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辉、窦毅来源:中国经营报“如果没有奇迹出现,2006年实达恐怕还得戴上ST的帽子。”国泰君安一位证券分析经理如此“定论”。
4月30日,实达集团(600734)发布的2004年年报和2005年一季报显示,实达集团亏损数额巨大,公司财务部门预测,今年上半年实达集团仍将亏损。曾因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的实达集团,再次触摸到了ST帽子的边缘。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实达资金链断裂、对外担保巨大的声音不断爆出。而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实达集团上演多年的股权争斗,都是惟一大股东自己左手打右手,折腾出来的一场“迷局”。“只要这一状况继续维持,实达就不可能走出困境。”知情人士直言。机构作局导演争端
围绕实达惨遭资本蹂躏的故事大多始于以下情节:1999年出现业绩首亏,时任实达集团总裁的叶龙面对来自大股东的质疑,希望通过引入新的资本力量来为自己争取到连任机会。2000年5月,叶龙请来北京盛邦投资入主,后者成为实达集团第三大股东。实达资本乱局由此发端。但真的是这样吗?2000年最大的“倒叶派”正是当时的实达第一大股东富莱德实业,而盛邦恰是富莱德的控股股东,难道叶龙要请一位搞倒自己的对手入局?
实达一位业务主管一语点破其中奥秘:盛邦入主实达完全是几方大股东邀请盟友的结果,而非传言中所说的相互制衡。“为利于今后资本运作,必须造成矛盾假象。”
知情人士透露,盛邦核心人物景源在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实达第一大股东福建计算机外部设备厂的上级主管机构)以及富莱德都有很好的人脉关系。景源入主实达后成为实达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把控董事会,削弱了福建计算机外部设备厂的领导地位。同时,景源给合作者都带来了好处:2002年10月,实达集团董事会将实达网络41%的股权转让给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转让价格2869万元人民币;将实达网络24%的股权转让给阳光集团,转让价格1680万元人民币(剩余25%为员工持股,10%为实达网络使用“实达”品牌的代价)。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以不到30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当时与华为、港湾并称中国网络设备三强的实达网络。
此时,在福建有极深背景的富莱德正在寻找合适的买家购买自己所持的实达股份。而盛邦慷慨出资7000万元之后居然并不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这样一来,富莱德不但得到了现金,而且由于股权过户未完成,继续做自己的大股东。
通过这两笔交易,景源同时获得了富莱德和实达两座靠山的支持。利用实达为其在北京多处地产以及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景源收益颇丰。
2003年,实达集团总经理蔡晓东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靓女先嫁”理论,即将部分优质资源先卖出去,以保全整个实达集团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使“靓女”不至受亏损业务拖累。这一理论见报时,景源正在与某银行洽谈贷款事项。银行看到报道,担心实达优质业务不断外流,自身还贷会有问题,当即取消了贷款计划。景源为此大为光火。实达科技坐收渔利
但事实上,景源也只是一个资本过客。“他已经将个人股本转出实达。”一位盛邦内部人士透露。
那么谁在作局实达?这一问题曾经被业界广为猜测,记者几经追寻后才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实达香港上市公司实达科技的幕后人物才是作局实达的核心,香港实达科技成为至今以来实达交易最大的收益者。
实达科技在实达外设历次交易中受益匪浅。2001年10月,盛邦刚刚入主实达,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以6500万元的高价收购实达外设剩余的25%股权,这部分股份是由实达科技转出给一家内地公司,后被北京盛邦持有。随后,实达外设75%的股权被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有限公司以4500万元的超低价格得手,而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正是景源。
“虽然4500万转卖75%有意压低价格之嫌,但6500万元间接从实达科技购买股份,显然给实达科技方面留足盈利空间。”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2003年5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实达科技发布收购公告:拟以1配3送1的比例募集资金1.98亿港元,用以作为收购实达外设65%股权的一部分资金。而外设业务正是即网络之后又一块实达金砖。虽然此次收购最终被中国证监会叫停,但实达科技方面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实达外设的觊觎。记者从实达外设一位主管处获得消息,在被证监会叫停后,外设从整体转卖变为化整为零处理。“已经先后发生过四次交易。从外设业务报表中,你就能发现奥秘。今年前三个月外设仅仅完成9718万元营业收入,而在去年同期为1.73亿元,这里面除了外设市场竞争受激烈影响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实际业务被卖出现了缩减。”前述知情人士说。
“将实达科技造就成未来集团的核心企业,使其快速成为小盘绩优股,又给实达背后老板们带来新的融资圈钱机会。而到那时候有了钱,再去挽救上海上市公司实达集团,是很聪明的作法。”前述国泰君安的证券分析经理一语道出奥妙。
作者:谭辉、窦毅
(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