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冷战后唯一集安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于一体,并始终强调推动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此次扩容将使其影响超出中亚,直冲亚太
□本报特约作者 周峰
读图时代,最难读的是无形之图。
6月4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上海合作组织的外长们为7月5日的首脑会议准备了一个议题:届时将正式承认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三国为准成员国(观察员国)。
这就是一个有着“量变积聚成质变”意味的无形之图。
开辟反恐大战场
印巴素来是冤家,伊朗也是远道而来,现在坐到了一个圆桌上,“反恐”还是源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宗旨很吸引人。
与本·拉登的较量,已让穆沙拉夫以巴基斯坦——“贫弱之国”总统与布什、布莱尔“并驾齐驱”,但目前要连根拔除其境内恐怖势力仍非易事;同时,印巴仍需在两国的“火药桶”克什米尔地区经受恐怖袭击离间的考验。
对伊朗来说,在过去三年中,他们把抓获的近五千名基地分子移交别国,但伊朗高层仍觉责艰任重。与此同时,成立之初便以反恐为宗旨的上海合作组织却已成为国际合作反恐的重要力量,颇具引力。
去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吸收蒙古为观察员。阿富汗在“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工作组”框架下,表示“希望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通住波斯湾的通道”。现次三国加入后,该组织合作范围已急剧扩大:东到中国、西南到伊朗、南到印巴、北至俄罗斯,中跨蒙古阿富汗,连接1/2强亚洲之势,构成了巨大的反恐战场。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相关国家的伊斯兰背景,这一合作可能加速恐怖主义策源地的彻底根除。
整合能源大市场
巧的是,上述“反恐大战场”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全世界70%的海湾-里海-西西伯利亚世界“能源三角”多有重合之处。中亚四国和俄罗斯能源丰富、伊朗则属中东油库。
这一事实自然会使扩容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更加以经济,尤其是能源合作为优先方向。70%原油依赖进口的印度早已把寻油目光从中东投向了俄罗斯、中亚和拉美。而一直遭受西方制裁的伊朗在打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能源通道的同时,也将与中亚开展广阔的能源合作。
不仅如此,该组织扩容后的能源合作还可能影响到世界能源市场的格局。《亚洲时报》就曾指出,2005年俄罗斯可能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并有能力“轻而易举推动原油价格超过每桶100美元”。
推动多极化格局
此次扩容恰逢“颜色革命”在独联体蔓延、上海合作组织作用遭质疑之时。所以尽管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上海合作组织不会成为反对‘颜色革命’的集团”,但舆论还是认为它将致力于加强中亚安全保障。
在“9·11”之后,美国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和“上海合作组织”两个中亚基本安全机制之外伸出了第三只手,并使中亚在多头机制下先后发生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与乌兹别克骚乱,定位为中亚区域组织的上海合作组织,对此无法回避。
事实上,此次外长们已决定,今后该组织代表将以观察员身份监督成员国的总统和议会选举。
作为冷战后唯一集安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于一体,并始终强调推动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区域组织,扩容将使上海合作组织影响超出中亚,直冲亚太。俄外交部东盟国家和亚洲问题局局长亚历山大·伊万诺夫4月7日就曾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有助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虽然在全球层次上,美国依旧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尤其在欧洲一体化的步伐遭遇挫折之后。但由于中、日、俄、印等大国都集中于亚太,这一地区的整合,将使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11号主角:美国
□关沧海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五国元首正式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5日,在接受乌兹别克以完全平等身份加入后,“上海五国”正式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
随后,在2004年6月,该组织接纳蒙古为其准成员国,今年增加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后,这一组织的成员国、准成员国已达到10个。
虽然始终以“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为宗旨,但在其诞生之初就曾经有分析说,该组织“唯一隐忧是印度加入可能造成的困扰”:印巴同时加入会导致该组织因拥有两敌国而分裂;美国则会借印度间接掌控和破坏。
如今,当印巴成为准成员国时,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团结又将如何?
《纽约时报》就此分析说,为解决能源饥渴而修建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和“土库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能源交通线,促使印度不得不重构印巴“崭新外交”,并敢于冒犯美国而接近伊朗。
面向未来,有赖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巨大的能源市场,印度既会在与巴基斯坦闹别扭时有所顾忌,也不大可能因美国而放弃能源。4月5日,中亚最大产油国哈萨克总统卡里莫夫访问印度,也似乎说明,印、美在中亚能源上的龌龊可能还在后头。
上海合作组织并非未曾经受过团结考验。不久前吉尔吉斯政局更替,就曾经对这一组织的团结和延续提出了挑战。但吉尔吉斯新政府却一再表示:将继续履行担负的义务。这意味着成员国间的和睦互助、共同维持中亚稳定符合各国利益。
继去年“塔什干峰会”吸收蒙古为观察员之后,这次再接受三国,也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内部机制正趋于完善。
当然,作为迄今唯一总部设在中国、中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又无美国势力介入的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此次扩容也引起一些猜测。日本舆论就指出:“吸收伊朗会引起美国警觉。”
因为此次加入的三国角色各有不同,他们分别是美国的死敌、传统盟友和竭力拉拢者。平衡和处理这三个角色微妙的关系,也将是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考验。
这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寻求良好的发展环境仍任重道远。目前虽不能完全排除扩容背后有“均势”的影子,但“坚持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广泛交往、广为合作”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已与联合国、东盟、独联体、欧盟等建立了工作联系或接触,正在开放中赢得信任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