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 > 正文
 

三角洲新势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6:21 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之一,几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中居于前列。其中上海的经济实力在四个城市中遥遥领先,但在发展后劲上,曾一度领先的上海,在2002年被杭州南京、在2003年被宁波分别超越,表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杭州宁波南京三个城市经济发展后劲相差不大。

  上海:回归之路

  上海的经济主要靠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上海经济后劲不足主要是其第二产业发展乏力造成的。在1990年代初,上海制定了“三二一”的发展战略,即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在经济份额中的比重像很多国际大都市那样提高到70%以上。但在10多年的实践之后,上海发觉自己走上了很长一段的弯路。于是,上海决定将产业重心重新向第二产业回归。然而,上海是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制造业较之服务业需要更多的土地,大力发展制造业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匮乏和商务成本的提高,同时会与周边地区产生严重的产业同构和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上海远未成为人们想象中的长三角的服务中心,在第二产业不够发达的同时,上海难以通过为其周边地区提供服务而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也就是说,本地与周边地区均未对上海第三产业产生强烈需求。因此,上海仍需大力发展工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考虑如何与周边城市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而满足周边城市的第三产业需求。

  杭州:旅游与工业的摇摆

  杭州的经济发展后劲在近两年被南京超越,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南京的第二产业已经超越第三产业,而且后劲更足,而杭州第二产业不如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劲。杭州自古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建国以来,杭州市的城市发展定位的主线,主要在风景旅游城市和工业城市两点之间摆动。城市定位的不明造成工业发展机会的丧失,当杭州想发展工业时,已经落后于苏州了,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土地、电力、能源等要素资源陷入紧缺状态;没有大型港口,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几乎全部依靠外来,限制了重化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发展疲软不同的是,近年来,杭州房价以破竹之势直往上窜,没有丝毫减缓,虽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却造成生活成本加大,人才进入门槛升高、对外资吸引力减弱的严重后果。在未完成工业化的阶段,杭州不宜将旅游业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应着重发展工业。

  宁波:民营升级

  宁波是除上海之外的三个城市中经济发展后劲最弱的,宁波的第三产业是四个城市中后劲最强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二产业后劲太弱。宁波有着浓厚的经商传统,“宁波帮”曾是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帮之一,以诚信、开拓、创新的精神纵横于中国大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宁波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包括它优良的港口、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宁波商人和浓郁的经商文化。1984年,宁波开始崛起,并逐渐超越了厦门、大连等城市。现在的宁波,民营经济异常活跃,非公经济贡献率高达82%,并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了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中有很大一部分是OEM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最底层,所得利润有限,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人才短缺,再加上政策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造成产业难以升级;而在宁波工业中,石化、电力、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多为资源和能源高消耗型企业,面临着资源的束缚。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的突破遭遇瓶颈,另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出路限制重重,宁波的民营资本出路何在,是宁波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也是宁波第二产业增长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南京:制造为上

  南京的第二产业后劲充足,使得南京经济发展在四个城市中后劲最足。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即便在改革开放前,南京的地位还是举足轻重,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科研能力、厚重的历史文化使得人们不敢对其小觑。然而,改革开放后,这些优势并未发挥出来,苏州和无锡的综合经济实力先后超过南京,这给南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南京曾实行过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战略性转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南京制造业萎缩,经济增长乏力。目前的南京有重新回归制造业的倾向,这也是南京经济后劲充足的原因。然而,南京依然存在问题:南京经济总量的70%仍靠国有经济支撑,国有经济比例大造成工业发展缺乏活力,个体私营经济与同类城市相比显得非常薄弱;制造业与周边城市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南京需要努力培育有活力的私营经济和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从1997年开始,深圳的经济发展后劲一直强于广州,广州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深圳有优势,但第二产业则远远弱于深圳,这也是广州经济发展后劲一直弱于深圳的主要原因。就发展水平而言,广州不如深圳,在经济总量上,广州仍大于深圳,但深圳赶超广州的势头明显。

  广州:由轻至重

  多年来,广州经济是靠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第三产业的贡献一直高于第二产业。目前的广州实际上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在这一阶段,工业的发展和升级至关重要,广州没有北京的首都积聚优势,不可能跳过这一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三产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时期,工业化仍是广州今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最有力手段。2004年重工业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广州步入了重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广州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缺乏在国内具有优势的行业,也缺乏具有领先地位的特大型企业,如何培育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是广州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几年,日系三大整车厂在广州布点,全国第四大汽车基地已现雏形,但如何利用外资车厂做好本地配套产业链才是广州最应关注的,也是最实际的。

  深圳:效益与创新的平衡

  深圳的第二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带动了深圳整体经济增长强劲。紧靠深圳的香港吸走了珠三角高端服务业需求,而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又吸走了省内的大部分服务业需求,深圳第三产业受区位条件限制,发展一直较弱。2004年,深圳有165万户籍人口,按户籍人口计算,深圳人均GDP已经突破20万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便按深圳公布的常住人口计算,深圳人均GDP也已经达到7000美元,然而现实情况却与此不符,深圳多数企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环节为主,并没有按照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前期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深圳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是3000多美元,依然是工业化初期的水准。在这一水平上,深圳最应关注的不是效益问题,因为即便是引进了更集约型的产业或企业,也属外源型经济,不会推动深圳的产业自动升级,深圳应重点培育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才是深圳处于这一经济阶段的最关键性问题。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