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仍然过低 央行应该再次加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7:56 东方早报 | ||||||||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易宪容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2季度内地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近几个月以来,加息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逐渐减弱,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有所降低,储蓄意愿回落,投资国债的意愿增强;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热的抑制作用已经逐渐显现,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受到遏制,居民买房的意愿回落;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程度有所减弱,对未来物价走势不太
而最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的是:4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放缓、CPI减低。两组数据对比,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一是为什么民众的实际感觉与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相差较远。比如,对利率的判断、对物价水平的判断。二是在内地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为什么民众的储蓄愿意会下降?利率过低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毫无疑问,存款利率过低早已是不争之事实。无论是从民间市场利率、内地的经济增长水平来说,还是从内地大部分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来说,利率都处于过低的水平上。但银行利率过低,为什么央行不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可能在于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我们的统计数据所涵盖的范围十分有限,或权衡指数较为原始,从而不能够真正反映现实经济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如CPI指数,由于没有把目前民众最大的消费项目,即住房购买纳入其中,房价的快速上涨也就无法反映在CPI的变化之中。 二是利率调整,其实就是内地银行市场价格机制的调整、银行市场中主体的利益关系大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如果没有一个完全中立者,就完全是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不愿意调整利率方(如商业银行、通过权力获得银行资金的债务人)占据较多的主导地位,而存款人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容易的。 三是既然民众要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地位很难,那么不少民众剩余的资金也就可能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其他市场,导致目前大量资金在体外循环。 民众手上持有大量的剩余资金,肯定要寻找资金的出路。就目前内地投资渠道来看,低迷的股市当然不是民众资金的好出路。而收益只比存款稍高的债市之所以对民众产生巨大的吸引,一方面说明我国目前的大众投资渠道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了剩余资金的民众并不会如计划经济下只放入银行,而是希望通过种种方式来提升个人之财富,这也是个人投资意识的完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为民众做点什么呢?如何为民众提供一些安全可靠的投资市场,这是政府应该思考的大问题。同时,让内地股市真正走出困境,也不失为民众投资提供一种渠道。 还有,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内地的物价水平真的如统计部门公布出来的那样吗?居民真实感觉与统计数字之间的偏差使得我们的CPI数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使我们的统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将会考验政府公布数据的公信力、科学性、规范性。一个没有权威性的数据,其公信力一定会大受质疑。 对房地产调控的反应,民众应该在去年加息开始就应该有所醒悟了。正如去年加息以来我一直在强调的那样,如果民众能够把购房的利率风险(以前90%以上的民众没有这种风险意识),其购房的意愿肯定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为,近5年来的房地产投资过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银行利率过低及银行资金的易获得性,导致民众过度需求的结果。所以如果民众对利率风险有所考虑了,民众对住房需求就会更加合理。 总之,这次央行对民众储蓄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于决策层,更应从这种民众意愿透视出的信息中深刻观察、理解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变化,并从吸取一些有用信息来调整那些已经不适应的政策。比如,再次调整利率其实是早就应该进行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