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25日电(张朝珍、林永迪)位于湖北罗田县凤山镇鸟雀林村的湖北佳佳食品公司门前热闹非凡:一辆辆农用车满载竹笋接连驶来,竹笋贩子挤满了营业大厅;不少笋农扛着麻袋往磅秤上走去……这是近半个月以来罗田“万人挖笋,千人送笋,百人交笋”的火热场面。
罗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林面积大,其中竹园总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
。过去,楠竹虽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并没给乡亲们带来多大收入。
为了做活竹笋产业这篇大文章,罗田县决定走“农民+基地+公司”的道路,由农民提供楠竹基地和原材料,加工企业提高竹笋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卖点”。为此,他们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建起了先进的水煮笋流水线,为竹笋加工创造了条件。2004年2月,县政府组织全县100个村与湖北佳佳食品公司签订了竹笋收购协议,明确了农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不断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罗田县农民引上富裕之路。2004年5月开始,全县各乡镇、各国有林场掀起了基地建设的新高潮。河铺镇采取“翻一遍,补一批”的方式,对老竹园进行松土、除杂管理,并在部分空地补栽楠竹,共改造老竹园5000亩。白庙河乡结合退耕还林,改造和新辟竹园面积达3500多亩。去年,罗田县共改造老竹园6万亩,新发展2万亩。
据罗田县委书记蔡德坤介绍:春竹上市以来,县政府举办竹笋采挖专题讲座,宣传采挖技术要点;各乡镇纷纷组织党员“竹笋工作队”进村入户指导挖笋、削笋,并挑选经济基础好、脑子灵活的经纪人贩运竹笋;农民成群结对集中挖笋,出现了罗田竹产业历史上少有的好局面。
楠竹一年至少可出笋3次,现在全县可年产毛竹12万吨、竹笋400万公斤。乡亲们预计,两三年内竹产业将会成为县里继板栗、蚕桑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大家口袋里又可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