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城市化与保泉如何双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2:30 舜网-济南日报

  采写/本报记者 杨镇 芦燕娟 摄影/秦幸福

  核心提示

  从2003年9月开始,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恢复喷涌,汩汩而出的泉水再一次让泉城焕发了神韵,“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至今还能领略得到。

  但今年降水偏少的现实也给泉群喷涌打上了一个问号。“人努力,天帮忙”,泉水方得喷涌,而如今老天爷不帮忙了,保泉就要靠我们的努力了。

  对济南这座以泉水为魂的城市而言,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几乎牵动着保泉的命脉。城市化与保泉,在不容回避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寻找怎样的“双赢的智慧”?在“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空间战略发展中,我们该怎样破解关于保泉的诸多疑问呢?在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实现城市化与保泉的双赢呢?

  不断扩展的城区与

  不断萎缩的泉水补给区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1954年济南城区面积仅为28.89平方公里,泉水直接补给区的城市面积仅为1.985平方公里,那时的济南市区仅位于解放桥以西,棋盘街、八一礼堂、南新庄以北的范围。

  但到2000年前后,济南城市化的面积已达到204.49平方公里,泉水直接补给区内的城市面积也扩展为53.274平方公里,泉水直接补给区的渗漏补给面积正逐渐减少。

  地质专家的调查报告显示,济南城镇化扩展方向主要向东、东南、南部和西南方向发展,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城镇化南扩速度最快的时期,如东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井、荆山、羊头峪、八里洼、千佛山、太平庄—土屋、金鸡岭、十六里河、七贤镇、党家庄一带。绕城高速路以内区域已基本被规划为各类开发区,泉水直接补给区的渗漏补给面积正逐渐减少。

  另外,修筑公路等工程建设也在占用大量土地,40年来城市道路面积有较大增长,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济南市道路建设速度加快,进入9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期,道路面积迅速增加,2000年道路面积是1970年的9倍。

  调查还举例说明。兴隆山庄北门附近,因小区开发见山,随处可见溶洞、裂隙,在25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溶洞6个,直径大小不等,最大一水平洞穴,长10米,高2米,顺层发育,呈半充填状,目前,兴隆山庄山东大学规划新校区面积1200亩。

  又如阳光舜城,位于千佛山断裂西侧,南起土屋村,北至太平庄,是一条长约2公里,宽0.5公里的沟谷,兴建现代化居住社区后,地面固化,降水不能入渗地下转化,进入下水道和防洪沟,淤积严重,地形坡降大,不能形成有效入渗,降水白白流失。因此,南部山区开发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蚕食降水入渗面积,地面固化,降低地下水入渗能力,诸多渗漏区成为永久性不渗漏区。

  专家认为,城区扩展,地面硬化是造成泉水补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控:济南的生命线在哪里?

  “南控是济南的生命线。”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处副处长康凤新严肃地说。在康凤新看来,南部山区如果被污染破坏了,济南市民就不仅看不到泉水,更喝不到泉水。南控是济南一个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康凤新说,南部山区是济南地下水的补给区,是泉水之源。如果盲目开发,将吞噬掉降水入渗的面积,地面固化,自然降水无法渗漏,地下水也就缺少有效补给,进而影响泉源。同时,大量的地表水也通过下水道白白地流失了。

  在我市制定的济南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我市明确提出要“南控”。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究竟哪里才是“南控”的范围?这个界限到底该如何掌握呢?

  此前,曾有专家提出经十路以南的区域应属于“南控”地区,尤其是在千佛山、二环南路等山体附近慎重开发。

  在此次省地矿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所做的勘查中,专家经过实地勘测提出了具体的“南控”区域:西起平安店至潘村,沿玉符河河谷至丰齐,从大杨庄—刘长山—英雄山—羊头峪——牛旺一线以南的泉水直接补给区,这应当是重点保护的区域。

  地质专家同时认为,在“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应重点保护牛山庄—杜庙以南的补给区,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下游水源地;由于东郊工业区水质相对较差,“东拓”则应加强污水处理措施。

  按照康凤新的理解,“南控”应当是严控,严禁大兴土木建造工程,破坏生态。康凤新开出的“南控”方子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绿化荒山”。“南部山区不应当看到太多的高层建筑。”

  济西水源可否开发?

  “济西水源可以适度开发。”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处副处长康凤新说。

  2003年6月起,我市进行了济西抽水试验,而因牵扯到济西水源与市区泉水的联系,关于“济西水源”能否开发的争论也一直相伴至今。

  康凤新在肯定济西水源可以适度开发的同时,他认为济西水源与市区泉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还是“一碗水”。

  水文地质调查表明,2003年6月—7月进行济西抽水试验,桥子李、冷庄和古城水源地开采量19.2万立方米/天,试验前6月2日至6日市区地下水位日降幅小于2厘米,6月6日17:30开始至23:30,冷庄水源和桥子李水源陆续抽水,两水源地总抽水量12。4万立方米/天,6月7日市区水位较前一天明显下降。6月6日16时至7日16时趵突泉水位降幅10厘米,北园路边家庄观测孔水位降幅9厘米。6月7日23:30,古城水源开始抽水,抽水量6.72万立方米/天,市区水位继续下降,6月8日趵突泉水位又下降17厘米,边家庄水位又下降14厘米。专家认为,西郊水位抬升对维持市区水位下降有积极作用。

  康凤新说,济西水源的水质不错,可以适度开发,但应控制开采量,不能开发过度。

  去年,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一位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济西水已部分供市民饮用。全市供水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例达到了4:6,历山路以西、堤口路以南、经十一路以北的部分区域已实现了地下水供应。

  济南地下水质如何?

  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队在济南规划区选择了52个地下水质取样检测点,进行了地下水质检测。结果表明,西郊井家沟的1个取样点水质极差,东郊武警医院附近等8个取样点水质较差,其余的趵突泉院内等43个检测点水质均为良好。

  根据综合评价,济南的地下水质具体分级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极差区等四级。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未发现水质优良区。

  济南的大部分地段均属于水质良好区,较大区域内地下水质量较好,各项水理指标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良好,适于作为生活或工业供水水源。

  水质较好区分布于水质较差区的外围,与良好区相连,该区内地下水各项组分中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可以作为集中供水水源。

  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在济南中部,后魏华村、后龙窝村、山东政法学院附近,东西部地区的水质较差区则呈点状分布于埠东、武警医院、邵而、北汝等地附近,地下水中部分项目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适宜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用作饮用水水源需加处理。

  水质极差区分布在西郊井家沟一带,地下水主要受工业及农业严重污染,不宜饮用。

  东拓、西进会否影响泉脉?

  根据济南市2004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是“东拓、西进、南控、北跨”。随着城区规模扩大,城区向南部、东部、西部发展,规划居住区、商务区众多,将减少地下水入渗补给面积。

  专家认为,南部山区目前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重大选择。专家建议,结合济南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防止泉水补给量减少和水质污染,济南必须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内扩展。

  作为“东拓”战略重要棋子的东部产业带,位于主城区东侧,西起大辛河,东至孙村,南至济王公路以南一带山体,北至济青高速公里,总面积约为48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70—90万人。

  东部产业带下游是白泉—武家水源地,东距黄土崖水源地不足3公里,专家认为,东部产业带的建设必然会直接到白泉——武家水源地、黄土崖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而且,东部产业带属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建成后人口规模若达到70万人,人类活动必然进一步加剧,周边地区入渗能力将降低,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减少。同时,如果产业带就地再增加开采地下水,将形成局部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白泉泉域总体地下水水动力场改变,必然影响泉域上游黄土崖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专家建议东部产业带在开发建设时应妥善处理好对水源地的影响。

  此外,专家还建议东部新城的开发应尽量在丁家庄——牛旺——贤文庄以北地段规划发展,不宜南扩,尤其不能规划草山岭——石河岭——南胡以南地区。

  规划中的西部新城具体分为三个地区。

  二环南路—玉符河一带地质易于大气降水入渗,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并分布有峨嵋山、腊山、大杨庄水厂,因此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应在段店——西红庙——大杨庄——担山屯——小金庄以北。

  党家庄地带位于泉水的直接补给区上游,企业众多,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排污对岩溶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专家建议应控制发展,并对已有污点进行有效治理。

  大涧庄——南康庄,位于泉水直接补给区,与市区地下水关系密切,区内有众多采石点、垃圾场,已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专家认为,此区域规划建设不仅占用入渗面积,影响岩溶水入渗补给条件,而且污水从补给区上游排放,一部分进入十六里河西沟,一部分进入腊山河,污水下渗将对岩溶水质量产生影响,故作为规划区不合适。

  长清大学城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长清城东,距济南主城区16公里,东起京福、京沪高速公路,西至大沙河小梁庄桥头,东西长约4900米,南至西辛庄南,北至凤凰山,南北长约8300米,共安排建设用地21.86平方公里。

  专家认为,长清大学城地区包含济南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的一部分,规划建设将导致沟谷、耕地占用,入渗面积减少,地面硬化,减少入渗补给。而且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属于敏感脆弱区,大学城建成后,人类活动加剧,破坏植草地林木,周边入渗能力将降低。根据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人,如果开采地下水,区内会形成局部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地下水动力场变化,袭夺下游水源地的补给。

  此外,长清片区的以东、东南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导发展方向。

  泉水为什么会发生断流?

  众所周知,济南以泉水名扬天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区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及珍珠泉等四大泉群争相喷涌,景色壮观,济南西郊的蜡山泉、峨嵋山泉也长年出流。但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泉水因此多次发生过断流。

  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济南市区地下水位一直处在趵突泉出流标高26.8米以下,创造了泉水持续断流926天的最高记录。同时,这也是历史上泉水断流持续时间最长、跨越年份最多的一次。

  泉水是济南城市的灵魂和眼睛。那么泉水断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此次济南城市地质立体调查报告中,地质专家们给出了五大原因。

  第一,人工开采是泉水断流的主因。数据分析表明,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市的岩溶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泉水断流已是不争的事实。泉流量的衰减过程同时也是济南开采地下水规模逐渐加大的过程。

  第二,城市规模的扩展,市区特别是经十路、经十东路以南山丘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站场等不透水或微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使得直接补给区面积减少,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这是济南泉水逐渐衰减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来源于间接补给区的补给量减少。南部山区修建水库地表水补给量减少,根据2003年第三季度统计,该年度累计降水量大于700毫米时,玉符河仍未形成表流。

  第四,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近20年来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降水偏枯年份出现几率增加,1949年——1972年偏枯降水年份出现几率4%,1980年—2001年出现几率7%,而且连续出现干旱年份,如1988——1989年,1999年——2002年连年干旱。由于降水量减少,泉水补给量减少。

  第五,滥采、滥挖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据调查,大量采石点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建的,由于灰岩山区土壤稀薄,树木植被稀少,山石开采进一步减少了直接补给区的植被覆盖率。与上个世纪70年代前比较,直接补给区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