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冷得太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22:3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晓午 来源:中国经营报编者的话2005年中国经济棋至中盘,一些重要经济数据也相继出炉。从经济指标变动上可以看出,政府为经济降温的努力正在见效。但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也关注到一个现象: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可能正随之进入下滑阶段。理由是投资下降过快、企业利润率缩减、居民消费乏力。

  2005年4~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处于2%以下的低位,PPI涨幅(工
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于CPI涨幅以及二者之间的“剪刀差”,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上下游价格的严重分离则加剧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本报于1607期已有《2005年:中国通胀压力不大,通缩压力不小》,A12版。)

  “中国经济冷得太快了。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9%,否则就会对就业产生影响。”拿到5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后,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刘福恒对本报记者评价说。

  在这份被诸多经济学家“看冷”的经济数据中,CPI同比增长1.8%;FDI连续两个月下滑;M1(广义货币发行量)和M2(狭义货币发行量)增幅仍控制在15%之内,央行货币政策闸门收紧。有学者认为,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有可能提速。

  中国经济处于下降通道?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认为,本轮中国经济增长景气的顶部已过,目前正处于下滑阶段。“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先行指标相继回落。一是5月份CPI达到低点1.8%。虽然同比与上月持平,但环比却在下降;二是货币供应量继续紧缩,投资增长、GDP增长都会受到影响。”

  光大证券研究所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企业利润增长率继续大幅度下降。原因在于石油制品的价格管制影响了部分企业的盈利,同时,中游企业供给能力的快速释放,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高企以及劳动力和信贷成本的挤压也使企业利润率下降。这份报告指出,利润增长的放慢和信贷挤压的持续发展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失去了扩张的动力,并将很快转入下降轨道。

  作为观察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FDI也连续两个月下降。5月FDI同比下降22%,4月下降27%。但是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金伯生认为,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减速理由尚不充分。他说:“从全球跨国投资回暖和中国的投资环境来看,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的地位。这两个月的下降只是受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自身波动的影响,这不会改变FDI长期增长的大趋势。”

  刘福恒认为,在市场资源配置充分的条件下,充分就业率的变化程度是经济运行好坏的主要标准。中国GDP的增长速度高于9%,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投资就业系数比较低,必然依靠GDP的高速增长保证就业。如果GDP增速降低,就业率也会下降。”刘福恒强调,“在增长方式没有转变之前,经济增长速度绝对不能降低。”

  双轨经济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虽然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9.4%,但央行在最新公布的2004年年报中,对2005年GDP的预测增幅仍然维持在8%左右。央行还下调了对2005年CPI增幅的预期,这一变化表明,通胀压力已经减缓,央行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对于时下这种反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即在通货膨胀来临前实行紧缩政策,在通货紧缩来临前实行扩张政策,刘福恒认为,“中国只是半个市场经济国家,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反周期货币操作手法,否则货币政策的作用要大打折扣。”

  刘福恒分析,中国的通货紧缩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供大于求,供给与需求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保障短缺、教育短缺和住房短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压制了内需,造成了通货紧缩的假象。由于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存在两个市场:一是家电、服装等日用消费品市场,另一个是住房、汽车、教育等公共服务品市场。货币政策只能对前一个市场具有高效的传导与管理作用,但这一市场占经济的整体比例很小。在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后一个市场才是更应该调控的市场。货币政策对它的影响作用有限。

  5月份的经济数据也表明,居民消费乏力成为国民经济的“软肋”。平安证券一份报告指出,5月份,在非食品类价格各项(住宅类价格除外)中,水、电、燃料价格涨幅最高,达8.9%以上。其他大部分消费品价格均处于下降或低增状态。而另一方面,5月份PPI涨幅为5.9%。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没有转移到下游消费品制造上,这也就意味着众多下游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利润被上游原材料厂商所吞噬。其结果势必影响下游厂商员工的就业,并导致工资下降,消费支出减少。

  内需拉动正逢其时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受制于政府行为,基于市场供给与需求制约下的经济增长周期并没有真正出现。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依然依赖于大规模投资拉动,而投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这些大项目上的快,GDP增长和税收见效就快。但对于老百姓的就业和消费没有太大帮助。”刘福恒说。

  “大多数国家都是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对进出口依赖程度过高也压制了中国内需的增长。如果真正启动消费,提高消费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宏观经济必然减少对外贸的依存度。”刘福恒说。目前中国GDP增长对进出口依存度高达70%,而美国和日本只有22%和15%。

  高辉清也表示,虽然FDI下降、中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争端等因素,将导致下半年中国出口放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口放缓未必是坏事,它将使得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战略被提上日程。”

  中国自1998年启动内需以来政策收效不大。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打乱了单一的市场供给和需求体系。一方面是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依然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对于消费结构正升级中的住房、汽车和教育消费,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处于压制状态。大量消费资金回流至银行储蓄和实体投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启动内需呢?“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但此过程中,缺少一个平衡器——社会保障体系。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到位,消费马上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大动力。”刘福恒强调。

  作者:刘晓午

  (来源:中国经营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