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1.3亿农信社增资扩股冲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 17:5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 李丰 今年4月开始,“珠三角后花园”清远市中心城区——清城区的百姓们开始关注起当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来,倒不是他们对于金融知识开始拥有了多大的兴趣,而是这个中国特有的地方金融机构,被认定开始给他们中不少人的家庭经济利益带来了“乌云”。
强制认购6000元的区农信社股份 2005年4月末的一个周五,又一个黄金周即将来临,清远市清城区的林小群(化名)夫妇在这个美妙假期来临之前,已积攒够了一笔钱,有了自己的出游计划。两口子都在当地一所中学任教,他们处在出游前的亢奋当中,但是数小时后,周五下午教师例会上校长孙杰(化名)的一则通知却将他们亢奋的心情拉到了谷底。 “那天下午,孙校长当众宣读了区教育局的通知,要大家不论职称职位高低,都在一张认购表格上签名,认购6000元的区农信社股份,说是为参加农信社增资扩股,为政府分担负担。”林小群回忆道说,“会议室里一下子吵闹了起来。” 林小群夫妇和同事们那天出奇的统一和强硬,他们都拒绝在那张纸上签名。 “领导口头上倒一直说的是自愿,但是左劝右劝这种软压力也不好受啊!”林小群的同事直言。 像林小群夫妇和他们的同事那样陷入苦恼中的人,遍布清远市清城区以及该区下辖的6个镇、街道办的机关和学校等事业单位。当地不少单位的共产党党员以及教育局工作人员和小学教师成为最早被攻破的对象,当地有人分析认为,前者是考虑到政治前途,后者是因为本身人数太多又普遍学历不高怕下岗,教育局的则是为了这份比较让人羡慕的岗位和发展空间,所以大家都这么“积极”。 一些单位曲解了区里的意思? 6月2日下午,记者找到了清城区分管农村信用社事务的办公室副主任莫某。对于城区事业单位职员遭强制认购农信社股份一事,莫某不予承认,莫某表示了对林小群们的不解:区政府的本意是让大家来做有红可分的股东,农信社过去的确是个包袱,“但是现在管理体制已经改革了,由省政府直接参与管理,从去年起已经开始盈利了,今年前5个月也是盈利的。”但是林小群和他的同事们却认为:“这6000元本金3年后还要由农信社盈利情况决定是否归还,谁知道农信社能不能盈利,之前听说是亏了好多个亿的。” 随后莫某却又这样解释说:“区政府也一直提醒下面各单位领导注意不要用强制性的手段,但是现实来看一些单位的确在理解上出了偏差。他们曲解了区里的意思,一些单位负责人缺乏解释工作的耐心,从而引起了群众的误会。” “实际上区政府的压力真的很大,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今年10月1日前我们不筹够省里下达的1.3个亿的增资扩股计划,让农信社资金充足率硬指标达标的话,就无法获得央行2.2个亿的票据置换、回购我区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这样一来,按照有关规定区农信社就得解散。”莫某承认,“区政府将面临解散农信社后大量的善后工作,包括人员安置、呆坏账的经济问题,非常麻烦。我们希望大家共同帮助政府过关,拿到中央银行的这笔钱。” 硬性化“曲解”的几率有多大? 按照莫某所说,清远市清城区在今年4月12日起召开各级动员大会后,一些单位的确出现了之前不愿意见到的强制现象。从5月26日开始,该区政府提前结束了之前的下派计划,并派出工作组下到一些单位做进一步的解释工作,局势似乎在朝着“天下太平”的方向扭转。但是林小群表示:“我们并没有听到类似这样的解释。” 相反,在4月底那次全校会议之后,由区教育局和农信社经理们组成的队伍前不久又来到了林小群所在的学校,这支“上面来的队伍”给林小群和他的同事们宣讲了农信社改革的伟大意义,和为当地社会做贡献的巨大光荣外,却又提到了不认购股份就要批评的事。 莫某表示,对一些单位负责人曲解上级意思、出现强行摊派的现象,以贝区长为首的清城区政府将采取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内容,主要是批评教育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当然,你说就因为这个撤职什么的也是不太现实的。”莫很主动地告诉了记者处罚的限度。 需要注意的是,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农村信用社只是目前全国21省(区、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散布各地的无数个城区的无数个基层单位,执行所谓“增资扩股计划”的过程中,被一次次硬性化“曲解”的危机率会有多大?清远市清城区和那所中学中的林小群只是个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