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山西之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4: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万国 特约记者 李利中

  山西太原报道

  能够喝上黄河水,一直是山西人的梦想,因为山西长于煤而短于水。

  但是,当2003年10月黄河水从内蒙古和山西的交界之处万家寨引入太原之后,黄河水与太原自备井水之间却展开了一场艰难的博弈。

  在正式供水一年多以后,这个耗资100多亿的工程,只发挥了其规划能力的1/4。

  记者自6月10日至17日在太原调查中了解到,该工程原计划每年向太原供水3.2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天供水80万立方米,可现在日供水量只有21万立方米。

  3亿立方黄河水徘徊太原城外

  山西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内陆省份。据山西引黄工程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山西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5。

  早在1987年,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就发出警告:“如不尽快解决水的问题,太原市将面临搬迁。”“山西之渴”可见一斑。

  但是,长期以来,太原一直靠开采地下水维持用水需求。太原是一个典型的重化工城市,城市用水量很大,其几大支柱产业如煤炭、钢铁等都是高耗水产业。如太原几个利税大户太钢、西山煤电等无一不是用水大户。

  这些用水大户和城区居民用水需求,使原本水资源就十分匮乏的太原市长期超采地下水。据引黄管理局宣传部门负责人鞠克光介绍,由于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太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经达30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的水位埋深已经超过100米。而目前,地下水位每年仍以3至5米的速度下降。

  出于这种担忧,1993年,国家和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实施引黄入并(太原简称)工程。除了投资60亿人民币兴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外,引黄入并的输水工程投资了103亿元人民币。同时,太原市城区供水工程首期工程也投资了约13亿。

  但是,工程建成运营之后,引黄工程并没有像预想那样得到充分发挥。据引黄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10月正式供水到现在,引黄工程向太原输送的黄河水仅1亿立方米左右,连年输水能力的1/3都没有。

  据鞠克光介绍,黄河水的成本较高,约为每方5元左右,虽然折价向用户供应,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用水大户基本上都有自备井,使得引黄工程举步维艰。

  另外,引黄工程的水引入太原以后,须经呼延水厂处理后才能供应用户。这个华北最大的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黄河水80万立方米,但目前完工的一期工程每天最多也只能处理40万立方米。

  尽管如此,呼延水厂也没有开足马力处理黄河水。因为目前太原大量自备井的存在,直接限制了其处理水量。“自备井不关,黄河水的供水量就无法提高。”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李锦祥说。

  关不掉的自备井:过分强调成本问题?

  问题的核心似乎都聚焦在了自备井上,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早在2003年11月,也就是引黄工程刚刚正式供水的时候,太原市政府就以并政办发(2003)181号文件下发了《引黄供水关井压采实施方案》。

  该文件确定了太原市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同时要求具备自来水供水条件的单位在2003年底前全部关闭,禁采区和限采区确定关闭的自备井须于2004年10月底以前全部关闭。

  但据太原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孙仲惠介绍,上述时间表已经推迟到2005年底。他说,181号文件下发后,太原市已经关闭了124个单位的219个井,相当于关闭开采量23.4万方/天。其效果是,目前太原市沉陷区的水位已经开始回升,2004年水位回升了5-8米。

  而按照文件要求,2005年太原每天应该实现以黄河水置换40万方地下水的目标。但孙仲惠坦承:“自备井关井压产情况复杂,关井任务困难,即使今年底,也不大可能达到181号文件的要求。”

  最终的结果是,引黄管理局与太原市多次谈判后,最终达成的妥协是30万方。

  关井的阻力来自成本考虑。据西山煤电集团自来水公司马经理介绍,西山煤电集团日需用水2.5万方,改用黄河水以来,企业每年增加成本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

  显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承担成本的增长。孙仲惠说,有些用水大户本身就是困难企业,如果关闭了自备井,毫无疑问会增加企业负担。我们需要考虑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

  孙仲惠同时表示,有一些用水大户使用自备井,是历史原因形成的,要关闭十分困难。比如太原钢铁厂因为历史上缺水,当地一个村采自备井的水卖给太原钢铁厂。不久前太原市政府曾出面协调关闭该村的自备井,但未果。

  至于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关井难?他的观点与鞠克光略为一致:“这是经济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此外,孙仲惠认为关井不力,也跟自来水管道铺设跟不上有很大关系。但负责自来水管道铺设的太原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李锦祥却对管道铺设表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大部分管道都已经铺设完毕,连远离市区近30公里的飞机场基本都铺上了管道。”

  李锦祥说:“关井压产不能看数字说成绩。太原市是不是真正关闭了这么多自备井,值得怀疑。”他声称:“事实上,目前为止,真正关闭的自备井置换出的地下水充其量只有6万-7万方/天。”

  另一方面,对于供应方和地方财政来说,成本也是一个绕不过的巨大负担。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引黄管理局引一方黄河水是5元左右的成本,折价为2.28元卖给太原市自来水公司所属的呼延水厂,呼延水厂处理净化1方水约需要成本2元左右。自来水公司每供应1方水还要向财政部门上交1.4元。

  这相当于自来水公司向用户供应1方水约成本5.5元以上。但自来水公司供给用户的平均水价为2.5元。“每卖一方黄河水,我们大约亏损3块钱左右。黄河水卖得越多,亏损越大。”李锦祥说。

  李锦祥认为,城市供水属于公共事业,是政府扶持项目。但太原市引入的黄河水数量越多,财政补贴的压力就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闭自备井的积极性。相比之下,财政可从自备井每方收取0.5元至0.6元的水资源费,可以减轻一部分财政压力。

  “但从长远利益着想,继续超采地下水当然是不可取的。”李锦祥表示,目前太原市各部门对关闭自备井的认识程度不够,过分强调黄河水的成本问题。

  水价改革“拦路虎”?

  1方水到底该卖多少钱?说到底,这是黄河水遭遇“太原困局”的关键所在。

  一位对该工程颇为熟悉的水利部官员告诉记者,就目前山西黄河水的价格水平,其实并不是很高,只是水的价格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来衡量。鞠克光也表示,目前引入山西的黄河水,其价格与周边省份相比,充其量只排第10位左右。

  但是,在采访中,很多人屡次提到应该适当调低黄河水的价格。为此,鞠克光表示,引黄工程作为跨流域配置水资源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其工程规模大、扬程高、贷款比例大,导致其初期运营成本较高。另外,引黄工程要靠供水收入维持运营,政府的补贴是有限的和短期的。这些因素使水价调整工作难度很大。

  鞠克光还表示,之所以觉得黄河水价格高,在一定程度上跟山西地下水开采成本偏低所造成的水价体系有关系。“开采1方地下水,成本约为1.5元左右,用惯了低价水,对黄河水的接受程度有一个过程。”

  据了解,目前的黄河水价是在山西省及多部门共同研究的情况下决定的。山西省引黄工程领导组还会同山西省水利厅、物价局等单位,提出了水价调整规划:

  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8年,为补贴运营阶段。本阶段出台的销售水价充分考虑居民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对供水企业因水价不能按成本到位而形成的亏损,由省、市政府补贴。

  根据这一规划,2003年至2008年之间,山西省和太原市政府需要分摊的水价补贴额分别为8.62亿元和1.66亿元。

  第二阶段是2008年后,为资金积累阶段。本阶段出台的水价除满足供水企业盈亏平衡外,还可以通过折旧、利润等方式实现资金积累。

  但是,对于这一规划,李锦祥表示了很大担心。“以前太原市自来水公司是赢利大户,2004年用上黄河水后,企业从赢利变为亏损4000万元以上。而直到目前,政府并没有兑现相应的补贴款。”

  而引黄管理局也没有拿到政府补贴。“我们现在向呼延水厂供应1方水,亏损2.7元左右。”鞠克光说,“我们靠工程建设节约的资金在维持运营。”

  据了解,山西省政府补贴的资金来源为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征收的水资源补偿费。太原市政府用于水价补贴的资金来源为上调后的水资源费。长期以来,太原市水资源费为0.12元,2004年7月调为0.6元。

  引黄工程的运营是否顺利,关系到未来山西引黄工程的建设。据鞠克光介绍,日供水80万立方米只是引黄工程入并的一期规划。工程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年供水6.4亿立方米。但由于目前供水情况,二期工程何时开工,依然是个未知数。

  另外,按照规划,引黄工程还要建一条支线供应大同和朔州等地的用水。目前,这项工程正在上报国家批复。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