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长阎立:苏州正在全速升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14: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周扬 范利祥 苏州报道 5月30日,十一周岁的苏州工业园区,笼罩着节日般的喜悦气氛。当天下午,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说明会在国际大厦隆重举行。 开发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是中国-新加坡政府鼎力合作的典范,一度创下
苏州市市长阎立在会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苏州不仅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而且要建立发达的服务体系。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 曾经担任过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的苏州新任市长阎立,并不避讳当前苏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为“苏州的难题很可能就是长三角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制造业遭遇土地、能源、出口等各方限制的时候,如何把握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并带动制造业的升级是长三角各个城市都需要深思的课题。 从“工业化城市”到“现代化城市” 《21世纪》:苏州工业园区的服务业政策制定是整个苏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缩影,从整个苏州范围来看,做出这一决策出于什么考虑? 阎立:年初,苏州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随后,我们又连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相关的指标体系及实施考核办法等两个文件,将服务业发展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从目前苏州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去年苏州GDP达3450亿,在全国排在第四位,工业销售收入实现了9560亿,仅次于上海。但目前苏州产业结构比例是2.2%:65.7%:32.1%。可见,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工业来说,服务业发展得还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苏州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改善我们的产业机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二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要提高配套能力。比如金融、物流、保险、资讯等。二是工业发展了,老百姓的需求提高了,其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业也需要大幅度提高。 同时,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是,苏州毕竟土地、资源有限,不能还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发展,靠消耗土地、水、能源来干我们的工业。但我们的经济还要保持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路子,找到一种资源消耗相对比较小、对经济贡献和老百姓致富作用比较大的产业模式。 现在,苏州只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正在向现代化的城市过渡。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其标志是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应该占据一个相当高的比重。所以,对于苏州来说,就必须有满足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城市需求的服务业。 《21世纪》:为什么在年初才出台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号文件”? 阎立:各地经济发展模式都有一个过程。应该说我们过去也重视服务业发展,但这也有一个机遇和需求的问题。苏州真正的发展也就是在近10年间。过去七八年间,对于苏州来说,发展二产的机遇更好一些,大家的需求更加旺盛一些,所以我们在那个时期更加侧重于二产的发展,注重于经济总量的增加,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不把自己的资本集聚到一定的程度,手上没有钱,想干事也干不了。 而目前,我们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需要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去年,苏州服务业的增加值超过了1000亿。与全国各个城市比较来看,尽管还是比较靠前的,但与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城市比较,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苏州的产业结构发展以及整个城市定位来说,也到了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时机。如果错过了这波机会,说不定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样苏州今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障碍。 《21世纪》:苏州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是不是应该有个错位? 阎立:苏州处在上海边上,所以要考虑怎么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相融、相配套。我们不会与上海去争港口、金融、贸易等等。当然我们也要发挥苏州港口的自身优势,比如苏州港,是对着内河走的,是长江航线上最有利的港。在长江下来的货物,我们希望能在苏州转港。转港后有两条路:一条是转港后,直接从苏州走;另外一条远的还需要大港,需要到上海或宁波去拼装。通过这样的错位发展,整个服务业就带动起来了。 投资增幅回落:既“优二”又“保三” 《21世纪》:您以前曾经说过,今后苏州发展要做到“优二保三”。怎样做到既“优二”又“保三”? 阎立:一开始在苏州工业发展的初期,大家招商引资的时候要求可能低一些,这些工业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多。但苏州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资源相对匮乏,我们就必须相对控制,招商引资要有所选择了。但选择的最后,并不是说我们不要二产了,而是要“优二”。今后,靠招商引资引进外向型经济促进工业的增长,从而推动苏州经济发展,仍然非常重要。目前工业占到65.7%的比重,如果削弱工业的发展,单靠三产来发展,也不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21世纪》:苏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苏州协议外资的增幅同比有较大的回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阎立:苏州今年的发展的确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比如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土地资源方面的限制,银行贷款方面的限制等等。但4月份、5月份的经济指标已经回升。尽管增幅与去年相比,确实出现回落,但1到4月份的合同外资,已到了60亿美金,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今年实际到帐外资的目标是,保证55亿争取60亿美元。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21世纪》:一季度包括上海、浙江等地,经济增幅都有所回落,专家认为投资、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个瓶颈,长三角的生产制造业需要升级,其中的一种途经是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升级,上海正在着力实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阎立:现代服务业是新时期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国际上大型企业进来后,他对整个产业的分工、怎么利用国际化发展,有个新的调整。以前工厂都是自己做自己的生产性服务业。我们现在希望通过产业调整,能把专业化的服务提炼出来。比如以前工厂有自己的销售公司,自己的运输公司,我们现在希望能组建一些新型的服务公司,如物流公司、资讯公司、法律服务公司等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原来企业80%的成本都在物流上跑掉了,如果能采取专业化的服务,都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高新技术产业亟待再次升级 《21世纪》:您原来曾担任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来苏州任职后,也从各方面着手推动苏州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目前的苏州而言,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优劣势? 阎立:江苏的信息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去年年底,江苏省信息产业的总量在全国占到15%左右,比重相当大。而在江苏全省的信息产业总量中,苏州超过了一半。去年苏州在信息产业方面实现销售收入2560亿。信息产业已经成了苏州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占了苏州工业总量的30%以上。 在苏州信息产业的总量中,高科技含量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电子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但这里有一部分电子产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过程,而是高新技术产业里边相对利润比较低的加工型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从研发到销售是一个“U”字型的曲线,我们目前处在相对比较低的这一段,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21世纪》:那么苏州怎样实现信息产业的升级?相对优势在哪里? 阎立:我们一直在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但改进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不可能一下子把国际性大公司的研发、设计全部拉到苏州,这也不现实。我们只有在发展中逐步提高。对于苏州来说,过去加工业相对比较多,占全国乃至全球的比重也比较大。比如全球30%的笔记本电脑出自苏州,有些零部件如鼠标、键盘等比重占的还要大。经过一段产业发展,尤其是配套能力的加强,目前95%以上的电子产品,比如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在周边城市都能做配套。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外商企业发现,如果不把研发慢慢搬过来,他的成本也在增加。所以现在一些国际性大企业已经开始把研发部门向苏州搬迁。 目前,已经有30多家著名企业研发中心设在苏州了。我们现在就急需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即别人比不了的优势。而不是靠劳动力、交通、地价等方面的优势。那些只是比较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是会发生变化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