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汽车加价再现市场商家操控还是理性回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5:24 中国经营报

  作者:宁平、寇建东 来源:中国经营报

  久违的汽车加价现象重现汽车市场。尚未转暖的车市居然出现了庞大的加价车型队伍,让人难免心生诧异。

  到底是汽车厂商在采用“饥饿疗法”联手操控市场,还是汽车企业在规范市场和降低
库存过程中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业内评说不一。谁在操纵市场价格?

  对于期望车价一路走低的消费者来说,今年四五月份车市的表现可谓让人大失所望。4月份的上海车展之后,并没有传出像去年北京车展后各大汽车厂商的车价纷纷“跳水”的消息,反而却是车市十几款车加价销售的局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国内的汽车总销量同比只增长了1.57%,乘用车的销量则同比下降了0.62%,其中4月份的乘用车销量与上月相比更是出现了5.26%的降幅。显然,车市并没有回暖,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大众5月中旬针对普桑等车型向经销商发出的限价令,但仅仅维持3天就被经销商打破。

  “今时今日的形势,还有这么多车型加价销售,一定有人从中捣鬼,操纵市场。”记者在广州的一家汽车城采访时,有消费者愤愤不平地说。在很多人看来,正是某些厂家和经销商联手采用“饥饿疗法”,制造了车型紧俏的假象。

  记者的调查也证实确有这种现象存在。在一些品牌4S店,要提前一两个月订车才能提到车,但就在这些4S店的门口,却有人兜售加价现车。甚至有经销商直言,因为厂家在卖给他们紧俏车型的同时往往强行搭配滞销车型,“滞销车型不好卖或是不赚钱,自然要在紧俏车型上补回来”。

  不过,也有不少经销商表示,不排除确有某些厂商联手操纵价格的行为,但逆市加价现象的出现,主要还在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看看目前加价的车型,皇冠、颐达、新奥德赛等新推出的车型占了一大半,新车刚上市出现供应量不足是很正常的现象。”广州的一位汽车经销分析,东风标致、北京现代等为改造生产线而停产,一些小幅加价的量产车则是向来都卖得比较好的车型,因而,目前市场上的加价行为主要还是由供求关系引起的。“当然,不管是联手操纵价格还是借车型紧俏之机加价,都是不规范的行为。”订单生产水土不服?

  市场层面的消息,在一些汽车生产厂家那里也得到了印证。“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加价行为,主要还在于很多消费者对汽车厂家的订单生产方式不太适应。”一家汽车主机厂的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目前国内消费者购车的普遍心态还是付款提现车,但国内不少汽车生产厂家为控制库存风险,已经开始采用订单式生产,也就是说接到消费者的订单之后才生产,这中间需要一个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急于提现车,就给了某些不规范的经销商以可乘之机。

  据记者了解,订单式生产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汽车企业的重视。东风标致从推出标致307开始,一直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据称,这种方法使其目前全国近80家东风标致经销商几乎都是零库存。一汽丰田也一直采用A卡和C卡管理的订单式销售模式。广州本田和东风日产则把订单生产与柔性化生产相结合,几个平台不同款式的车型均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这样就可以根据订单及时调整不同车型的产量。其他一些尚未采用订单生产方式的汽车企业如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等也纷纷表示,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这一方式。

  不过,对订单式生产是否适合中国市场的怀疑也从未停止过。例如,目前就有意见认为,一些厂家通过订单生产的方式控制产品供给,导致加价现象的出现。据称,丰田此前在一汽丰田推行订单生产方式时也曾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主要理由就在于一汽丰田的一些销售人员和经销商认为丰田的订单生产方式太过呆板,不能灵活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

  不可否认,国内汽车企业现行的订单生产方式确实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订单反应速度慢,导致消费者下订单后等待时间过长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由于国内消费者还不太适应这一生产方式,在急于提现车的心理下,必然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这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和企业对订单生产方式的完善,既能节约企业成本又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订单生产方式一定会成为主流。”一位汽车主机厂销售负责人说。在他看来,如果目前市场上的加价现象只是由于部分汽车企业采用订单生产方式过程中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就只能算是汽车市场理性回归过程中的“阵痛”,但如果真有汽车厂商从中搞鬼,那将无异于“自掘坟墓”。

  作者:宁平、寇建东

  (来源:中国经营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