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豫字号:千亿光环下的食品标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9:42 经济视点报

  河南省食品工业现在居全国工业第四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2005年很可能进入全国第三位。在河南食品工业规模效应凸显,逐步成为中国食品业标杆的同时,“蚂蚁吃象”的现象也给河南不少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必须由单纯追求规模效应到注重品牌塑造和食品安全时代的过渡,这就要求河南本土的加工企业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发展改进,进而把食品工业培育为优势更加明显的支柱产业。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5月12日,在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吴祖兴笑意盈盈:“中国方便粉丝之父四川光友粉丝可能来河南,目前正在进行初步商谈。”吴祖兴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的副主任。

  这只是河南食品工业强劲发展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河南食品办最新提供的信息表明,我省食品工业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再创新高,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39.2%,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55%。

  “河南省食品工业现在居全国工业第四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展分析,2005年很可能进入全国第三位。”吴祖兴告诉记者。

  “这绝对是一个奇迹。”闻听这个发展速度后,正在食品办商议投资的一个外地客商不由得感叹。

  事实上,如果站在历史的纵切面,来横向透视河南食品工业,会看到一个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的食品巨龙正在腾飞。河南食品工业规模效应凸显,肉类、速冻食品、方便面和调味品四大基地已经成为全国第一。

  “豫字号”异军突起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似乎注定要与一个“农”字结下不解之缘。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农”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食品工业,其经济总量稳居省内工业各行业首位。

  老大的强势地位基于根基的稳定。在吴祖兴看来,河南地处中原,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具有承东启西、辐射全国的重要区位条件,发展食品工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经过数年的经营,温湿的土壤培育出了参天的大树。在最新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中,河南省共有8家企业上榜。包括双汇、南街村、河南汇通、河南科迪食品等在内的食品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双汇集团位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榜首。

  2005年4月,在中原食品节上传出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了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称号。漯河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来自河南省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2004年,河南省的注册食品企业达2万余家,河南省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67.8亿元,同比增长31.78%;实现利税43.1亿元,同比增长40.44%。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是最具说服力的。

  在国家统计局规定的24类食品工业行业中,河南拥有23类。其中,河南的面粉工业、味精、挂面、面制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而河南的苹果、板栗、银杏加工、糖果制造、大豆蛋白加工等,位居前三位。

  在北京市民的菜篮子里,一日三餐的“一荤、一素”很大一部分都是“河南造”,有双汇集团的肉制品、龙云的无公害蔬菜。

  在上海,河南食品在市场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个工薪家庭的餐桌上,平均有1/3的食品贴着“河南造”。

  在香港,来自内地的放心食品目录上,大约有一半食品来自河南。仅漯河市出口到香港的肉产品就占到香港肉类总需求量的1/4。

  而在距离拉萨300多公里的小镇上,可以买到河南省生产的“澳的利”饮料和双汇火腿肠。

  其中,“豫字号”肉制品、汤圆和水饺的出口的势头也非常强劲。

  用河南省发改委工业处一位同志的话说,“河南食品工业是中国食品的标杆”。

  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经验,也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食品工业的典范”。

  支撑这种典范地位的是这样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双汇、华英、大用、汇通、邦杰、众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以白象、天方、南街村、金苑等企业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加工基地。以莲花、十三香等企业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三全、思念、笑脸、科迪等企业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

  在这些食品企业中,光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就达14种,全国驰名商标达6个。

  尤其是河南省一批民营食品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力量,树立了新形象。如三全、思念、科迪、金丝猴等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4亿元。有的已经成为全国或全省食品行业的排头兵。

  “豫字号”的成长轨迹

  在河南食品工业强劲崛起的背后,是一大批优秀的食品企业。如果我们追溯和透视这些食品企业的成长轨迹,将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河南食品工业的成长历程。

  1990年,时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泽民,“不务正业”地研制出了速冻汤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不务正业”造就了日后河南食品企业的一个典范。他刚开始骑着三轮车四处推销,发现市场居然具备很强的接受能力,这种经历让他发现了市场蕴藏的巨大速冻食品商机。1992年5月,他辞职下海,靠1.5万元起步资金创办了“三全食品厂”。

  几年后的1997年,后来成为“三全”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李伟参照“三全食品厂”,开办了“思念食品厂”。8年后,"“思念”的产值超过10亿元。

  此后数年间,河南速冻食品产业奇迹般的迅速崛起。

  随着发展的进一步要求,河南速冻食品的种类已经不局限于汤圆、饺子,而开始大规模地扩展产品种类。综观市场,你会发现河南目前的大型速冻企业,每家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三全”的汤圆、“思念”的水饺、“云鹤”的刀削面、“胖哥”的芝麻球、“笑脸”的面点等。

  “三全”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黄忠民告诉记者,近年,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有300多项,转化率达90%,新产品的利润率达30%以上。

  来自河南省食品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已经发展成为由“三全”、“思念”、“科迪”三大巨头领军,拥有60多家规模企业的产销集群,产品种类达300多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开始向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年产值近40亿元。

  如果横向比较的话,你会发现河南速冻食品在全国市场已经不经意地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目前共有5家速冻食品名牌企业,其中3家出自河南;全国速冻食品共有7个名牌的产品,河南占了5个,河南因此也有了“速冻食品王国”的美誉。

  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多方便快捷的食品,速冻食品可谓应运而生,而这个市场先机又恰恰被河南企业抓住了。

  在河南漯河,双汇集团同样用一把刀子杀出了100亿元的产业。并带动了周边的肉类加工企业发展。

  1990年,双汇(当时的肉联厂)销售收入达1亿元,1995年达20亿元,2000年突破60亿元,2003年11月末,双汇集团产值、销售收入均突破100亿元。截至2003年,19年间,双汇集团产销量增长了1000多倍,年均递增45%,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肉类工业企业的旗舰。

  但是,在河南不少食品企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中,食品行业特有的危机却一步步袭来。

  2004年3月,震惊全国的安徽省阜阳市劣质奶粉案被曝光,据权威部门对此案件的调查结果,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紧接着,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使该粉丝的主要产地山东招远市一百多家粉丝厂关门停业。

  “蚂蚁吃象”的故事在食品行业的重复上演,给河南不少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必须由单纯追求规模效应到注重品牌塑造和食品安全时代的过渡。

  双汇集团一位高层认为,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表明河南食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由以往一味追求规模,到更注重对品牌的维护与塑造。

  “河南食品企业面临一个更重要时代的来临。”这位人士说。

  东引西进的政府思路

  事实上,河南食品工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除了市场作用下各类企业的迅猛发展外,河南省政府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思路的实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创造性提出了“东引西进”战略,6年后,河南省食品企业已逐渐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充分验证了当时省政府的正确思路。

  比如,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与河南商丘科迪集团强强联手,开始合资生产速冻食品;上海远鹏公司与许昌长葛一些企业合资,年产20万吨优质面粉专供上海超市;上海联华超市与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生产低温熟食制品。

  来自统计部门的消息显示,2000年至今,仅豫沪合作签署的食品类技术合作项目就有70多个,总投资80多亿元,其中上海方投资就达50多亿元。河南销往上海的粮油、肉、禽产品、速冻等各类食品逐年增多。

  种种迹象表明,东部地区到河南省投资食品企业呈不断增多趋势。截至目前,在河南省不仅省市一级的城市里有许多省外食品企业,县一级城镇里,来自东部沿海省份的投资者也多了起来。河南的整体食品工业实力不断扩大。

  东引的同时,河南省“西进”的号角也吹得越来越响。6年来,质优价廉的河南食品在西部销路越来越旺。

  2003年6月底,郑州三全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在宁夏建立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宁夏三全股份公司,专门生产“西域食坊”系列清真食品。

  同年,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分别在西安、贵州等地建立分公司,今年又在成都建立分公司。金星啤酒在西部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均迅速攀升,为金星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河南食品正名。”河南省政府食品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河南食品企业大举‘西进’,各类河南名优食品开始为河南的产品形象‘正名’,来自河南的食品、饮料、面粉、大米、啤酒等在西部地区已逐步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乘数效应”背后的问题

  食品工业发展对农业产业化和其他行业带动所产生的一系列“乘数效应”,推动了河南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乘数效应”之一是,经过几年努力,已初步建成了豫北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豫中中筋小麦生产基地,豫南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乘数效应”之二是,优质畜产品生产已成为产业调整和发展的重点及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调出省份。全省有50%以上的生猪和60%以上的活牛及牛肉制品畅销全国各地。

  在此基础上,河南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600多万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人均增收近2000元。食品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乘数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然而在这“乘数效应”背后,河南食品工业仍然存在很多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分析认为,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结构不够合理。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食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较多等,这些都是制约着食品工业的发展。

  事实上,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很难保证“蚂蚁与大象”的情形不再上演。

  以方便面企业为例,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市场方便面行业在经过第一个十年的整合后,早已打破了康师傅、统一等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台资企业、河南企业、河北企业、南方企业四大军团的格局。在四大军团中,河南军团占据全国近30%的市场份额。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超市的货架上,很少能看到河南的方便面。

  在商业圈内有一个共识是,在目前的渠道标准下,货架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产品结构的优劣。“早在河南方便面企业诞生之初,方便面的中高档市场大多已被康师傅、统一等外资品牌所占据,所以其产品多为低档产品,市场定位指向广大农村,致使产品附加值寥寥。”正龙食品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透露,一包方便面赚几厘钱是常有的事,赔钱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据相关人士测算,目前,河南方便面的克销售收入不到8厘,而康师傅、统一、华龙等品牌的克销售收入则在1~2分,差距相当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白象方便面高中低三种档次产品的比例为2∶5∶3,每包(80~110克)的销售收入为0.6元。

  这已经成为河南方便面业不能承受之痛。

  另一方面,河南食品企业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往往在面对竞争上,没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行业,比如,乳品业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却存在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

  在省外一些乳品进入河南办企业后,就要求河南本土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发展改进,否则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

  “河南省的食品企业规模已经发展壮大了,现在关键就是怎么发展壮大的问题了。”吴祖兴这样认为。

  “豫字号”任重道远

  2004年圣诞前夕,思念公司在南京总统府开张其全国第三家“一江两岸”快餐店,这距上海首家店开业仅一个半月。随后不久,“三全”选址郑州百货大楼的“有知有味”快餐店开门迎宾。

  在思念集团董事长李伟看来,进军快餐业为速冻产品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通道。

  对于速冻巨头看好中式快餐,有人士分析认为,这几年“思念”、“三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速冻食品业巨头,但其销售上主要依赖大卖场的单一渠道,随着零售业竞争加剧,卖场把更多费用转嫁给供应商,加上食品原料涨价后,不断攀高的卖场费用更让速冻企业感觉吃力。速冻巨头寻求销售通道突破日趋迫切。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说,目前“三全”每年的面粉和糯米粉用量为4万吨,根据测算,当快餐店数量达到1000家时,所消化的原材料将相当于新增加一个“三全”的消耗量,这等于再造了一个“三全”。

  河南省商业行业副会长何宏剑分析说,河南食品生产企业进军中式快餐,本身是一个创新,目前国内外资本在中式快餐竞争中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河南企业在中餐上有很多优势,河南中式快餐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走向全国,等于给河南产品增加一条腿;河南在过去形成肉品基地、速冻基地等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新产业——速食品基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速冻行业的发展,只是河南食品工业产业链条向纵深扩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河南将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壮大畜禽制品业、面粉及面制品业、果汁加工业和调味品业4个优势食品产业,使河南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面粉生产基地、方便面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系列调味品生产基地。

  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全省将以实施小麦综合利用、肉禽及乳制品加工、果品深加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主体,大力发展资源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努力促进食品工业上规模、创名牌、增效益,进而把食品工业培育为优势更加明显的支柱产业。

  目前,河南省制定了食品工业的中期规划:到2007年,全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食品企业达到100家,超10亿元的达到10家。

  根据河南省的有关思路,到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食品工业化程度达到50%以上时,城镇居民餐桌上的一半食品将来自食品加工企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河南才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