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遇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9:38 第一财经日报 | ||||||||
政府资金匮乏和社会融资困难使东北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不足一半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北京 近日编写完成的《东北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情况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显示,东北城市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不足一半。
2004年年底,本是东北基本完成对严重老化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改造任务的最后期限。但截至2004年底,东北三省已改造城市供水管网935公里,仅占下达计划的39.1%,完成投资9.7亿元,仅占下达计划的49.6%。一系列政策 早在2000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就要求:对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以及旧城区严重老化的供水管网,争取在2005年前完成更新改造工作。 随后在2003年8月,建设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和保证供水安全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提出,北方缺水城市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度,力争在2004年底前基本完成。 紧接着,当年9月,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资金匮乏 文件频仍的背后是严峻的现实。建设部原副部长李振东提供了一组数据,2002年,全国408个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平均漏损率达到21.5%,按此漏损率推断,全国408个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3年的节水量。 “相对于欧洲7%的漏损率,国内管网改造的空间非常大。”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 去年底印发的《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纲要》显示,全省缺水14.52亿立方米,城市供水管网的损失率平均在20%。而《调研报告》表示,在辽宁省16个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实际需更新改造的城市供水管网就有2397公里,占管道总长度的18%。 不过根据建设部等部门安排,2003年和2004年东三省的供水管网改造规模仅为2391.02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2.87亿元,地方自筹16.65亿元。 但到了年限,这些目标竟未完成一半。《调研报告》显示,完全到位的只是2.87亿元国债资金。 对此尴尬局面,《调研报告》提议,一方面加强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提升水价,“东北地区多数城市水价偏低,例如沈阳市居民用水1.0元/立方米。” “但这两个都不是好办法,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政府模式。”傅涛并不认同政府人员的一些惯性思维,“有限的国债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相对于庞大的改造资金需求只是杯水车薪。而管网改造的投资费用全部计入水价,将会使目前水价翻番,这将成本全部转移到了居民。”社会融资之路 而把东北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转向社会融资,江苏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进并不热情,“在这几年内我不会想到去东北进行这方面的投资,现在一方面是在管网改造上政策还很模糊,另一方面是东北地区(某些地方)政府的信用令人心里没底。” 到现在,以BT方式需外方现金投资2.5亿元的吉林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自两个多月前对外发布后问津者甚少。 “这涉及一个机制问题,像供水管网改造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种市场化的机制来运作。资金来源仍然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的三者组合,但必须按照市场主体方式来合作,比如代建制;必须按照市场机制来约束钱的使用。”对于东北的改造困境,傅涛如是建言。 对于政府角色转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一直是非常看重。“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水业,政府必须退和变:由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到政府投资作为保障和引导,政府部门从直接的运作者变成指导者和监管者。”类似话语,张悦经常挂在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