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计划经济思维博弈利率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5:46 证券日报

  □ 北京物资学院 梁丽娟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转型加转轨的经济混合体。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增强,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从计划经济中脱胎而来,并且还未完全“破茧而出”,至少我们还有一个尾巴还留在壳里,现在的国有企业仍然在以计划经济的思维做事,不论统计方法如何,国有企业都仍然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至少高达80%以上)的金融资源。

  当国有企业并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出牌的时候,试图以“提高利率”这样调整市场经济的手段来遏止国有企业中大干快上争政绩的企业领导的投资热情,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今天的宏观调控,不论怎么说,都给人一种感觉:“国有企业放行,民营企业禁行,外资企业助行”。我们相信这不是政府部门推行宏观调控的初衷,但确是市场化调控经济的必然结果。

  这是推行市场化改革的必经阶段,但也是需要各方努力快速通行的阶段,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阶段,很大程度上说这也是一个危险的阶段。也难怪总有人士认为中国将面临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这的确是一个要求各方都如履薄冰并要迅速决断的阶段。

  要求国有企业脱胎换骨总是很困难的。中国股市曾经将“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作为主要任务,结果是困难的国有企业即使上市了,也很快成为ST一族,要不然就是被大股东掏空,这成为了今天中国股市低迷的根源所在。

  同样作为市场经济一部分的利率政策也被国有企业的计划经济思维整得灰头土脸,在宏观调控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多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结果是无功而返,不得不通过行政手段来遏止商业银行的放贷狂潮。

  在行政手段宏观调控手段首战告捷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于去年十月份提高了利率,这种提高利率的做法似乎是在锦上添花,给中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些许安慰。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似乎遭遇的尴尬的壁垒: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有专家认为达到了80%甚至90%,更多人士认为至少达到了60%以上,但是恰恰是剩余的40%或者更少的20%甚至10%导致了市场化调整经济的尴尬。

  占据着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国有企业却给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贡献了很小的部分,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巨大的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支持却很少;效率低下受到金融企业的青睐,效率很高却受到金融企业的抛弃,这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耻辱。

  计划经济思维对国有企业的支配不仅仅令利率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也阻碍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广义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实体经济体和国有金融企业)在资本循环中不断地消耗财富,不断地拉低中国的经济增长。

  换句话说,计划经济思维不仅仅是遏止了市场化手段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遏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企业采取国有制本身并不是错,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是大部分仍然维持盈利,而不会直接破坏社会财富。中国的国有企业只所以会破坏财富是得到了国有金融企业的支持,所以,利率政策不会对国有企业形成制约。

  在计划经济思维支配下的国有企业不会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积累政绩为目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管理层之下成为了很渺茫的梦想。而当金融企业也还是受到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思维支配的时候,它们之间就会狼狈为奸,而不会成为社会资源的“奶牛”。

  上周末,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实行股份制改革后的首份年度报告。年报披露的数据表明,建行2004年度的主要经营指标已经接近国际上100家大银行中上等水平,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5.4%,显示了股份制改革带来的显著成效。但其中并没有说明光鲜的成绩并非全部来自改革的成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去年四月份之前的大规模放贷稀释了巨额的不良资产所占总资产的比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和部分企业的还贷困难,建设银行明年的年报并不会这么好看。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中国建设银行为什么要急着在今年年底之前上市。

  市场化改革总是好的,上市也是为了寻求监督,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对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含义就是让市场化管理手段在中国经济面前不再尴尬,最根本的还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这需要各方放弃计划经济思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