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议事机构力不从心 能源办能否化解能源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2: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尽管尚未挂牌,但据说“国家能源办公室”(简称“能源办”)其实已经开始运作。人们在期待着该机构“破题”,能减少矿难甚至杜绝矿难的同时,也把更多的期待给了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自然,也包括能源困境下的战略抉择。 新“能源办”的民间解读
当记者把设立“能源办”将首先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抛给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院长冯亚民时,他马上想到的就是协调行业利益,“解决煤电纷争问题”。 对研究电的冯亚民来说,他对近几年的电力问题有着“切肤之痛”,他所生活的上海市,仅2003年就数次拉闸限电,并就能源问题多次开会讨论。据说上海为了解决电力问题,想尽了法子。目前正在崇明和南汇建设2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并计划在2007年再建成10万千瓦风电场。然而,这些在冯亚民看来,似乎还不够。 他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力消费超常增长。我国在人均用电水平、功耗等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当低,比如我国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均用电量为1000瓦左右,而美国、日本的数据大约为8000瓦,“因此我国在近几十年内电力消费肯定是持续增长的”。 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需要大量的煤炭供应。在我国,目前发电70%都是使用煤炭的,煤炭行业由于开采成本提高、煤矿安全投入等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煤价放开后基本上一直处于上涨之中,而电力价格却始终由国家严格控制,这使得电力行业利润逐年下降。即使是在最近实行煤电价格联动以来,电力行业也仍然面临着部分的亏损。从全局来看,煤炭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利,因此现在煤炭涨价也部分受到发改委的控制。 煤电的矛盾,大大增加管理者发改委的工作量,但似乎成效并不明显。因为发改委是全国各行业的集中归口管理部门,而能源行业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作为各方协调、沟通的渠道,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老是开会、互加筹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当市场调节失效的时候,只有利用政府调节手段从宏观上进行控制。”为此,冯亚民急切希望能源办成立后能把煤电行业利益协调这一问题承担起来。 成立一个专门的部级能源单位,可以统一能源战略规划和能源管理体系———这是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连济对“能源办”的理解,他向媒体分析说,“我国能源的勘探、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分解,这不仅容易导致管理低效,也很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和疏忽”。 民营企业主、陕西省延安腾格尔事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续海中对此则另有理解。“现在有了国家能源办来管理能源业,有利于打破现在的石油垄断,真正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空间。”从事石油开发事业十多年他兴奋地对媒体说。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高辉清博士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切入,“能源办公室的成立可以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制订细化政策、打通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两者间的研究通道和改变目前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割裂状况上”。 据了解,目前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脱节。研究循环经济的专家多为研究资源、环境出身,他们长于技术,但对实施循环经济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哪些影响,该实行什么样的价格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琢磨不透,因此在融入传统经济的过程中碰到很大的障碍。而传统经济在指导循环经济发展上长期缺位,解决不了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制订五年规划时无法将循环经济纳入,有意无意地抵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能源办’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可以有所作为。”高辉清说。 在使用新能源方面,冯亚民院长从现实操作角度作了具体阐释: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成本很高,例如风力发电,由于投入大,电价势必贵,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当然也就不会选择贵的风电,而只会仍使用煤电,这就造成谁投入风电谁亏本。如果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只要政府一纸命令就行,但现在不一样,需要政府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引导、鼓励新能源的应用。 “能源办”能否化解能源困局? 还从电的问题说起。据介绍,2004年,中国电力装机总量4.4亿千瓦,居世界第二位。一年新增装机5050万千瓦,相当于一年新增一个英国和两个瑞典装机容量。尽管如此,对2005年的电力供应,权威部门的预测还是不容乐观:一季度,全国电力缺口大致为950万-1250万千瓦;二季度的电力缺口大致为1150-1450万千瓦;电力缺口的峰值将会出现在三季度,总计约2000-2500万千瓦;而四季度将出现较大缓解,电力缺口大致为700万千瓦。 中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表现在电力短缺方面,煤炭、石油等等方面存在的严峻形势都让人担忧。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倪维斗的话说,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油气缺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水电输送困难,水力资源的80%左右则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核电、气电和新能源起步晚;能源消费区域性不平衡,最大负荷中心在沿海、京津唐一带。 为此,倪维斗院士建议近期尽快制定中长期规划确定当前能源起步的方向性策略、加快发展核电、开始IGCC和多联产系统的示范工程、开发诸如煤气化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等措施,并制定远期发展战略规划。而这些,都需要“能源办”承担其统领全局的责任。那么,新的“能源办”能做到这些吗?“不好说!”这是发改委能源所专家高世宪给记者的谨慎答复。 和高世宪一样,冯亚民和高辉清也表达了类似态度。冯亚民认为,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都企业化了,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怎样协调、平衡好各方利益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能源办的设立使有些问题能在一个管理部门的框架内解决,但是否就能够管得起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能源办公室实际运作后,最大的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初期职能界定不清,遇到‘想管的管不了、不想管的却不得不管’的问题;能源问题本身在理论上研究得不是很透,有些问题没人知道该怎么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高辉清说。 并且,能源办公室将来还可能出现“跛腿”现象。“比如说‘能源办’制订的行业发展的总体政策,这需要具体行业、尤其是行业中大企业的配合,政策实施中所涉及的不同企业、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等之间的利益很可能是互相冲突的,这就会使政策很难真正执行。”他建议,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制订一部《能源法》,把能源办的某些职能提高到权威的法律层面,从而增强其职能履行的有效性。 专家们的担忧,让新成立的临时性的议事机构“能源办”显得力不从心。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困局,是不是真的如一些专家所言,“成立一个能源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