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0亿浙资竞逐珠三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4: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费常泰 浙江、广州报道

  6月8日下午,浙江第一高楼开元名都大酒店,传化集团、现代联合控股等浙江民企代表落笔千钧,总额高达51.75亿元的化工、物流等十多个项目被签署。而投资所在地之一,是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近年来,浙江接待过全国各省、市的招商团,但来自南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广东地区的,还是第一次。”一在现场的浙江省工商联人士告诉记者。

  而浙江省政府驻广东办事处官员祝贤林则是告诉记者,浙商扎堆投资珠三角现象并不鲜见。其掌握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50多万浙商在粤创业,各类企业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10万多家,累计投资总额2000亿元。“2003年,浙商在粤商品销售额在20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在600亿元以上。”

  浙资聚焦南粤

  浙江富可达集团董事长徐水连,当天与惠阳区共签定38.8亿元的大单,其中包括小商品城、农业观光旅游、商务大厦等五个投资项目。

  问及他的投资考虑,他引用了惠阳区委书记王寿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惠阳以外的资本都统称外资,都可以享受与境外资本同等的待遇”。徐表示,惠阳区“说话算话,值得信赖”。

  据了解,徐水连原本专营高档外贸服装,2003年就跻身全国服装行业十强,2004年销售收入达23亿元。去年初,他前往惠阳考察,决定开发一个占地3000亩的地产项目;今年4月21日,该项目已经正式动工,总投资15亿元,首期投资5亿元。

  徐水连其实还算不上浙商聚焦广东的先行。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刘剑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末,许多浙江人就是南下广东,从事皮革、珠宝、印刷、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房地产和宾馆饭店等行业投资运营。“大多低调务实,并且挣到了大钱。”

  而对于副会长王敏,广州是不折不扣的福地:1992年,25岁的他放弃温州某电视台摄像师职业下海。两年后,他在平阳县创办“远东制革厂”,并到广州大新路皮革批发市场租下一个档口自产自销。

  至今,王敏已拥有皮革、鞋业、地产、贸易等八家子公司,分布在上海、广州、香港、杭州、温州等地,总资产数亿元。2004年6月,王敏投资2.5亿元,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征地340亩,建设远东鞋业园,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全球60%的猪皮革资源由王敏控制。”刘剑还透露,目前远东公司年生产加工猪皮革950多万张,销售网络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占有欧洲50%的市场份额。

  据查询,在广东省工商局注册的冠省名的54家浙商企业,平均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其中广东香溢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198亿元。

  比较先前的因为市场原因选择广东,现今越来越多的浙商开始因诸多外部性因素考虑广东。

  一温州家具生产商在签约现场告诉记者,她是受朋友邀请而来看看,但的确很有可能将迁往东莞发展。“广东各种优惠政策非常诱人,例如:全省实行所得税‘二免三减半政策’,对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按比例以企业发展奖励形式返还给企业;而在用地方面,浙江工业用地均价达到2019元/平方米,而东莞则不到1500元。”

  “浙江连年电荒,而珠三角那边什么时候缺过电?”这位女士笑着反问。

  “反哺”现象回击“资本外迁危害论”

  浙资的大规划“迁徙”珠三角,引发了部分官员和学者的“资本大外迁是否会对省域经济造成危害”的论争。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评论以为,企业“用脚投票”必会推进政府改革,中长期而言肯定不会对全省经济产生副作用。即便出于种种原因考虑留住企业,也应当用市场化的手段。

  他提供的四点建议包括,一,正视趋势,深入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二,积极推进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转型;三,改善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四,加深当地产业的社会化分工水平,细分产业链。

  而浙江省社科院高级研究员谷迎春则提醒记者,汹涌的“浙籍”资本在跨区域流动的同时,大规模地逆流“反哺”潮也是渐渐形成。

  根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公布的一项调查课题——“在外浙江投资创业人员及企业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03年底,浙江约有400万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占该省总人口的1/10,投资总额约5300亿元。其中,在京浙企及创业人员回浙江投资或汇入浙江现金总额为400亿元;在粤浙企返浙投资500亿元,而每年汇往浙江的现金超过100亿元;在沪浙企回浙江投资或现金返回也已达150亿元以上。

  “这项调查给浙江吃了颗定心丸,尤其是反哺等经济一体化良性循环现象的出现。”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有关人士坦言。

  谷迎春进一步指出,另外由于长三角较珠三角存在三大优势,浙资大量投资珠三角对浙江发展并不会产生枢纽式影响:

  谷所说的三大优势分别是:一,长三角经济辐射能力较珠三角强,各省市有利于形成区域整合优势。而珠三角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成体系,对周边辐射不够,“泛珠三角”战略的协同效应尚未最大化。二,长三角产业体系较珠三角完善。珠三角地区电子、医药、建材等行业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但钢材、原煤、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不到3%。目前,中国的石化行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基本沿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重工业投资方面的项目,基本也集中在上海、宁波、南京、天津、青岛等地。第三,长三角人才培养能力较珠三角强。珠三角的人才以外部流入为主,本地培养能力较弱。而长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与教育力量,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汇集了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正因为这三大优势带来的底气,以及反哺现象的趋势性出现,2005年6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时表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一方面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浙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