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7:16 《中国金融》

  记者 胡同捷

  今年是我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关键一年。2005年里,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既是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就此,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灼基教授。

  记者:您是否认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在2005年能够顺利实现?

  萧灼基:是的。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是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发生重大事件,预计今年 GDP将增长8.5%~9.0%。这个目标是有根据的,是可以实现的。

  第一,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上升阶段。一般说来,上升期大约有五年时间。中国从2002年下半年进入新周期的上升期,2005年正处于上升期之中。按照周期规律,经济将沿上升通道继续前进。从物质基础来说,“十五”规划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第二,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经济具有强劲的增长活力和广泛的辐射能力。2003年,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的增长幅度已达到两位数,如浙江省14%,上海市11.8%,江苏省13.5%,山东省13.3%,广东省13.6%,北京市10.5%,天津市14.5%。2004年,这些地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东部沿海地区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而且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对周边地区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是保持我国新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三,制约经济增长的缺口有所缓解。2004年,煤电油运缺口较大,尤其是电力供应不足,发生了24个省市拉闸限电情况,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应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问题,也有前些年投资不足的问题;既有单位产值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也有能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既有能源价格偏低的问题,也有节能技术不高措施不到位的问题,等等。改变这种情况,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2004年的努力,能源短缺的情况已有所缓解。2004年新增发电能力49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5%,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而且,2004年对一些高耗电项目采取了压缩措施,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已达到4.4亿千瓦以上,超过了美、德、法三国装机总和,居世界第二位。按照现在的经济规模,总装机能力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当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用电的增加,今后仍必须相应增加发电能力。

  第四,发展经济的资金比较充裕。我国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需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经过多年努力,现在资金条件已经相对宽松,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2万亿元左右,外汇储备已达6000多亿美元。资金情况已大大改善。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几百亿美元,如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60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从资金供应来说,支持经济增长8.5%~9.0%的速度是有条件的。

  第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较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2005年仍有望达到3%以上;而且,世界经济布局正在调整,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有所增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协调作用有所加强,这些都有利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发展。当然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很多,如石油价格不稳定,贸易竞争十分激烈,金融风险加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沉着应对。但是,总体说来,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较好。

  记者: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当前还有哪些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萧灼基:首先,要缓解煤电油的紧张状况。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治标与治本并举,长期与短期并举,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并举,尤其要在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消耗上下工夫。我国能耗不仅大大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很难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其次,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松紧结合,不能只紧不松。如果财政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从紧,资金约束力过大,将不利于经济正常运行。

  其三,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04年农村经济成绩十分显著。粮食产量大幅上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无论粮食增长或农民收入增加,都面临更艰巨的情况。因此,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快速增长的势头。

  其四,要控制物价水平,保持物价相对稳定。2004年物价上涨率较高,2005年的通涨压力仍然存在。主要生产资料2004年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和今年价格继续上涨,对工业消费品起着成本推动作用。因此要把2005年物价上涨控制在3%,难度颇大。但是,也不是没有条件。一是经过2004年生产资料涨价,今年除油价不确定因素较多外,其他生产资料涨幅可能有所回落;二是粮食2004年增长幅度较大,今年价格上升空间相对较小;三是当前工业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因此工业消费品制造成本增加,有可能内部消化比重较大,抑制了价格上涨。价格相对平稳也是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环节。

  其五,要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工作。我们已经历了三年的前过渡期,涉外经济发展顺利。但后过渡期任务艰巨得多,不能因为前期发展顺利,而对后期掉以轻心。2005年,银行业开放度加大,零售商业、通讯、建筑、教育、环境、旅游、运输等部门将继续开放,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一场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战已经开始。对这场国际竞争战,我们不可稍有松懈。

  记者:在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您认为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萧灼基:改革开放以来,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幅度较高时,国家往往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有时叫做“治理整顿”,有时叫做“压缩投资”,有时叫做“宏观调控”,但主要内容都是为了调整投资结构,降低增长速度。2004年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工作,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也有许多教训必须吸取。

  第一,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经济,而是有管理、有调控、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经济。宏观调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始终,贯彻于市场经济整个活动的过程,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密切配合,共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就会顺利发展,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相反,如果这两只手运用不好,一有一无,一轻一重,就会发生问题。因此,“进行”宏观调控不是2004年的特点,“完善”和“加强”才是特点。“完善”和“加强”的主要特点,则是适时适度,选准重点,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起大落。2004年宏观调控,正是从这些方面“完善”和“加强”,因此获得较好效果。

  第二,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加强宏观调控的硬道理。有人误认为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不要发展,不要经济增长。这是错误的。发展是基本原则。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的。国家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为了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均衡发展,为了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了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效益更好,也就是为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而且,也只有发展,才能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宏观调控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改变增长方式,要加大改革力度都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进行,而必须在经济发展中进行。而且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发现经济增长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使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更有针对性,更能见实效。必须看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大,社会财富不断增大,因而也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持续快速发展,既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也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三,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应有具体的目标。本来宏观调控是经常进行的,但每次“完善”和“加强”都是有针对性的。例如2003年以来的这次调控,具体目标是要压缩部分地区、部分项目投资过热,缓解由于投资增长过快而引起煤、电、油、运紧张,降低经济增长率上升过快。但如果把这次“完善”和“加强”的目标规定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加快体制改革,这个目标太大。这次“完善”与“加强”当然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国企改革;如果以此为目标,这次的“完善”和“加强”就缺乏具体的针对性,也就难以界定“阶段性”成效。

  第四,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辅。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原则和提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却重视不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果经济运行中出现比例失衡,或者出现重大问题,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这种办法立竿见影,省时省事,成效显著,但却不能治本,后遗症严重。我们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运用行政手段,轻车熟路;采取经济手段,则缺乏经验,因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行政手段的作用。2004年宏观调控初期,行政手段力度大一些,投资增长的落差也大一些,虽然增长的势头被抑制了,但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这种情况今后也可能出现。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吸取教训,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

  第五,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必须把保压与优劣相结合。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比例失衡因素,有保有压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则。一些长线领域或项目需要压短,一些短线领域或项目需要扶持和拉长。因此,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压缩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钢材、水泥、电解铝等投资项目,一方面增加农业、能源等投资,这是正确的。但有保有压不仅是保短压长,保与压,必须与优与劣相结合,不能仅仅从项目上、规模上考虑。短线领域和项目不是一律都要保,而是保优压劣;长线领域和项目,也不是一律都要压,而是存优去劣。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素质。同时,对长线和短线领域与项目的处理,重点不是压长,而是增短。按照短边规律,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短边制约,因此,为了保持继续增长,不仅要保短,而且要增短,这样才能保持增长的势头和后劲。在采取保和压时,宏观部门对未来经济形势要作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应该看到,像钢材这样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往往需要三五年以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形成生产能力。在这期间,随着经济增长对钢材需要量的增加,随着技术进步原有生产设备会报废或提前报废,随着国际市场的波动,进出口形势会变化,因此在压长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免若干年后又出现像当前煤电短缺一样,制约经济的增长。

  第六,完善和加强调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协调一致。2004年部分地区部分项目投资偏热、速度过快,与地方政府的“加码”、“推进”有关。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战略布局出发,而是站在地方的局部的角度看问题,不顾市场供求状况和地方财力、物力等条件,乱上项目,滥加投资。这是部分地区投资偏热的主要原因。江苏的“铁本”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原来,企业只计划把钢材生产能力发展到240万吨,但地方政府不断加码,达到840万吨。为了回避国家监管,把一个大项目分成22个小项目立项,把项目投资额控制在地方政府的审批权限之内。批租土地也是如此,把占地9000亩分成14批,控制在地方政府审批权限之内。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盲目发展,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这种情况必须引以为戒。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必须中央与地方协调,方向相同,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第七,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必须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益。2004年宏观调控成绩显著,有目共睹,但宏观调控也是需要成本的。例如一些项目下马了,其损失是多少,由谁来承担?职工失业,由谁来安置?半截工程,由谁来处理?尤其是银行贷款如何归还,会不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成本问题,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像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不仅要考虑成本,而且要不断降低成本。只有这样,调控的作用才能更大,效益才能更好,成绩才能更显著。

  第八,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值得重视。纵观我国历次宏观调控,都有一个滞后影响的问题。在加强宏观调控时,经济增长速度降下去了,但接着就是增长率下降,经济低迷。最近的一次,即1992~1996年那一次,情况更加明显。那时,经济增长率从14.2%降至10%以下。从1997年开始,投资不振,经济不旺,市场萧条,失业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不得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增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以推动经济上升。从1998年至2003年,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可以说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解决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强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经济运行中的“冷”与“热”是一对矛盾。经济偏热时,需要调整政策和措施使其有所降温;经济偏冷时,需要鼓励投资,使其增长上升。但降温容易升温难,经济偏热或过热,会出现许多困难和矛盾;经济偏冷或过冷,困难和矛盾会更多。因此,当我们加强宏观调控时,要考虑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在政策取向上,要留有余地,为后续发展留下空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