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通胀” > 正文
 

CPI走势与预期相左 通胀压力不大通缩压力不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 10:25 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 :

  今年以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似乎一直与人们的预期背离。一季度CPI上涨2.8%,低于去年第四季度。但是由于一季度GDP增长9.5%,投资增速、工业、消费、出口都没有明显下降,因而多数人预计,4月份,随着经济高增长、抑制物价上涨因素的减弱,CPI将有所反弹。但出人意料的是,4月份CPI增幅只有1.8%,创2003年10月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5.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另一方面,央行、统计局等政府官员也一再警告,通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全年物价上升压力仍在加大。

  CPI走势为何与人们的预期相左,未来面临的究竟是通胀风险还是通缩压力,下一步货币政策何去何从,CPI涨幅减缓对宏观调控政策有何影响?就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纲明、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刘晓午

  今年CPI将持续下行

  《中国经营报》:4月份CPI同比上涨1.8%,创下了2003年10月以来的一个低点;今年第一季度CPI仅上涨2.8%。与去年相比,能否评价一下今年以来CPI运行有什么特点?

  袁纲明:从多种数据来观察,CPI已经出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前4个月的物价增长形势又回到了2003年10月份以前的特点,就是没有粮食和石油价格大幅上升所带来的物价走势,粮食推动型CPI增长已经结束。

  从今年的物价情况来看,粮食价格因素几乎消除了。目前影响CPI的外来因素在于石油价格的波动。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下半年石油价格涨到每桶50美元以上,将拉动CPI两个百分点。以4月份CPI1.8%计算,即使在最坏情况下,今年全年CPI涨幅也可控制在4%以内。

  赵锡军:CPI从2004年7、8月份达到5.3%的高点后,正在平缓下滑,目前正形成一个倒U字形。把CPI走势与今年前4个月的其他经济数据联系在一起分析,无疑是宏观调控调控带来的紧缩的结果。

  4月投资增速略微下降,这是由于与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高基数作比较的结果。由此可知,目前的投资依然强劲,产品供给旺盛。但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下降,M2和M1都被控制在15%左右,比正常范围(17%~19%)有所收窄。这造成了单位产品货币价格下跌和CPI下行的原因。

  CPI与PPI出现偏离

  《中国经营报》:今年前四个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PPI高位行走,与CPI持续下滑形成一个反差,PPI与CPI之间为何会出现偏离的现象?

  赵锡军:这涉及到价格传导机制。一般来说,价格传导过程是从原材料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最后到消费品价格。在此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本同步,而与消费品价格的关系虽然比较密切,但不同步。

  今年CPI的运行主要是受宏观调控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由于前四个月投资拉动作用影响强劲,导致上游煤油电等能源产品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另一方面,汽车、家电等下游产业市场的供给放大,超过了实际需求,造成CPI下行。

  袁纲明:准确地说,应该是CPI与原材料价格存在分离的现象。在一个竞争性和开放性的市场,影响消费品价格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比如家电产业,近一两年来,许多厂商都想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因原材料上涨而导致的成本提高。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因为成本提高而放大。如果一家企业提价,这一市场马上会有另一家厂商以更低价格来抢占。其结果是下游厂商的利润转移到上游原材料厂商手中,这也造成原材料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出现分离的原因。

  通缩威胁或将来临

  《中国经营报》:预测一下今年下半年CPI走势,它对未来宏观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高善文:由于去年同期CPI增幅基数较高,预计今年二、三季度CPI会继续下行。此间,通胀压力处于继续释放的过程;第四季度CPI会向上爬升。因此,今年CPI控制在3%以内的可能性非常大。2006年上半年CPI将向上运行。这是因为,经济处于偏热的状态,核心通胀率继续上升。而决定核心通胀的因素,如劳动力成本、煤电油运、服务业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等,今年基本处于上涨的趋势。

  《中国经营报》:CPI的持续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

  赵锡军:在目前GDP增长较快的情况下,CPI的回落表明,在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因素正在走向中性,而投资拉动效应比较充足。由于经济数据还不完整,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一个观察期。我们有可能将面临两种可能:一是CPI平稳运行、GDP增长的低通胀下的经济高增长;二是CPI、GDP双双下滑的通货紧缩。

  高善文:从4月份的其他经济数据来看,实体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并将在第二季度维持增势。但由于中游企业供给能力的快速释放,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和劳动力及信贷成本的挤压,造成企业利润增长率继续大幅度下滑。利润增长的放慢和信贷挤压的持续发展显示经济已经失去扩张的动力,并将很快转入下降轨道。同时因为信贷挤压长期存在的前景和周期下降的因素交互作用,增大了长期内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局面的可能性。

  袁纲明:2003年10月份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和扩张并不能称之为经济过热。原因在于CPI的运行是在粮食和石油价格推动下的增长,缺少真正的需求。所以不能称之为是经济过热下的通货膨胀,而是在粮食和石油价格推动下的物价增长。与去年比较,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经济增长形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并没有结束,现在就判断通缩来临,为时尚早。

  但回顾近一两年来的宏观调控措施,我们缺乏以利率为主的市场化调控手段,而运用了大量强制性的行政调控措施,对相关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在仍然有可能会面对由于政策选择不当,而造成的CPI和GDP双下降的通缩风险。

  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是调控之重

  《中国经营报》:4月份,PPI高位行走,CPI与预期背道而驰,有学者认为,加息预期依旧。但也有学者认为加息预期有所缓解。综合1~4月的经济数据,你认为应该加息吗?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什么?

  高善文:从政策预测上说,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前加息可能性不大。因为CPI在第二、三季度会持续走低。但是作为政策建议,还应该加息一到两次。从短期经济波动来看,由于受增长惯性和企业利润等因素影响,投资仍处于激烈反弹,所以短期内应该进一步加息。如果过早结束加息周期,那么明年产品的供给会更多更快,一旦经济降温,明年经济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赵锡军:尽管CPI未来走势不是很明朗,但是加息的压力越来越弱。2004年,中国成功地把CPI控制在4%以内,并实现了9.5%的高增长。2005年第一季度CPI在3%之内,实现了GDP8.5%的增长。如果现在继续加息,有可能会使GDP增长有所下落。事实上,即使在不加息的情况下,今年CPI也能控制在3%。

  袁纲明:本轮经济增长的最大危险不在于通货膨胀,而在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和“泡沫”。所以我建议,针对房地产市场,应该继续运用加息等市场化手段加以调节投资性需求。

  另一方面,从货币供应的情况看,央行实行了明显的紧缩政策,今年1~4月M2和M1的增速被控制在15%之内,经济已经有所降温。但货币供应的长期收紧会影响GDP的增长和就业。今年CPI4%的目标完全可能实现。紧缩的货币供应政策有点防范通货膨胀过度。因此,货币供应不能过紧,应该适度扩大贷币供应量,给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CPI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