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环保标准不因宏观调控起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0:0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陈萌发自广东江门 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一个字——稳。同时,“宏观调控本身也需要改善,因此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否则投资过热的势头难以真正得到有效的遏制,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近期内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从中长期看则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昨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在参加广东江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表达了上述观点。 “投资环境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就是宏观调控。”魏加宁说,地方政府忙于招商引资,中央政府忙于宏观调控,而调控的对象又是地方政府行为,有必要从单纯招商引资转向内外资源并举,动员国内资源搞活市场,要允许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其实很大一部分国内资源是闲置的,“但要建立市场化的资信评级体系。”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也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继续适度趋紧,预计今年GDP的增速将控制在9%以内。在北京,房地产投资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各因素中所占的份额高达54%左右,随着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实施,GDP增长率必将趋于下降。 魏加宁还在《如何将中国经济增长局面持续下去》的演讲中指出,“市场监管和环保不能放在‘宏观调控’这个‘筐’里面。”不能说宏观调控松了,就放松环保的标准;而一旦银根紧缩,宏观调控加强,就提高环保标准,这样往往导致许多进行一半的项目停工整顿,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此外,他表示,现在统计部门抗干扰力差,还应当加强央行独立性,减少地方对央行的干预,但中央部门对央行的横向干预依然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