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深远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6:18 《中国金融》 | ||||||||
——“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综述 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研讨。
王春正:学习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春正指出,陈云同志经济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陈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四大平衡”思想,是其经济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瑰宝。 王春正说,结合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再次学习陈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倍感亲切,受教良深。王春正谈了他对陈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的体会。第一,“四大平衡”思想是着眼全局的综合平衡。陈云同志明确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行”。只有搞好综合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他认为,“四大平衡”是全国总体的平衡,同时还强调,搞好“四大平衡”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第二,“四大平衡”思想是统筹协调的结构平衡。陈云同志指出,综合平衡是建立在结构平衡基础上的。他一方面强调要突出重点,常说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突出重点,才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比如,陈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又比如,陈云同志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的关系,“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在财力物力的供应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必须先于基建,这是民生和建设的关系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陈云同志又十分重视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他说,搞好综合平衡“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否则,“不仅国民经济各部门不能互相协调地向前发展,而且重点本身的发展也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第三,“四大平衡”思想是注重发展的动态平衡。陈云同志认为,综合平衡不是静止的而应是动态的。他指出,“当前的生产和建设是重要的,决不能忽视。但是,也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必须瞻前顾后,前后衔接,避免陡升陡降,造成损失”。陈云同志还指出,平衡不能是消极的,而应通过加快发展来实现。 王春正指出,认真学习、融会贯通陈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春正指出,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经济思想,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策的自觉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从当前看,我们的宏观调控要把握几点: 第一,要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体制条件,与陈云同志提出“四大平衡”思想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财政收支平衡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已经从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加强薄弱环节和调整经济结构。今年明确提出已由过去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适当减少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管好用好预算内资金,切实把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确保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第二,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保持金融平稳运行,主要是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既支持经济发展,又防止通货膨胀。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要改善金融调控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引导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注意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贷款。二要继续抓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三要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第三,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物资供求的基本平衡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并运用国家储备和进出口进行吞吐调节,减少市场波动,稳定市场物价。从当前情况看,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煤电油运的产需衔接。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价格特别是资源型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对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动态,继续整顿市场价格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第四,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面向国际市场配置资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当前,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将外贸进出口与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自主研发能力结合起来,支持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鼓励能源、资源型产品和先进设备进口。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稳步推进银行、保险、商业、电信、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形成整体合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陈云同志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44年组织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到建国后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他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财经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他一直主张让市场机制发挥积极的作用,构建了成熟的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为建立完善我国的财经制度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周小川指出,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对中央银行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第一,陈云同志非常重视保持币值稳定,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陈云同志在1957年时提到,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于保障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是必要的。198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总结改革带来的经济形势趋好的情况下,他提出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除了若干种国家规定不准涨价的商品以外,许多的商品都在涨价,涨价商品的面非常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如果这种形势不加以制止,人民是很不满意的。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要职责,陈云同志对这方面的论述和重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第二是陈云同志著名的四大平衡理论。经济建设需要平衡发展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协调发展要实现价值形态平衡和实物形态平衡原理的重要发展。陈云同志关于经济建设要平衡发展的思想精神体现在四大平衡理论中,即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陈云同志认为,只有保持这些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健康发展。 在银行信贷方面,陈云同志一直非常注重银根的松紧问题。1949年在向中央汇报公债和钞票发行计划时,陈云同志就提到人民银行应该重视银根松紧的不同情况,掌握三种工具,一是银行收兑黄金、美钞的数量依银根松紧而定。二是银根紧时公债催收得松些,松时催收得紧些。三是银根紧时贸易部可以多买一些主要物资,松时可以少收买一些。在1956年,陈云同志又明确提出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后来,陈云同志又将外汇收支平衡(即现在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入了三大平衡理论中,形成了四大平衡的理论思想体系。当时我们的经济是比较封闭的,开放程度还不高,陈云同志就看到了外汇收支平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个对于指导央行做好外汇管理工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总之,平衡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掌握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是陈云同志提出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中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我们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所联系在一起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历史经验对当前也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近几年我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变动比较大,虽然当前的具体情况跟以前有所不同,但是当有大变化时应该提醒我们回顾过去的历史经验,学习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充分重视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变化,找出原因,作出判断。 周小川强调,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在过去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今后仍需要深刻学习领会,进一步指导央行工作。 项怀诚: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谈到陈云同志经济思想时指出,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涉及到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贸、工农业生产、经济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一,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发展农业。陈云同志指出:“农业问题是全国的大事”,“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不仅如此,而且“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在实践中,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发展农业。他把这个作为“头等大事”,把农业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第二,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为了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陈云同志提出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生产和基础建设的关系上,陈云同志强调,要先保证生产,后供应基建。第三,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建国之初,陈云同志就提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整个国民经济就会乱套。他系统地提出了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在内的综合平衡的理论。第四,陈云同志提出了建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传统经济体制出现的弊端,就是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计划市场脱节。他说所谓的市场调节就是按价格规律办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项怀诚分析了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第一,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中充分体现着实事求是的观点,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第二,经济工作要有政治观点。陈云同志认为政治和经济两者需要很好的配合,他从政治的高度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他用政治眼光观察事务,对于我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三,经济工作要有全局观点。陈云同志全局观念非常强,他一贯主张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国家建设必须是全国一盘棋”。他强调,要把工农商各业,城市农村,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抓起来,把财力集中起来,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进行经济建设。第四,经济工作要有群众观点。陈云同志把经济工作中的群众观点从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上来认识,在参与制定重大的经济决策时,陈云同志始终把安排好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将为人民利益而决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观点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基础,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项怀诚指出,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陈云同志在领导经济工作中,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在当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陈云同志的综合平衡思想,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的宏观调控理论,对搞好当前宏观调控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三,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陈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第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主体。第五,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他说:“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这些重要思想,对于维护当前宏观调控的权威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房维中:学习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坚持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指出,陈云同志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和理念,形成了陈云同志独特的经济思想。陈云同志一贯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而稳步地前进,搞好综合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反对急于求成。其中,坚持稳步前进、反对急于求成可以说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核心。 解放初期困难重重,党中央委派陈云同志主管财经工作,在陈云同志的组织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体现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按比例发展的思想。陈云同志在1957年1月18日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有6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进,就会出现紊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更容易些,对超过国力的危险应当注意得多点。他特别指出,要搞好四大平衡,要注意农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房维中指出,陈云同志这次讲话贯彻的稳步前进、按比例协调发展、反对急躁的思想,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发展明确了指导方针。 房维中说,建国以来到1993年、1994年,我们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四次大的调整。这四次大调整说明,问题都出在急于求成上,都在于违背了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求成心切。中国要防止保守,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急躁冒进,特别在形势好的时候更应如此,纠正保守比纠正急躁冒进容易得多。 房维中说,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这个讲话是非常重要的,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体制上的根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牢牢记住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坚持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并且从体制上防止急于求成的旧病复发。 刘国光: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中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建国以来,陈云同志长期从事经济工作,他的远见卓识,不但在当时是切中要害的,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提示我们,要思考这其中的原因,挖掘其经济思想的科学基础。刘国光认为,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中贯穿着我们今天才充分认识到的科学发展观。 刘国光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在陈云同志提出的“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个朴实而深刻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发展生产的目的。陈云同志一直强调“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他是一直坚持并要求在经济工作中体现这一原则的。 刘国光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怎样才能真正发展、怎样才能科学发展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辩证地处理好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而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中处处都是讲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其主旨就是要使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变量实现基本平衡。因为只有实现平衡或基本平衡,才能实现发展的协调性,只有做到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刘国光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还包括科学改革观。因为要发展,必须要有动力,有活力。这就要求经济体制能够调动人和各类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还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陈云同志就主张要搞活市场,以后又主张下放一部分权力给地方,减少企业的指令性,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加地方的机动财力等,还提出了“国家集体经营与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与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与自由市场”相结合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他实际上回答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可以看出,陈云同志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先驱探索者之一。 苏星:陈云同志关心人民生活 中央党校前副校长苏星指出,陈云同志非常关心人民的生活。他回忆说,1961年在最困难的时期,陈云同志在北京召开了两个座谈会,在会上他最受感动的是陈云同志关心人民生活,并且千方百计让人民摆脱困境的高尚情怀。在当时的座谈会上,一个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就是工人的生活问题,由于工人吃不饱饭,体质下降,生产必然要下降。当时陈云同志最早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在会上专门进行了研究。陈云同志当时提到,肚子里面没有油水,这都是农业减产的结果,因此他要求中央所有的部委都来研究这个问题。陈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六点意见:第一,把十年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后一阶段是发展阶段;第二,减少城市人口;第三,要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第四,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第五,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第六,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并且要在国家计划里得到体现。这六点意见中,他花费心血最多、想得最具体的是怎样保证城市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 苏星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判断,五年调整期的实践证明陈云同志提出的思路完全是合适的。我们现在讲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他觉得还要学习陈云同志关心人民的高尚情操。 黄达: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是人类经济思想库里的宝贵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讲述了他对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体会。他说到,建国前后的1949年、1950年,是陈云同志全面指挥经济战线,胜利地克服极度经济困难并迅速地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光辉年代,那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集中体现在由陈云同志为党和国家起草的经济决策文件、社论和他的一些讲话中。也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在他们那一代财经教学工作者的头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后来,关于陈云同志的一些讲话和报告,他们都是反复学习、体会,力求把握精神实质。 黄达指出,他开始领悟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始于“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期间;进一步深入理解则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之后。改革开放后全面地接触了西方现代经济学,进一步理解了陈云同志开创的“综合平衡理论”,其本质目标是追求宏观经济的动态协调和均衡,并把它视为经济发展所必须时时把握的最具有关键意义的环节。“综合平衡理论”的核心,是把宏观经济的协调与均衡理解为人们必须尊重的客观进程,是客观进程本身的内在规律性。这是对现代经济核心问题的理论概括,具有普遍的意义。这一理论实际是在计划体制条件下,用当时我们民族的术语和概念,论证了现代经济总供求均衡这个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命题。这是在中国的土壤上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理论——既不是来源于西方经济学,也不是来源于苏联——苏联当时并未提炼出这样的论断。 黄达指出,陈云同志经济思想是人类经济思想库中的宝贵财富,应该珍视和发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