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高官经历纷争考验 十二分精神应对挑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3:53 深圳商报 | ||||||||
与经历高考的孩子们一样,上周中国财经高官们经历纷争和改革的考验,所不同的是,孩子们在高考后可以得到一个暑期的喘息,而财经高官们恐怕需要随时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各种各样的考验,其中一些考验甚至只是刚刚开始。 6月11日凌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疲惫的脸上透着高兴。在他的主持下,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刚刚签署,欧盟终止对中国十类纺织品的“特保调查”,并将相关纺织品出口
6月8日,国际货币大会(IMC)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再次成为焦点。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要求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声音被放得更大。面对各经济区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仅需要反复解释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看法,还透露了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这将鼓励进口,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缓和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紧张关系,并减轻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压力。”6月10日,为期两天的G8会议在英国开幕,媒体称赴会的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是去吃“鸿门宴”,因为人民币汇率和纺织品贸易争端是会议的“必点菜”,金人庆有无胃口都需要吃这道菜。 相对于薄熙来、周小川和金人庆更多地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面对的是中国经济自身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上周一,上证指数瞬间跌破1000点;周三,在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等利好刺激下,股市出现飙升,317亿元资金将沪市指数远远推离千点心理关口;周五,股权分置改革走到最关键一步,两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和清华同方试点方案付诸表决,所幸的是,三一重工方案以93.44%的赞成票获得通过,成就了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的破冰之旅。 薄熙来等高官的压力来自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以超强能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打破旧有利益分配框架所引发的矛盾和摩擦。新一代中国经济官员所要面对和研究的远不仅是国内自身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还必须结合国际背景来考量和选择。换言之,美国纺织工人下岗、欧洲制鞋老板跳楼已经成为他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信息。 前一周,薄熙来高调反击欧美纺织品设限,站在WTO自由贸易框架下,这样的反击无懈可击。但在中国商品长驱直入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会在欧美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为什么人家对我们带去价更低质更优的产品总是不那么领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忆宁远赴美国本土,历时一个月,带回来的连续报道为我们提供了美国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中国制造业崛起确实使美国不少工人丢了饭碗。在一些美国学者看来,中国衬衣的涌入已经不是贸易问题,而是美国长期经济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问题。 贸易自由化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发明,在经济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年代,他们享受了别国为之打开国门后带来的增长,但在某些产业比较优势转移之后,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样的变化可能是我们在积极叩响WTO大门时所始料未及或考虑不够充分的,但中国强劲的制造业产能在对自由贸易的美好憧憬中已经形成,背后牵扯更多冀望公平和富裕的人口。在中国政府追求建立和谐社会与和平崛起的背景下,中国财经官员需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化解纷争、兼顾本国利益和贸易国诉求、寻求长期稳定地发展的本领。 针对中国股市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改革的探索肇始于1999年,期间历经反复,每每导致市场大起大落。放在去年“国九条”要求加快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妥善解决历史问题的背景下观察,股权分置改革成败既是主导部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中国股市远离边缘重获应有地位,并进而起到助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作用的关节点。 这样的压力下,上周破千之后公布的系列利好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在重复“政策救市”。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相比,股市是以众多企业为交易标的的金融市场,从它出现直到今天,没有人否定这个市场与生俱来的投机性和非理性特点。因此,在市场极度非理性状态下,政府动用公众资源引导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信心,成为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官方避免股市大跌重伤经济的尝试。中国股市上周一击破千点之后推出系列利好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即将在周五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表决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如果从股权分置改革具有公共产品内涵的角度看,适度“救市”无可厚非。 中国经济内在深层次的改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度的提高和深化,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考验着中国财经官员和经济界人士的智慧。(刘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