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货币供应由“从紧”到“从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9:17 中国财经报

  袁钢明

  通货膨胀可能高估了

  近几个月的价格变化,让我们看到两种相反的可能趋势,一是物价短暂下落之后可能继续上涨,一是物价可能持续下落。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下落,主要是受粮食及食品价格下
降的影响。虽然油价上涨的影响抵不过粮价下落的影响,但是考虑有不少重要商品价格还受着控制,特别是春耕季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电力价格受到控制所造成的煤电价格矛盾越积越深,今后几个月里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煤电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可能会较大幅度上涨。

  价格也存在着很明显的下落动向。3月份投资品需求明显减弱,去年4月底以后实施的信贷紧缩措施终于显出了紧缩效应。3月份,从需求、生产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投资的下滑性变化,原材料价格、工业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钢铁工业投资增长速度从去年同期100%以上变成了下降1.4%。4月中旬钢铁价格又一次出现和去年5月相似的暴跌,有关部门又采取措施维持价格。3、4月份各种价格指数全面下落,可能表现出货币紧缩开始出现显著的变化。

  价格指数较大幅度下落,无疑减缓了通货膨胀上升压力,为实现全年物价控制在4%以下的调控目标创造了较好条件。但是,价格这样快的下落,在经济上升时期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现象。有人以为把通货膨胀控制下去就是当前宏观调控所要追求的重要效果。但是,如果控制物价不计代价,这样的物价下落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过去我们经历过这样的教训。当经济上升起来的时候,宏观调控死死盯着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地压低物价,紧紧收住货币不放松,最后把经济上升的机会白白地损失掉。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很大。如果按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常使用的核心物价指数,把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去掉,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能只有1%左右。应该把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区别开来

  有人认为,物价实际上涨比物价指数表现出来的情况更严重,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没有计算到价格指数中去,可能造成对通货膨胀的低估。实际上,消费物价指数中只计入房租价格及相关服务价格,不计入房地产价格,全世界都这么计算,是有道理的。购买房地产的支出不完全是消费支出,有投资、投机的因素,房地产价格变动具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的性质,在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活跃的时候,房价的变动甚至和股票价格的变动差不多。房地产价格飞涨,不一定表明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中国目前情况有点像日本80年代后期经济上升时期,房地产价格高涨,普通消费品价格低落。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的灾难性影响远比通货膨胀严重得多。当前,宏观调控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的重视程度应该远高于通货膨胀,不应该把房地产泡沫膨胀和普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混在一起,对消费物价和房地产价格都给予一样的重视和控制,更不应该把对通货膨胀的威胁看得比房地产泡沫风险还要重,对普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重视程度超出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我们在观测通货膨胀时,应该考虑到现行物价指数可能存在的物价实际上涨被低估情况,比如前些年消费物价总指数下降的时候,老百姓亲身感受到的教育、医疗价格大幅度上涨没有反映出来,老百姓的消费支出负担并没有减轻,现在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新的重要涨价项目没有计入价格指数或计算权重过低造成对通货膨胀的低估。但是,近两年单纯用消费价格总指数测度通货膨胀,用这种包含粮价和油价上涨的指数作为物价控制的指标,可能相对较多地造成对通货膨胀压力的高估。使用剔除粮价和油价的核心物价指数,其意义在于将观测注意力集中于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政策有关的物价变动上。近两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主要受粮价和油价上涨影响,粮价和油价上涨和货币量增长没有多大关系,宏观调控根据这种物价指数的上涨变化采取了紧缩货币的措施。单纯依据这样的物价指数进行观测并进行调控,很可能产生高估或错估通货膨胀、控制措施力度过大或药不对症的问题。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物价可能伤及国内需求

  2004年物价指数比上一年升高了2.7个百分点,比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高出近1个百分点。2005年的物价控制目标定为4%,就是说全年物价指数保持不变。今年实际上会不会有超出预定目标1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到年底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到5%?从宏观调控所设定的全套目标来看,没有留下物价指数上涨的空间。去年货币量增长速度定在17%,实际上留下了物价上升的空间。今年货币量增长速度定在了去年下半年紧缩以后形成的15%以下,实际上就将物价目标定在了1个百分点都不能上升的位置上。前些年已经摸出了一种经验,只要货币量增速控制在不超出15%,物价指数就不会上升。宏观调控把物价控制目标定得那么死,就只能把货币量控制得非常紧。我们过去有过将货币量控制在15%以下不发生物价上涨的经验,但也出现了饱受到这种货币量水平下发生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痛苦。把控制物价指数不上升的目标看得太重,将控制物价目标居于各种指标之首,难免造成货币量控制过紧不敢放松的局面。但是,物价指数下落的同时,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市场需求热度,产业发展景气也随之下降。4月份中旬,钢材价格大幅度下降。铁矿石涨价推动钢材价格上涨的喊声尚未平静,突然一下子变成了价格下降。表面上看,钢材价格突然下降是受撤销钢锭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导致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变化,实质原因在于国内钢材需求并不很强,只要鼓励出口的政策一削弱,国内需求不旺的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存在这种问题,生产经营发展不是靠国内需求来支持,而是依赖鼓励出口的政策来支撑。连钢铁这样热浪翻滚的产业,国内需求都不稳固,更不要说其他更多波澜不兴的产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并不强劲,更谈不上过旺。近两年国内需求开始上升,还没有上升到足以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旺盛程度。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国内需求升高的增长机会。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货币按照15%的紧缩水平进行控制,有利于实现较强的物价控制目标,但容易造成对国内需求的压抑和增长潜力的损害。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作出调整,货币供应可从持续收紧转变为适当放松,把调控重点从防范通货膨胀转移到支持需求增强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上。(作者: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供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