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日渐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既遵循市场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降低城市经济发展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改善城市对外开放的投资环境,为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8年的实践证明,这是解决
上述问题、推动城市实现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城市处处长李蕾的评价一针见血:“创模”是改善城市软硬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号召力,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载体,是一场从观念到行为的革命。折射出我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文明城市。
城市腾飞需要环境蓄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我国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全部都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李蕾介绍说,这首先缘于模范城市在创建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大规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绝大部分模范城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排名都位于全国或所在省的前列,环境管理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城市。据统计,2004年,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比全国均值高29.05个百分点;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要高于全国均值13.23个百分点;工业废水达标率比全国均值高10.6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比全国均值高9.01个百分点等,城市整体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显好于其他城市。
模范城的创建,使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环境空间和更强的优势。
结构调整带动经济振兴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城市的必然选择。而“创模”正意味着必须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构建与环境和谐的新经济体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环保模范城市无一例外地在“创模”过程中结合城市总体改造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对地处市区内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与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开展清洁生产,使企业整体水平和效益得到提升。同时,各城市在创建过程中都加强了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创模”对城市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统计数字表明,环保模范城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增长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模范城市在“创模”后,经济平均增长率比原来平均提高了53.41%,人均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6.67%,经济增长也带动了环保投资的增长,环保投资指数平均增长率达18.08%,为模范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环境面貌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绿色名片”提升竞争实力
不仅经济受益,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转化成为环境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和“招商广告;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活动能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或追加投资;带动了商贸、旅游、通讯和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青岛市通过“创模”,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2.93%、45.13%;实际利用外资是“创模”前的4.1倍;进出口总额是“创模”前的1.59倍。沈阳市通过“创模”,人均GDP增长了29.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昔日污染最重的铁西区,如今已成为投资热点。
李蕾说,以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实质上是城市定位、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这一系统工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新突破。具体体现在“高品位:城市定位个性化;高起点:城市规划特色化;高标准:城市建设精品化;高效能:城市管理科学化;高效益:城市经营增值化”等5个方面。
“创模”已真正进入城市发展的主战场,正折射出理念、思路、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转变———迈向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在我国城市的发展中展现出和谐健康的新天地。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