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从“三位一体关联控制”构想出发——评《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17:22 审计署网站

  来源:

  对于《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邢俊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一书,我把它定位在“中国审计现代化总体框架下之效益审计模式图谱”这一点上,同时,我给它四个字的评价:确当、适用。

  关于定位

  效益审计在中国,始终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这是大前提。依照逻辑推断,在此之下所开展的绩效审计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很难真正铸造出某种效益审计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模式”所必须内含的一系列基础性、通用性、稳定性、标志性元素,诸如规模化的作业面、科学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化的评价指标、规范化的工作程序、类型化的处理依据、价值社会化及最大化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等等,在中国过往的效益审计中尚不完全具备,反之,它却带有相对浓重的随意性色彩,比如,针对同类事项所进行的审计,各审计主体的做法通常不尽相同。鉴于此,对于迄今为止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效益审计活动,无论其成效大小,我更倾向于把它视为某种特定的效益审计“模型”。所以,书名中标示的“效益审计中国模式”,在我看来,并非现在时态,而是未来时态,是一个期待落实的概念。

  尽管“效益审计中国模式”在目前还只是理论构想上的一种存在,但此时对它进行探索却不乏现实意义。透过这部书的两大着力点——借助比较研究,寻找差距,确定方向,挖掘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揭示隐患,总结经验,遴选构建“模式”的理论、方略、技术保障及实践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到很多呈交织状的警示与提示。比如:

  例1、效益审计成为审计实践活动主流,是审计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在发达国家中,效益审计目前大约已经占到了审计总量的40%,在美国甚至占了85%以上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在我国却低得多,远不足以占据主流、主导地位。而且,我们与发达国家审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字化的比例关系上,如果从诸如立法支持、评价标准、工作规范、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等实质内容方面来看,这个差距就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参见邢俊芳“绩效审计与中国审计国际接轨”)。

  例2、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同处在现代审计阶段,但我们距离审计现代化却还遥远。选择中国审计现代化战略,必须坚持阶段发展论和不断发展论,用五十年、分三步走,完成由传统财务审计向现代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转变,从而才可能使效益审计成为主旋律(参见邢俊芳“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

  例3、应该冷静、客观地看待审计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的问题,因为,年轻化固然能给审计队伍注入活力,但同时也会带来人力资本的“磨损”,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的效率呈递减趋势(参见葛笑天“浅谈人力资源对我国效益审计的制约与对策”)。

  例4、选择效益审计的切入点,需要考虑项目难易度、被审计单位可接受度、社会需求度以及审计职能实现度(参见崔振龙“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例5、试验性的效益审计可以从较大城市开始,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参见陈志刚“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

  例6、面对同一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人员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天壤之别的结论。甚至,每开展一项效益审计,审计人员都不得不在进场前与被审计单位就衡量标准进行协商,寻求一个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如此一来,审计人员所提出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便难免不受到挑战(参见贝洪俊“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效益审计”)。

  ……

  超越模型,铸造名实相符的“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我以为,这些警示与提示既是基本的理论纲要、也是必须的行为方向。

  关于确当

  目前,在效益审计实践活动中,存有两个层次上的问题:一个是反映在整体上的实践不足问题,一如前文例1所言;另一个是反映在单体上的实践不当问题,一如前文例6所言。应该说,这些已经暴露在实践上的问题,其根源却不在于实践。根源在于当我们认同了效益审计应该体现审计的三大职能之后,没能够就效益审计应用理论的若干关键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明确解答,比如,不同类型的效益审计所体现的审计职能是不是相同?在履行评价职能、鉴证职能时如何将监督职能渗透其中?等等问题或少有人问津,或少有可转化为操作指南的答案。可以想见,应用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不仅直接影响现实效益审计实践活动的大面积铺展,而且还极有可能演变为在未来发展阶段中制约效益审计实践深化的瓶颈。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个问题是真正的焦点问题。

  在这部书中,相当篇幅是围绕效益审计应用理论而展开的。除去其研究领域触及得比较宽阔、其实证方法运用得比较多样等等这些固然可喜的方面以外,更令人提精神的就是这部书在总体上蕴涵的立场和路线,我称之为“三位一体关联控制论”。

  所谓“三位一体关联控制”这个构想,在我看来,其要义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在效益审计活动中,审计的三大职能同时发挥作用,其中,以鉴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第二,鉴证、评价、监督三项职能在发挥整体作用的过程中,前项职能依次服从后项,后一项职能依次约束前项。第三,监督职能必须落实在“否定性表述”(制约)或“认同性表述”(解除制约)这两个端点上,包括绝对否定、绝对认同、相对否定及相对认同这几类表述。

  以上三点要义,前一点侧重说的是路线,它要求我们在效益审计的始、终、过程诸环节以及重要关联事宜中,抓住审计本质内涵而开展主体的、辅助的和外围的工作,保障“监督职能、评价职能、鉴证职能”三位一体、交互融通。后两点所侧重说的是立场,它要求我们必须将鉴证与评价职能置于监督职能的终极约束下,防范其游离于监督职能而致使监督职能表面化、边缘化。同时,它要求审计主体在对审计事项做结论、提意见以及发布报告时,必须就审计主体针对审计客体所做的责任认定或责任排除做出“否定性表述”或“认同性表述”的明确选择,不可做无立场的、无导向的表述。

  从“三位一体关联控制”构想出发研究效益审计应用理论,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均落到实处,这是这部书所蕴涵的最具价值的理念。我以为,要高屋建瓴地指导效益审计实践活动,“三位一体关联控制”构想可能是我们所必须的、也可能是唯一的立足点。试想,假如其相应内容转化为了用以指导效益审计工作系列规范确立的依据,假如我们借助于这个理念在效益审计全过程之背景调查、证据采集、定性定量分析、趋势判断、意见表述等等环节把工作做得环环相扣,并且能够以后一环节的方向性要求来引导或控制前一环节的工作内容,那么,改变目前效益审计实践与审计理论所规定的必须体现监督职能这个要求之间业已形成的若即若离的状态,避免审计实践中出现强化评价职能而淡化监督职能的思维倾向与行为取向,促使那些对于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感到无所适从的审计主体从等待观望的状态中走出来,推动效益审计工作渐次步入正轨,就不是难事。基于此,我说它确当。

  关于适用

  效益审计的法律环境问题、标准规范问题、资源整合问题、效果验证问题、成果运用问题、技术方法问题、从业人员资格与培训问题、历史经验与国外经验的汲取问题等等,是为作者在这部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主要看点。尽管有些内容还只是初步的,但就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兼顾现实存在状况”的研究思路及其“方向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选材方法而言,这部书在整体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为审计业界中各个层次或岗位上的人员各取所需,尤其是对于有关权力机关研究制定规范、指南、评价标准、判断依据、审计人技能资格等等,提供了理论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实例层面的切入点与参照系统。

  前文在论及“定位”之警示与提示时所举的六个例子,其实已包含了我所谓适用的问题。这里,再举两个例子以进一步说明。

  例1、从事效益审计的审计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资格?从这部书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发现,“审计人”的概念可以一分为三:一个是以行业(系统)为存在标志的审计整体,另一个是以作业组织为存在标志的审计群体,比如审计厅(司、局、办)、审计组;再一个是以审计工作者为存在标志的审计个体,比如张审计、李审计。因此,这部书在探讨“审计人资格”问题时,既从审计系统整体这个高度上来统一考察,也从审计群体、审计个体的角度上各有侧重点地分别论述。比如,就整体的战略方面而言,涉及了法制环境营造、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基本工作规范要求、成果运用原则等问题;就群体的实施方面而言,涉及了人员结构把握、工作重心选择、资源支持、项目管理协调等问题;就个体的能力方面而言,涉及了程序执行力、责任判断力、线索及背景分析力、知识补给与更新等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在目前阶段都是十分紧要的,而据此客观需要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无疑,适合于各个层次上或岗位上的人员参考、借鉴。

  例2、效益审计可信性的基础是什么?这部书在谈及此问题时,除了审计人员独立性以外,同时还谈到了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这个概念。作者以为,只有审计人员在具备了独立性的前提下、并且有能力胜任其职掌,那么,其所进行的审计事项才具有可信性(参见李雨、张娥“试论经济效益审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以此再来看前文例3所说的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存有弊端的问题,我以为,此论述实际上是把审计队伍人员结构年轻化这个问题深入化了、理论化了。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因审计队伍年轻化所导致的弊端,那么,其后果就不仅仅是影响审计机构自身工作效率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动摇审计工作的社会信赖度、社会依存度等基础性问题了。的确,人员年轻化问题虽然不完全涉及知识结构问题,但是却涉及职业经验问题,而职业经验问题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敏感度的高低,决定着职业判断力的强弱,进而决定着工作路径、取证范围、关注事项以及最终意见表述,即,关系着整个审计事项成败的核心。因此,这个问题是不可不引起高度重视的。换言之,这一类论述不仅对于审计机关领导层、决策层来说是适用的,对于审计机关人事部门、科研培训等部门考虑包括设立审计业界门槛、追踪在职人员有效工作负荷临界点以及规范持续培训机制等等一系列策略问题也是适用的。

  此外,这部书的适用性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由效益审计源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这个论断而导出的效益审计“应以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综合效益为标志”(参见贝洪俊“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效益审计”),在制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时应该通盘考虑“微观与宏观、社会与经济、当前与长远”(参见邢俊芳“经济效益审计论”),在实施效益审计之前,应该做好法治上的、资源配置上的、人员业务能力上的各项准备(参见陈志刚“香港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与借鉴”),等等。

  综上所述,世界范围内审计业界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其作用下,中国审计现代化之路如何走,作为审计现代化一翼的效益审计之路如何走,这些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日程表上。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中就效益审计工作所提出的初步目标,可以被视为决策层为了推进审计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步骤安排。这是其一。这部书所提出的以政府行为的经济效益为切入点、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把握所面临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等等观念,可以被视为研究者为了铸造真正意义上的效益审计中国模式、实现中国审计与世界先进同步的一道大脉。这是其二。在此两方面前提下出版的这部书,犹如为打磨效益审计之剑配置了一方砥砺,既为探究审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更为满足现实审计工作的紧迫需求提供了基础支持。可以说,这块磨刀石来得应该,也来得及时。我尤其觉得,倘若能将这部书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邢俊芳、陈华、邹传华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一书结合起来研读,更会感觉到这方砥砺之成分的完整。当然,单就眼前这部书论,它也足以为效益审计之剑开刃用。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