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改变出口策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 10:4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就在中国与美国、欧盟在纺织品贸易争端进入白热化之际,中国政府高层也在高度关注外贸领域的热点问题。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学习课题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要破解与外部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难题,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改变传统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博士指出,实现出口促进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商务部已经就转变中国出口战略、建立全国的“外贸促进体系”设立了专项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责任人是沈丹阳。 沈透露,该项研究将改变中国传统的贸易战略。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如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出口补贴、退税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 但是,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贸易增长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出口退税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巨大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盈余也会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本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沈还表示,商务部研究院正在制订的商务部《建立全国外贸促进体系》专项研究,将描述中国需要建立的一种“大商务”格局。这个格局的理想模式是: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广泛参与的促进体制,采取经济和非经济的手段促进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大商务”格局中,商务部将更多地负责制定外贸政策,其他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则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中,财政部门的作用将有较大的提高和转变。 ·主题链接·中美磋商牛肉进口 今年5月31日,美国农业部负责营销及法规计划业务的次长霍克斯也带领“技术访问团”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就中国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等问题进行谈判。 为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采取紧急措施,从2003年12月25日起暂行禁止来自美国的牛及其产品不包括牛奶和奶制品、皮张、照相用明胶入境。2004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新泽西州爆发了禽流感,中国禁止进口美国家禽产品。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前10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牛肉量占中国进口牛肉总量的20%。中国从美国进口种牛约占中国进口种牛总数的4%。 而中国农业信息网相关信息显示,2004年牛肉进口3394.10吨,来源国主要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占我国牛肉进口总量的98.74%。2005年5月13日发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分析》显示,牛肉进口来源国主要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我国牛肉进口总量的97.75%。我国种牛进口量为2.48万头,种牛进口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澳大利亚进口占种牛进口总额的74.61%。 据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出口了价值将近75亿美金的牛肉、牛肉制品、种牛以及其他家禽产品。在美国2003年底发现疯牛病病例之后,价值48亿美金的牛肉出口被取缔。到现在为止,美国农业部估计,19亿美金的损失已经恢复。 (张安定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