方债务由此激增
□ 本报记者 李兆清
从银行贷款无门的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家钢铁企业正在争取一项近亿元的财政借款。
钢铁企业一直是唐山市的经济支柱,唐山市至少有几百家各类钢铁企业。但在去年4月份国务院和有关部委连续下发一系列整顿钢铁业的措施之后,唐山各银行就已停止向钢铁企业放贷。
在这之后,这个曾经红火的钢铁城市已经冰火两重天:中小企业90%停产,几十家钢铁厂,没有一家烟囱在冒烟。
整肃后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职工安置问题。唐山市直接从事钢铁的人数大约20万人,间接从业的约达50万人,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就业问题。
就业压力增大,而银行对钢铁业关上了大门,财政成为唯一可能的选择。“银行都是国家的,财政是地方的。”唐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业经济处一位官员介绍。唐山市共有150亿元银行贷款,但只占整个钢铁总资产的6%——大量的资金还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贷款。
财政取代银行
上述公司总经理告诉《财经时报》,获得这笔财政贷款利息非常的低,比银行贷款低得多。在记者坚持下,他透露,在这样的财政贷款中,月息一般是2‰左右、是银行同类贷款的1/3。
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以财政手段扶持地方企业的工作。唐山市财政局已经向当地的几个能够解决大量就业或者纳税大户的企业注入了这样的资金。
为了便于展开工作,唐山市财政局旗下成立了多个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扶持地方企业。只要企业的项目计划书通过投资公司的立项,就可以获得同样的低息财政投资或贷款。
当地知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许多在银行根本无法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在财政局得到这样的贷款。但是必须以存折质押,利息也同样的低。
地方政府苦水不少: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贯彻执行,而地方需要解决就业、需要企业更快发展,但是这些企业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所以地方财政必须进行扶持。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唐山市的财政状况一直较好,唐山市人民政府的一位副局长告诉《财经时报》,在2004年唐山市财政收入是160.2亿元,实际则达到了200亿元,大约40亿元作为政府的“小金库”用于扶持地方企业。
但比较宽裕的财政,现在也开始吃紧。
地方债务激增
在广东台山市,为了推动这一工作,还特意成立了市筹资办和市财政周转金管理办公室两个常设机构,负责调配、兑付市政府向社会筹集的款项。市财政周转金管理办公室是为市政府筹集资金、支持市经济发展的正股级事业单位,归市财政局管理。
同样在广东,某市财政局是这样筹集社会资金的,先是由市财政局向社会单位、企业、个人发出筹款通知,市财政局和自愿借款的一方签定“借款合同”,借款利息一般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然后再将资金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方式转借(仍然是签定“借款合同”)给急需发展的地方支柱企业,企业负责解决就业和纳税。
高借低放形成的利差,自然由地方财政补齐。
记者在该市调查中发现,社会、政府、企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达成默契,“官不举、民不究,相安无事”。
“都是为了特定时期的企业发展,政府这样做也是无奈之法,地方财政明明知道高进低出,但是也必须全部背下来,因为地方企业现在根本无法从银行贷款。”当地一位官员这样表示。
之所以地方财政和社会以及企业之间都是签定“借款合同”,就是为了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这位官员也坦承,由于大量的借款,而且由于高进低出,地方负债已经在短短的两年内突破了极限。
在两年前,该市负债平均每年为1亿元左右,但是,为了维持向地方支柱企业的借款活动,现在地方负债达到了每年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