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PPI同期增长5.9% 中国经济通货紧缩风险加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0:57 经济参考报

    汪洋

  据国家统计局上周五(10日)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幅高于4月份的5.8%和3月份的5.6%。一般而言,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领先指标。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一(13日)公布5月份CPI数据,市场普遍预期CPI增速为1.7%,而坊间广泛流传但未经证实的传言称,5月份CPI增速为1.3%。统计局对这一传言
未予置评。

  分析师们认为,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能减缓,工厂的利润就会降低。但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稳定表明,企业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们自行消化了,没有转移给消费者。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上下游价格背离

  上游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攀升,在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8.2%,涨幅高于4月份的7.9%和3月份的7.6%,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近6个百分点。

  5月份PPI增速继续加快主要是受原油、钢材和有色金属出厂价格增速加快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原油出厂价较上年同期增长43.4%,增幅大大高于4月份的36.9%。而钢材出厂价格在5月份也继续加速上涨。

  普通大型钢材较上年同期上涨2.3%,涨幅高于4月份的0.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6.2%,涨幅高于4月份的2.9%;不过线材仅上涨6.7%,涨幅低于4月份的12.3%。

  有色金属方面,5月份铜、铝、铅、锌、镍的出厂价涨幅在6.6%至18.5%之间,较4月份5.7%至17.6%之间的涨幅均有所提高。

  与生产资料价格形成鲜比的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却在持续走低,5月份的生活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3%。4月份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2%。而3月份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则比去年同月上涨0.2%。

  在中上游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出现背离的情况下,要判断中国经济面临通胀还是通缩,下游的CPI的走势就显得至为关键。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速在去年8月份和7月份曾创下了5.3%这一1997年2月以来的高位,此后5个月持续回落,增速一直降至1月份的1.9%。而在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提高至3.9%之后,CPI增速又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4月份的1.8%。

  上游蚕食下游利润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沃克表示,虽然物价上涨的效应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有迹象显示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已受到挤压,(通货膨胀)对利润的蚕食将造成未来18个月经济增长的放缓。

  以水泥行业为例,由于国内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去一年,国内的5700家水泥生产商中有1900家实施了减产或停产。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趋势。

  汽车行业的形势亦不容乐观,由于产能过剩且价格相对较低,有关新一轮价格战可能引发车价进一步下挫的忧虑一直令汽车类股举步维艰。

  据统计,在香港上市的6家中国汽车厂商中,市值达208亿港元的骏威汽车在过去12个月股价累计下跌25%,而同期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15%。骏威汽车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与日本本田汽车各持50%股权的合资公司。另一支汽车股华晨中国市值则缩水近半,华晨中国则与德国宝马合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微型客车制造商,这也是6家香港上市公司中惟一一家在纽约双重上市的公司。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在国内钢材需求下降的同时,上游的钢铁行业仍在扩大产能。据统计,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将达3.35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22%。今年将有近3000万吨的新产能投产。

  通缩风险正在加大

  分析师们称,从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的变动,如投资放缓和利润率缩减看,中国的经济周期可能正进入下行阶段。如果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或全球利率水平较目前显著上升,他们将大幅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认为,过去10年全球低通胀令货币成本减少,并鼓励了投机行为,推动资产价格涨至不切实际的水平。随着投机驱动型房地产热消退,明年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谢国忠认为,正是房地产投机带动此轮价格上涨,其结果是杠杆作用过度和产能过剩。随着此轮周期结束,预料明年一些国家会出现通缩。特别是中国拥有巨额的经常账盈余,最易受到周期性通缩的影响。除楼价下跌外,中国还面临制造业、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而中国国内物价下跌将迫使区内其它国家的出口价格回落。

  刺激国内消费

  商务部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比如,庞大工业产能使70%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资增长和国际市场来消化;受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供求关系紧张和价格上涨影响,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国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国内储蓄率太高,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这将鼓励进口,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缓和与其它国家的贸易紧张关系,并减轻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大会上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通货紧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